人差方程

亦稱個人方程。在早期反應時研究中,反應兩個天文觀察者之間個體差異的等式。1823年,天文學家貝塞爾和安吉蘭特在共同觀察星象時發現,兩人計時時反應的平均誤差是一種個體間的反應時的差異,其等式為B-A=-1.222秒(為常數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差方程
  • 外文名:personal equation
  • 人物:貝塞爾
介紹,影響因素及意義,

介紹

人差方程(personal equation)又稱個人方程式,早期反應時研究中反應兩個天文觀察者個體差異的等式,是發現人與人反應時間差別的開端。
1796年,英國格林威治天文台台長馬斯基林(Nevil Maskelyne)發現,在觀察星辰經過天文望遠鏡的銅線時,他的助手金納布魯克(D.Kinnebrook)總比他記錄的時間慢0.8秒。當時他認定助手不負責任,不稱職,於是就把他解僱了。20年後,此事通過《天文學報》公布於世,引起了一些天文學家的注意。
1823年,德國天文學家貝塞爾(Friedrich Wilhelm Bessel,1784-1846)通過反覆研究,發現他和另一位天文學家和安吉蘭特(Argerlander,1799-1875)在觀察同一天文現象時,記錄的反應時之差是一個常數,即B-A=-1.222秒,A、B分別是兩個人的計時時間,從而確定了人與人之間的反應時間差異是客觀存在的。

影響因素及意義

個體之間反應時的差異與人的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的差別有關。
這一研究成為實驗心理學的誕生的奠基石,為實驗心理學中反應時間的研究奠定了基礎,反應時實驗方法亦成為實驗心理學的重要研究手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