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期望壽命

人均期望壽命

人均期望壽命是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三大核心指標之一,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城市的整體健康水平,其增長依賴於社會的全面進步。

2018年10月26日,武漢發布《“健康武漢2035”規劃》,全面推進健康城市建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均期望壽命
  • 反映問題:社會生活質量
影響因素,各地情況,

影響因素

人均期望壽命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生活質量的高低。壽命的長短受兩方面的制約。一方面,社會經濟條件、衛生醫療水平限制著人們的壽命。所以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時期,人類壽命的長短有著很大的差別;另一方面,由於體質、遺傳因素、生活條件等個人差異,也使每個人的壽命長短相差懸殊。因此,雖然難以預測具體某個人的壽命有多長,但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計算並告知在一定的死亡水平下,預期每個人出生時平均可存活的年數。這就是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所以,人口平均期望壽命和人的實際壽命不同,它是根據嬰兒和各年齡段人口死亡的情況計算後得出的,是指在現階段每個人如果沒有意外,應該活到這個年齡。

各地情況

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指出,到2030年,“人民身體素質明顯增強,2030年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0歲,人均健康預期壽命顯著提高。”
上海
2015年上海市民的平均期望壽命達到82.75歲,其中女性達到85.09歲,男性80.47歲,女性首次突破85歲,上海市民健康已連續12年保持世界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的先進水平。
四川省
2017年1月11日,四川省衛生計生委發布《2005-2015年四川省人群健康狀況及重點疾病報告》顯示,相比2005年,該省人均期望壽命延長,2015年,該省人均期望壽命已達到76.42歲(男性為73.77歲、女性為79.62歲),比2005年的73.69歲上升2.73歲。
湖北省
2017年武漢人均期望壽命為81.09歲。根據規劃,到2030年,武漢人均期望壽命將實現為83歲,2035年將實現為83.5歲,達到已開發國家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