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遷移與族群交往:內蒙古赤峰調查》是2015年12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戎。
基本介紹
- 書名:人口遷移與族群交往:內蒙古赤峰調查
- 作者:馬戎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ISBN:978750977283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人口遷移與族群交往:內蒙古赤峰調查》系統梳理了族群關係、人口遷移兩大領域的研究文獻,介紹了研究理論框架、分析模型和方法設計以及內蒙古赤峰地區的人口遷移史,並在問卷調查數據基礎上檢驗了分析模型,對蒙漢居民的經濟活動、遷移經歷、收入與消費、語言使用、居住格局、社會交往、族際通婚等分專題進行討論。在我國邊疆多民族地區開展的這次大規模抽樣戶訪問卷調查,是社會學者對我國族群關係開展實證性研究的一次嘗試。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一 中國的人口分布
二 移民政策綜述(1952~1982年)
三 少數族群地區農村到農村類型的自願移民
四 本研究的理論基礎
第二章 有關族群性的文獻回顧
一 “族群性”的定義
二 族群間的社會經濟差異
三 族群關係的社會“目標”
四 測量族群整合維度和程度的指標
結束語
第三章 遷移研究文獻的回顧及其對研究設計的啟示
一 移民在遷入地的自我調適
二 國際遷移研究中的經濟分析模型和“推力-拉力”模型
三 政策的作用
結束語
第四章 赤峰和本地蒙古族居民
一 赤峰的行政和地理狀況
二 赤峰地區的居民與行政區劃變遷史
三 歷史上的蒙古族及其與中國中央政府的關係
四 歷史上的蒙古族人口
五 中央政權處理族群關係的基本政策
六 蒙古族人口的結構性特徵
第五章 內蒙古和赤峰地區的漢人移民
一 內蒙古和赤峰地區漢人移民的歷史回顧
二 1949年以來內蒙古和赤峰的漢族移民
三 漢人移民對內蒙古和赤峰遷入社區的影響
結束語
第六章 研究的理論框架和調查設計
一 理論模型和假設
二 調查設計
第七章 被訪戶的基本特徵
一 樣本村莊的基本特徵
二 移民和本地人群體之間的社會經濟差異
三 蒙漢兩族之間的比較
四 農區居民和牧區居民之間的比較
結束語
第八章 赤峰農村的移民調適
一 模型1中的結果變數
二 模型1中的原因變數
三 次級假設中各變數之間的關係
四 以“滿意度”為結果變數對模型1的檢驗(模型1a)
五 有關模型1a所排除變數的討論
六 以收入提高情況作為結果變數,檢驗模型1(模型1b)
七 以交友網路和鄰里模式為結果變數對模型1(模型1c和模型1d)的檢驗
八 模型1次級假設的多元回歸和相關分析
結束語
第九章 赤峰農村本地人的調適以及同移民的整合
一 模型2中的結果變數
二 模型2中的原因變數
三 模型2假設的因果關係
四 以對居住地滿意度為結果變數對模型2(模型2a)的檢驗
五 以收入改善為結果變數對模型2的檢驗(模型2b)
六 以交友和鄰里模式為結果變數對模型2的檢驗(模型2c和模型2d)
七 模型2的次級假設的檢驗結果
結束語
第十章 赤峰農村的族群融合(一):收入差異、交友和鄰里模式
一 檢驗影響人們收入因素的模型(模型3)
二 以交友和鄰里模式來檢驗的族群整合(模型4)
三 居住隔離與學校隔離
結束語
第十一章 赤峰農村的族群融合(二):族際通婚
一 個人特徵與族際通婚模式
二 社區層面的族際通婚
三 族際通婚的多因素分析
結束語
第十二章 赤峰農村的移民整合:主要的發現與思考
一 遷移動機
二 移民和本地人整合的現實狀況
三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對移民整合的影響
四 有關將來移民整合和移民方案的觀點
結束語
第十三章 赤峰農村的族群整合:主要的發現與思考
一 赤峰農村蒙古族和漢族的社會經濟差異
二 赤峰農村蒙漢關係的現狀
三 赤峰農村族群整合的維度及影響因素
四 對國家發展的擴散模式的修正
五 未來的人口遷移和族群整合的研究
結束語
參考書目
附錄1 問卷1(戶)
附錄2 問卷2(個人)——本地居民
附錄3 問卷2(個人)——移民
附錄4 移民數據相關係數表(模型1)
附錄5 本地人數據相關係數表(模型2)
附錄6 相關係數表(模型3)
附錄7 漢族數據相關係數表(模型4)(1168漢族戶主)
附錄8 蒙古族數據相關係數表(模型4)(729蒙古族戶主)
附錄9 模型1檢驗得到的BETA係數(移民戶主,戶數=889)
附錄10 模型2檢驗得到的BETA係數(本地戶主,戶數=1200)
附錄11 模型3檢驗得到的BETA係數(所有戶主,戶數=2089)
附錄12 模型3檢驗得到的BETA係數(翁牛特旗被訪戶主,戶數=1143)
附錄13 模型4檢驗得到的BETA係數
附錄14 修訂過的族際通婚模型檢驗得到的BETA係數
後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