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社會學(第二版)

人口社會學(第二版)

《人口社會學(第二版)》是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湯兆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口社會學(第二版)
  • 作者:湯兆雲
  •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3年3月1日
  • 頁數:288 頁
  • ISBN:978756809002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全面系統介紹人口社會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力圖用社會學的方法和理論分析人口過程(生育、死亡、分布和遷移、人口再生產)、人口結構(年齡結構、性別結構、婚姻家庭結構)中所呈現出來的特點和趨勢,以及人口變化與發展過程中的規律性、社會諸因素與人口諸因素方面的互動關係;比較不同社會狀態下的人口特徵與人口問題。科學地認識人口社會現象,揭示人口社會的發展規律、人口與社會發展的互動關係,探索人口社會發展的趨勢及其影響因素,發現人口社會問題、分析人口社會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協調人口與社會發展的關係,促進社會的進步。

圖書目錄

第一編概論
第一章導論— 002
第一節人口社會學的研究範疇— 002
第二節人口社會學的學科地位與研究意義— 010
第二章人口思想與人口理論— 019
第一節西方人口思想與人口理論— 019
第二節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 026
第三節馬克思、恩格斯的人口理論— 029
第四節中國人口思想— 034
第三章人口資料收集及研究方法— 039
第一節人口資料收集方法— 039
第二節我國人口調查— 042
第三節人口社會學研究過程— 048
第四節人口社會學的研究方法— 050
第二編人口過程
第四章人口生育— 056
第一節生育及其測量— 056
第二節我國人口出生率及生育率情況— 064
第三節人口生育率的影響因素— 068
第四節生育文化與生育意願— 073
第五章人口死亡— 081
第一節死亡及其測量— 081
第二節人口死亡率變化趨勢— 090
第三節我國人口死亡變化態勢— 093
第四節人口死亡率的性別、年齡格局— 097
第五節人口死因分析— 101
第六節中國人口死因分析— 104
人口社會學目錄第六章人口分布— 110
第一節人口分布的概念及其測度— 110
第二節中國人口分布— 115
第三節人口分布的制約因素— 119
第七章人口遷移— 121
第一節人口遷移的概念及測度— 121
第二節人口遷移的理論及影響因素— 123
第三節我國的人口遷移— 127
第四節國際人口遷移— 131
第五節人口城市化— 136
第六節中國人口城市化— 139
第八章人口再生產— 148
第一節“兩種生產”及其相互關係— 148
第二節人兵諒頌口再生產— 149
第三節人口轉變— 156
第四節我國人口再生產的特點及轉變— 161
第三編人口結構
第九章人口性別結構— 170
第一節人口結構及其分類— 170
第二節人口性別結構概念及其測度— 173
第三節我國出生性別比狀況— 178
第十章人口年齡結構— 185
第一節人口年齡結構測度及類型— 185
第二節人口年齡結構變動特徵及發展趨勢— 194
第三節我國人口年齡結構變動及人口老齡化— 198
第十一章人口婚姻與家庭結構— 202
第一節人口婚姻結構— 202
第二節人口家庭結構— 207
第三節中國婚姻結構— 211
第四節中國家庭結構— 217
第十二章人口受教育與就業構成— 225
第一節人口受教育構成— 225
第定提二節人堡燥只愚口就業構成— 232
第四編人口發展
第十三章人口問題及其可持續發展— 244
第一節人口問題— 244
第二節人口可去陵記葛持續發展— 249
第三節中國人口可持續發展— 253
第十四章人口政策— 257
第一節人口政策是公共政策— 257
第二節人口政策分類— 262
第三節中國人口政策— 265表目錄
表3-1人口普查、抽樣調查、戶口登記的比較— 042
表3-2我國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基本情況— 046
表3-3社會研究的基本方式— 051
表3-4社會研究的方法體系— 052
表3-5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的比較— 053
表4-1全國“七普”時育齡婦女分年齡組的生育率、總和生育率— 061
表4-2全國“七普”時城市育齡婦女分年齡組的生育率、總和生育率— 061
表4-3全國“七普”時鎮育齡婦女分年齡組的生育率、總和生育率— 062
表4-4全國“七普”時鄉村育齡婦女分年齡組的生育率、總和生育率— 062
表4-51928—1933年部分地區鄉村人口出生率— 064
表4-6主協元凳要年份我國縣、市及全國人口出生率— 065
表4-71940—2021年主要年份全國出生率和總和生育率— 066
表4-820世紀微喇巴50—80年代世界及主要地區生育水平變動狀況— 069
表4-9人工流產對韓國和泰國生育率下降戲乘簽的影響— 072
表4-10“七普”按受教育程度、活產子女數的15~64歲婦女人數及生育率— 073
表4-111969—1972年蘇聯不同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婦女的平均理想和
期望子女數— 078
表4-12“七普”全國鄉村育齡婦女分年齡、分孩次的生育情況— 079
表5-1約翰·格蘭特編制的生命表— 085
表5-2“七普”全國全部人口簡略生命表— 086
表5-3“七普”全國男性人口簡略生命表— 087
表5-4“七普”全國女性人口簡略生命表— 087
表5-520世紀下半葉主要國家的嬰兒死亡率(%)— 092
表5-61936年中國各省區人口死亡率— 094
表5-7我國部分地區鄉村嬰兒死亡率— 095
表5-8主要年份我國縣、市及全國人口的死亡率— 096
表5-92005年我國1%人口抽樣調查分年齡組分性別的死亡人口狀況— 097
表5-10“七普”全國分年齡分性別的死亡人口狀況— 098
表5-11蘇聯分年齡分性別的人口死亡率— 100
表5-12部分國家1960年、1970年每10萬人中的常見病死亡率— 102
表5-13不同模型的人口死亡原因的占比— 104
表5-1420世紀20—30年代北京、南京市死亡專率和死因構成— 105
表5-15主要年份我國部分城市死因順位構成及其變化— 106
表5-162006年我國城市、農村人口前十位的死因及其構成— 107
表5-172020年我國城市、農村人口前十位的死因及其構成— 108
表6-1不同海拔地區的人口分布狀況— 111
表6-2距海岸線200千米範圍內的人口與面積比重— 112
表6-32001年世界人口的洲際分布情況— 113
表6-42020年世界各大洲人口、陸地面積占世界比重— 113
表6-5我國東、中、西部地區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 116
表6-6“六普”“七普”我國各地區陸地面積以及人口分布— 117
表7-11954—1984年我國人口遷移量— 128
表7-2不同時期我國流動人口數量估計— 129
表7-31986年全國74個城鎮一年以下流入人口的來源構成統計表— 131
表7-41990年以後進入美國的移民所受教育情況— 133
表7-5“三普”“五普”“七普”臨時出國居住(留學、工作)的人口數— 135
表7-62005年世界人口城市化不同國家類型— 137
表7-71950年以來世界人口城市化趨勢— 138
表7-8主要年份我國鄉村人口、農業人口情況— 141
表7-919世紀中國部分地區城鎮人口分布及比重— 142
表7-10主要年份我國城鎮人口和鄉村人口情況— 145
表8-1世界人口增長與增長率的變化— 151
表8-2人口再生產類型、特徵及其地區分布— 155
表8-3寇爾人口轉變模式的數量界限— 157
表8-4中國歷代人口的估計— 162
表8-5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我國城市、城鎮和農村育齡婦女生育情況— 166
表8-6“七普”我國城市、鎮和鄉村育齡婦女生育率— 167
表8-72020年“七普”育齡婦女分受教育程度的生育情況— 167
表9-1世界各主要國家人口產業結構— 172
表9-21950年、1985年發達地區、欠發達地區年齡性別比— 174
表9-3韓國總出生人口性別比、分孩次出生性別比變化情況— 178
表9-4“三普”至“七普”我國各地區的出生性別比— 181
表9-5“三普”至“七普”我國城市、鎮和鄉村的出生性別比— 182
表9-6主要年份全國分孩次出生性別比情況— 183
表9-7“七普”我國分為市、鎮、鄉村分孩次出生性別比— 183
表10-1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1歲組人口數及其比重— 189
表10-2“七普”全國人口普查1歲組人口數及其比重— 189
表10-3桑德巴人口年齡結構分類— 191
表10-4劃分人口年齡結構類型的標準數值— 191
表10-520世紀5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主要地區的人口年齡構成— 195
表10-6世界及主要已開發國家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 196
表10-71950—1987年已開發國家人口老化指標— 197
表10-81950—1987年開發中國家人口老化指標— 198
表10-9我國七次普查人口年齡結構— 198
表10-10我國七次普查人口老齡化及高齡化情況— 200
表11-1核心家庭生命周期基本模型— 210
表11-2兩個不同時期的家庭生命周期比較— 211
表11-3中國法定結婚年齡的歷史演變— 212
表11-41928—1933年16省鄉村人口男女平均結婚年齡— 213
表11-5雲南省呈貢等縣結婚男女的初婚年齡(1940年2月—1944年6月)— 214
表11-61912年全國九省區的人口婚姻狀況— 215
表11-7不同年代不同地區15歲以上人口婚姻狀況— 216
表11-81930—1940年七城郊和農村家庭類型— 218
表11-9新中國成立後主要年份我國城市各家庭結構類型的比重— 219
表11-10歷代主要年份戶數、人口數及平均戶量— 220
表11-111911—1947年主要年份中國家庭戶平均規模— 220
表11-12七次人口普查平均家庭戶規模— 221
表11-132005年中國各地區家庭戶平均規模— 221
表11-142020年“七普”全國及城市、鎮和鄉村家庭戶規模— 222
表12-1“六普”全國、分性別的16歲及以上人口的就業狀況— 234
表12-2“七普”總人口及分性別、分年齡就業人口的占比— 235
表12-3“七普”全國總人口及分性別、分年齡的就業人口情況— 235
表12-42017—2021年全國農民工的年齡構成— 236
表12-5“七普”全國總人口及分性別、分年齡就業人口的教育水平構成— 237
表12-61980—1994年我國人口就業的產業結構及分布情況— 237
表12-7“六普”“七普”我國人口就業構成情況— 238
表12-82020年、2021年全國農民工從業行業分布占比情況— 239
表12-92015—2021年農民工動態監測調查分行業月均收入(元)及其年均增速— 241
表13-11950—1990年世界人口規模及增長情況— 245
表13-2主要年份世界人口的年齡結構情況— 247
表13-31950—2000年已開發國家總人口與勞動年齡人口情況— 247
表13-4部分年份世界主要地區的人口平均預期壽命— 248
表13-51990—2030年我國資源、環境若干指標預測表— 254
表14-1國民政府有關部門公布的人口數量— 269
表14-21949—1955年中國人口動態情況表— 271
表14-31950—1955年至1990—1995年中國和發展中地區的總和生育率對比— 279
表14-4我國在實行和不實行計畫生育條件下經濟發展水平的比較— 283
圖目錄
圖1-1人口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關係圖— 003
圖1-2人口社會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 016
圖2-1哈維·萊賓斯坦孩子成本—效用模型示意圖— 024
圖2-2哈維·萊賓斯坦孩子效用與家庭地位相關關係圖— 024
圖3-1社會研究的基本過程— 050
圖4-1影響生育率的各種主要因素— 069
圖5-1“七普”全國分年齡、分性別人口死亡率曲線圖— 100
圖7-1遷出地、遷入地因素與遷移中的中間障礙因素關係— 125
圖8-1布萊克人口轉變五階段模式— 157
圖8-2人口增長模式及其轉變示意圖— 158
圖8-32012—2021年我國人口變化趨勢圖— 164
圖9-1人口構成的分類示意圖— 171
圖9-2XY染色體、XX染色體組合過程圖— 174
圖9-31950—2020年主要年份出生性別比曲線圖— 179
圖10-1年輕型人口年齡金字塔圖— 192
圖10-2成年型人口年齡金字塔圖— 192
圖10-3老年型的人口年齡金字塔圖— 192
圖10-42020年“七普”我國人口年齡金字塔圖— 193
圖10-5我國七次普查人口年齡結構圖— 199
圖11-1人口婚姻狀態類型及其轉換模式— 203
圖12-1“七普”全國總人口及分性別、分年齡就業人口占比曲線圖— 235
圖12-2“七普”全國總人口及分性別、分年齡就業人口受教育水平占比曲線圖— 237
圖12-3“六普”“七普”我國人口就業構成曲線圖— 240
圖14-120世紀70年代我國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長率曲線— 272
圖14-21980—2001年我國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長率曲線— 275
圖14-3我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和總和生育率曲線— 279
收起全部↑

作者簡介

湯兆雲,男,1971年生,華僑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授。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規劃基金、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江蘇省博士後科學基金、福建省社科基金、河北省社科基金等多個研究項目。出版《新中國農村人口政策及演變》《城鄉統籌發展中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設研究》等多部專著以及《人口社會學》高等學校社會學教材。在CSSCI來源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及重要報紙理論版發表160多篇文章,多篇文章被《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以及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轉引;科研成果獲得中國人口科學優秀成果獎、福建省社科優秀成果獎、國家計生委優秀成果獎等獎項。
第一節人口結構及其分類— 170
第二節人口性別結構概念及其測度— 173
第三節我國出生性別比狀況— 178
第十章人口年齡結構— 185
第一節人口年齡結構測度及類型— 185
第二節人口年齡結構變動特徵及發展趨勢— 194
第三節我國人口年齡結構變動及人口老齡化— 198
第十一章人口婚姻與家庭結構— 202
第一節人口婚姻結構— 202
第二節人口家庭結構— 207
第三節中國婚姻結構— 211
第四節中國家庭結構— 217
第十二章人口受教育與就業構成— 225
第一節人口受教育構成— 225
第二節人口就業構成— 232
第四編人口發展
第十三章人口問題及其可持續發展— 244
第一節人口問題— 244
第二節人口可持續發展— 249
第三節中國人口可持續發展— 253
第十四章人口政策— 257
第一節人口政策是公共政策— 257
第二節人口政策分類— 262
第三節中國人口政策— 265表目錄
表3-1人口普查、抽樣調查、戶口登記的比較— 042
表3-2我國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基本情況— 046
表3-3社會研究的基本方式— 051
表3-4社會研究的方法體系— 052
表3-5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的比較— 053
表4-1全國“七普”時育齡婦女分年齡組的生育率、總和生育率— 061
表4-2全國“七普”時城市育齡婦女分年齡組的生育率、總和生育率— 061
表4-3全國“七普”時鎮育齡婦女分年齡組的生育率、總和生育率— 062
表4-4全國“七普”時鄉村育齡婦女分年齡組的生育率、總和生育率— 062
表4-51928—1933年部分地區鄉村人口出生率— 064
表4-6主要年份我國縣、市及全國人口出生率— 065
表4-71940—2021年主要年份全國出生率和總和生育率— 066
表4-820世紀50—80年代世界及主要地區生育水平變動狀況— 069
表4-9人工流產對韓國和泰國生育率下降的影響— 072
表4-10“七普”按受教育程度、活產子女數的15~64歲婦女人數及生育率— 073
表4-111969—1972年蘇聯不同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婦女的平均理想和
期望子女數— 078
表4-12“七普”全國鄉村育齡婦女分年齡、分孩次的生育情況— 079
表5-1約翰·格蘭特編制的生命表— 085
表5-2“七普”全國全部人口簡略生命表— 086
表5-3“七普”全國男性人口簡略生命表— 087
表5-4“七普”全國女性人口簡略生命表— 087
表5-520世紀下半葉主要國家的嬰兒死亡率(%)— 092
表5-61936年中國各省區人口死亡率— 094
表5-7我國部分地區鄉村嬰兒死亡率— 095
表5-8主要年份我國縣、市及全國人口的死亡率— 096
表5-92005年我國1%人口抽樣調查分年齡組分性別的死亡人口狀況— 097
表5-10“七普”全國分年齡分性別的死亡人口狀況— 098
表5-11蘇聯分年齡分性別的人口死亡率— 100
表5-12部分國家1960年、1970年每10萬人中的常見病死亡率— 102
表5-13不同模型的人口死亡原因的占比— 104
表5-1420世紀20—30年代北京、南京市死亡專率和死因構成— 105
表5-15主要年份我國部分城市死因順位構成及其變化— 106
表5-162006年我國城市、農村人口前十位的死因及其構成— 107
表5-172020年我國城市、農村人口前十位的死因及其構成— 108
表6-1不同海拔地區的人口分布狀況— 111
表6-2距海岸線200千米範圍內的人口與面積比重— 112
表6-32001年世界人口的洲際分布情況— 113
表6-42020年世界各大洲人口、陸地面積占世界比重— 113
表6-5我國東、中、西部地區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 116
表6-6“六普”“七普”我國各地區陸地面積以及人口分布— 117
表7-11954—1984年我國人口遷移量— 128
表7-2不同時期我國流動人口數量估計— 129
表7-31986年全國74個城鎮一年以下流入人口的來源構成統計表— 131
表7-41990年以後進入美國的移民所受教育情況— 133
表7-5“三普”“五普”“七普”臨時出國居住(留學、工作)的人口數— 135
表7-62005年世界人口城市化不同國家類型— 137
表7-71950年以來世界人口城市化趨勢— 138
表7-8主要年份我國鄉村人口、農業人口情況— 141
表7-919世紀中國部分地區城鎮人口分布及比重— 142
表7-10主要年份我國城鎮人口和鄉村人口情況— 145
表8-1世界人口增長與增長率的變化— 151
表8-2人口再生產類型、特徵及其地區分布— 155
表8-3寇爾人口轉變模式的數量界限— 157
表8-4中國歷代人口的估計— 162
表8-5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我國城市、城鎮和農村育齡婦女生育情況— 166
表8-6“七普”我國城市、鎮和鄉村育齡婦女生育率— 167
表8-72020年“七普”育齡婦女分受教育程度的生育情況— 167
表9-1世界各主要國家人口產業結構— 172
表9-21950年、1985年發達地區、欠發達地區年齡性別比— 174
表9-3韓國總出生人口性別比、分孩次出生性別比變化情況— 178
表9-4“三普”至“七普”我國各地區的出生性別比— 181
表9-5“三普”至“七普”我國城市、鎮和鄉村的出生性別比— 182
表9-6主要年份全國分孩次出生性別比情況— 183
表9-7“七普”我國分為市、鎮、鄉村分孩次出生性別比— 183
表10-1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1歲組人口數及其比重— 189
表10-2“七普”全國人口普查1歲組人口數及其比重— 189
表10-3桑德巴人口年齡結構分類— 191
表10-4劃分人口年齡結構類型的標準數值— 191
表10-520世紀5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主要地區的人口年齡構成— 195
表10-6世界及主要已開發國家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 196
表10-71950—1987年已開發國家人口老化指標— 197
表10-81950—1987年開發中國家人口老化指標— 198
表10-9我國七次普查人口年齡結構— 198
表10-10我國七次普查人口老齡化及高齡化情況— 200
表11-1核心家庭生命周期基本模型— 210
表11-2兩個不同時期的家庭生命周期比較— 211
表11-3中國法定結婚年齡的歷史演變— 212
表11-41928—1933年16省鄉村人口男女平均結婚年齡— 213
表11-5雲南省呈貢等縣結婚男女的初婚年齡(1940年2月—1944年6月)— 214
表11-61912年全國九省區的人口婚姻狀況— 215
表11-7不同年代不同地區15歲以上人口婚姻狀況— 216
表11-81930—1940年七城郊和農村家庭類型— 218
表11-9新中國成立後主要年份我國城市各家庭結構類型的比重— 219
表11-10歷代主要年份戶數、人口數及平均戶量— 220
表11-111911—1947年主要年份中國家庭戶平均規模— 220
表11-12七次人口普查平均家庭戶規模— 221
表11-132005年中國各地區家庭戶平均規模— 221
表11-142020年“七普”全國及城市、鎮和鄉村家庭戶規模— 222
表12-1“六普”全國、分性別的16歲及以上人口的就業狀況— 234
表12-2“七普”總人口及分性別、分年齡就業人口的占比— 235
表12-3“七普”全國總人口及分性別、分年齡的就業人口情況— 235
表12-42017—2021年全國農民工的年齡構成— 236
表12-5“七普”全國總人口及分性別、分年齡就業人口的教育水平構成— 237
表12-61980—1994年我國人口就業的產業結構及分布情況— 237
表12-7“六普”“七普”我國人口就業構成情況— 238
圖14-3我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和總和生育率曲線— 279
收起全部↑

作者簡介

湯兆雲,男,1971年生,華僑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教授。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規劃基金、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江蘇省博士後科學基金、福建省社科基金、河北省社科基金等多個研究項目。出版《新中國農村人口政策及演變》《城鄉統籌發展中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設研究》等多部專著以及《人口社會學》高等學校社會學教材。在CSSCI來源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及重要報紙理論版發表160多篇文章,多篇文章被《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以及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轉引;科研成果獲得中國人口科學優秀成果獎、福建省社科優秀成果獎、國家計生委優秀成果獎等獎項。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