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生態學

人口生態學是研究整個人口與整個環境之間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性質、範圍、方法及其規律,特別是研究環境演變過程與人口變化過程之間的關係以及這種關係的演進規律和發展趨勢的科學。這裡所謂的整個人口和整個環境是把人口和環境都作為一個系統看待,而不是狐立地研究某一個人或某一群體與某一特定環境之間的關係。它是人口學和生態學有機結合而產生的一門跨學科的邊緣性科學,不是人口學和生態學的簡單相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口生態學
  • 外文名:Population ecology
  • 所屬科目:環境科學
  • 提出者:馬爾薩斯
  • 來源:《人口原理》
人口生態學簡述,人類生態學的產生背景,人類生態學主要內容,人口管理,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管理與利用,保護與改善人類生存環境,人口生態學的任務、作用和目的,人口生態學的研究對象及其性質,人口生態學的研究對象是人口生態系統,人口生態系統的性質,人口生態系統發展變化的動因,人口生態學的研究指導思想和研究方法,人口生態學當前的水平和發展前景,

人口生態學簡述

人口生態學,是本世紀60年代才誕生的一門新學科。“人類生態”一間最早是由美國社會學家波克等人在1921年提出來的。20世紀60年代以後,很多探討人類生存與發展同生態系統關係的專題論文相繼發表,70年代後大量專著系統闡述了生態學與社會科學的相互聯繫,表明這一邊緣學科的逐漸成熟。

人類生態學的產生背景

本世紀50年代以來,由於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世界經濟進入了一個持續高速增長的時期。與此同時,世界人口急劇增長;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需求急劇膨脹。為此全球生態環境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導致生態系統結構失調、功能削弱,自我調節能力大大降低。從而生態平衡遭受破壞。污染漫延至整個生物圈。世界七大環境問題和五大社會難題相繼出現。查其原因。除了和政治體制、經濟體制和社會結構有關外,它們都和人口與生態環境之間的不協調直接相關。這就表明,人類社會已經面臨著社會與自然、人口與環境之間的嚴重對立局面。然而,這種嚴重對立局面並不是自然界的原因造成的,而是人類不合理的活動和違反自然規律的生態行為造成的。如果人類社會仍然一如既往不理會大自然報復的話。那將會自毀家園,面臨更大災難。幸運的是,這種局面已經引起有關國際組織、各國政府和科學技術界的密切關注,開始著手研究和克服面臨的有關問題。與此相關,以學科形式出現,參予這個過程的人口生態學隨之也就誕生了。另外,本世紀50年代以來,科學的發展由分析走向綜合。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社會科學互相滲透、互相交叉,產生出許多邊緣學科、綜合學科和橫向學科。其中,生物學從I9世紀後期開始生態研究,經歷了研究自然界、某一物種、生物群落、生態系統各個過程後。到了本世紀60年代進入了著重研究人類生態階段。與此同時社會人口學也把人類生態問題納入自己的研究領域。經過二三十年的交叉融合和開拓,產生了這一門獨立的新學科——人口生態學。

人類生態學主要內容

人類生態學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人口管理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它逐漸被各國政府所認識。社會學術語“人口”與生態學術語“種群”為同一英文詞“Population”。種群指一定時空中的同種個體的集合,在本質上,人口與種群含義相同。種群有組織結構、密度等特性,人口也有相應的特性。人口特性研究是指導人口控制的理論依據。控制人口增長的惟一途徑是降低出生率,但如何降低出生率,則必須藉助於種群理論的指導。

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管理與利用

除礦物、石化燃料等非更新資源之外,生物資源如水、土壤、空氣等動態非生物資源屬可更新資源。自20世紀60年代以後,生態學家就不斷地提出忠告:所有可更新資源都受到自然更新能力的限制,如果超出這種限制去利用,它們就可能枯竭。最大持續產量的概念是維護可更新資源的中心問題。所謂最大持續產量,就是最大限度地、持續地利用一種資源,而又不損害其更新能力。人類生態學研究和套用的目標是讓整個自然界保持最大持續產量,是長期著眼於整個生態系統,而不是短期的或只是著眼於生態系統的一部分。

保護與改善人類生存環境

人類生活在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兩個環境裡,人類生態學著重研究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近20年來,國際生態學會、人口學會等國際組織召開了一系列的討論會,專題討論人類生存和發展與資源、環境間的協調問題。人們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人類必須揭示生態學規律·維護生態系統的平衡,依據生態系統的自然規律,協調與安排人類的活動,才有可能根本解決或減輕人類的環境危機。對人口問題,人們可以從各種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和討論,從人類生態學角度看,既然人類是生態系統的成員,參與生態系統的構築,參與生態系統能屋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的代謝過程,人類的行為對生態系統所產生的影響又是那樣巨大而深廣,所以說人U問題本質上是一個生態學問題。

人口生態學的任務、作用和目的

人口生態學產生的背景表明,它是人類實踐迫切需求和科學發展的共同產物。人類實踐要求人口生態學就下述問題提供理論指導:即社會與自然、人口與生態環境之間是如何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周圍環境演變的邏輯是什麼;人口生態行為又是怎樣變化的;人口與生態環境如何才能協調發展,等等。這些都是人口生態學理論研究方面的基本任務。為此,人口生態學首先需要確定相應的一般方法論原則和理論原則,才能使相應的研究得出科學的理論。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才能提供人口、生態環境、資源、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政策依據和實施途徑,並為進一步制定相關的政策和法制建設提供眼務。後者則是人口生態學套用研究方面的任務。人口生態學的作用,則在於它所得出的結論,可以充當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各自得出的結論的橋樑,從而揭示出社會與自然、人口與生態環境之間相互關係、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客觀規律,指導人類的實踐,實現社會與自然、人口與生態環境的相互協調。人口是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的客體和主體,也是社會與自然、人口與生態環境相互作用過程中的客體和主體。當前,社會與自然、人口與生態環境嚴重對立,矛盾激化的局面。完全是人類的貪婪和不合理的活動造成的。人口生態學的目的就在於集中這些相互矛盾、相互對立的因素和利害關係,加以審視、分析、判別,並在此基礎上調整人類自身的活動和生態行為,為生產力和人口的發展,創造一個更加適合的生態環境結構。

人口生態學的研究對象及其性質

人口生態學的研究對象是人口生態系統

從自然史和社會史,生態史和人類史的相互關係上看,自然史、生態史經歷了幾十億年、幾千萬年以上的演變歷程;而人類史和社會史只有二三百萬年、幾萬年的時間。後者和前者相比,只是歷史長河中短短的一瞬。無疑,是先有自然界後有人類社會的,後者是前者物質運動發展的產物。這就是說兩者之間存在著發生學的關係。即自然界、生態環境是人類和社會產生的母體和存在發展物質依託。但是這樣的關係,和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本質上是不同的。生物只能適應自然。在某種情況下也可能局部地改變自然。但它並沒有象人類所特有的意識和能動性。人類就不同。自人類出現時起。自然史與人類史就開始相互融合,開始了自然歷史的發展進程。往後,自然界就不再是原始意義上的自然界,而是日益成為被人類不斷改造、深深地打上了人類烙印的人類環境了。社會與自然、人口與生態環境的相互關係。得以建立、形成和發展,並且從原始農牧業社會開始。就逐漸形成一個社會與自然、人口與生態環境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的人口與生態環境系統,也可稱之為人口生態系統。從當代社會結構理論來看,人口生態系統屬於社會系統結構中的母系統。其它系統。為政治結構系統、經濟結構系統、產業結構系統、科教文結構系統等均屬子系統,它們都由母系統發展演化而來。它們受母系統的制約,又強烈地反作用於母系統。它們的發展變化,最後都會在母系統上面得到反映,從而引起母系統的發展變化。但不管是母系統還是子系統。都是通過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的。因此,從社會與自然。人口與生態環境的關係來看,把人口生態系統作為人口生態學的研究對象是正確的。另外。從人口生態系統存在的物質運動,以及從人口生態學產生的背景、它的任務、作用、目的來看。把人口生態系統作為人口生態學的研究對象也是不存在異議的。另外,由於人口生態系統的複雜性和其它社會結構子系統關係的密切性,研究對象在一定程度上觸及社會結構的某些子系統,也是必要的和不可避免的。這有助於人口生態學的研究。但應防止研究對象的過度外延,以不與鄰近學科的研究對象發生重疊為限,以保證這門學科的獨立存在。

人口生態系統的性質

人口生態系統是一個既對立又統一的自然社會系統
人口生態系統和生物生態系統相比,既有相似之處,更有本質的區別。在生物生態系統中、生物只是通過生物屬性和生態環境發生聯繫。在人口生態系統中,人口與生態環境發生聯繫。除了通過人口的自然屬性外,更根本的是通過人口的社會屬性。後者包括社會組織、社會結構和只有人類特有的人口生態行為等等。因此,人口和生態環境之間的關係。就和生物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係有著本質的不同。這就是人類能夠能動地、有組織、有目的地改造自然,創造適合於自身生存和發展的新環境,使之更適合於人類本身的需要。這種情況,生物界並不存在。然而這種能動的改造,又是不能違反自然規律的。遺憾的是人類由於受種種原因的限制,以及利益機制的驅使,累累違反自然規律,對自然界進行了過份的干預,從而出現了不少生態災難。這就充分說明,人口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係·是一種對立統一的關係,兩者之間的矛盾是對立統一的矛盾。人口生態系統是一個既對立又統一的自然社會系統。
人口生態系統是人口和生態環境高度融合的有機整體
人的生存離不開一定的生態環境。人類本身就是生態環境發展變化的一種產物。科學分析表明。人的血液中化學元素的豐度構成,和自然界化學元素的豐度構成是十分接近的。這表明·單從生物學屬性上說人和生態環境之間已經是一個高度融合的有機整體。但是人類是以社會群體生存和發展著的。物質資料的生產和人口的再生產(下稱兩仲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條件。而這兩種生產是人類和生態系統之間進行的物質變換、能量流動和信息交流和價值增殖的過程。這是人口和生態環境之間最本質的關係。正是它把人口和生態環境耦合成人口生態系統,表現出人口生態系統的高度的整體性。
人口生態系統的基本矛盾是人口生態系統發展變化的基本動力
人口發展對生態系統需求的無限性。與生態系統滿足這一需求的生產力和資源供給、資源更新能力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是人口生態系統的基本矛盾,這對矛盾,在人口生態系統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從來就存在,但是因為還未發展到尖銳化的程度,也就被長期隱蔽著。只是到了現代生產力有了巨大發展,生產規模和消費規模急劇擴大之後,才使這對矛盾尖銳化。另外。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和生活過程中,所排放的廢棄物的增加,與生態系統調節和淨化能力有限性的矛盾也在急劇尖銳化,使生態環境的質量急劇下降。生態環境急劇惡化。導致人類對良好的生態環境的需求與生態環境可能提供的環境質量之間的矛盾不斷加深而且日益尖銳化。然而這對矛盾是和前面一對矛盾相互聯繫著的。是由前者派生出來的。故屬於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決定著人口生態系統的整體狀況,推動著人口生態系統的發展變化。次要矛盾則給予人口生態系統而一定的影響,但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次要的矛盾也可能轉化為主要矛盾。例如,如果地球的迅速變暖和臭氧層的破壞發展到極其嚴重的地步的話,就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事實上這兩者,近年來正越來越引起全世界的共同關注。

人口生態系統發展變化的動因

人口生態運動的推動
在人口生態系統中·存在自然生態運動和社會生態運動。這兩種運動。通過物質循環和變換、能量流動、信息傳遞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產生出層次更高的運動形態即人口生態運動。這是人口生態系統特有的運動形式,有其自身發生、發展和變化的規律。由於它的存在。才使人口生態系統處於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
人口生態關係的調整
在人口生態系統中人口與生態系統環境之間的關係,是通過人類社會的兩種生產活動相互聯繫在一起的。雖然這種聯繫的本質。仍然是物質變換、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但是。這是在一定的社會生產方式之下進行的,是人類社會和別的生物種群的根本不同之處。人口與環境之間的這種關係,就是人口生態關係。形成這種關係的物質本性不會改變·但它的運動形式則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因此。人口生態關係的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並且傳遞著這祥的信息·即人口與生態環境之間關係是否協調,從而促使人口與生態環境之間關係的調整,使人口生態系統處於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
人口生態規律的作用
在人類出現之前,生態系統的發展變化完全受自然規律的支配。在人類出現後,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自然生態系統逐漸向社會生態系統轉變。在轉變過程中和轉變成社會生態系統後。既要受到自然規律的支配,又要受到社會規律的支配。這種轉移過程和轉變的結果,是人類對自然的改造過程及其結果。人類的這種改造活動,就是人口的生態行為它是在兩種生產活動的過程中發生的。它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才能與生態環境相協調·否則即會導致生態環境的失調、環境惡化和社會各個系統的混亂。人口生態規律就是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的矛盾統一。我們認為,正是人口生態規律,規定了人口生態系統發展變化的軌跡和發展變化的方向。

人口生態學的研究指導思想和研究方法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運動最一般規律的科學。研究任何一門學科,都應以它作為指導思想,並且在實踐中加以發展。從人口生態學的學科特點上看。它既是一門觀察性的學科,又是一門實驗性的學科。人口生態學研究應該採用與之相應的方法。在研究過程中,無論是採用調査和觀察的方法還是採用實驗的方法,都要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靜態研究和動態研究、部分研究和整體研究、階段性研究和全過程的研究結合起來,才能使研究成果具有豐富的理論內函和解決實際問題方面的套用價值。並且體現出研究成果應具有這門學科所應有的整體性、綜合性、協調性、戰略性和科學性。為此,從事人口生態學研究的科學工作者,首先應把人口生態系統作為一個有機統一的系統加以對待,熟識、掌握、尊重生態學、人口學等有關學科所闡明的一些原則和理論成果,廣泛吸納相關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在此基礎上建立這門學科的理論原則、理論體系,同時完善這門學科的研究方法,以便推動這門學科的發展。由於現代研究手段的出現和不臥完善,已經可以利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模擬實驗和各類仿真模型的評判,還可以進行相應的回歸、相關、預測等等研究分析和大型快速的數據處理。這就大大地提高了研究工作的效率,加速了研究工作的進程,為個別研究人員局部研究和大型集體研究者的整體研究都提供了強而有力的研究手段。人口生態系統可以按不同分類方法,將其分為不同的類別和不同的層次。如鄉村人口生態系統。城鎮人口生態系統、城市人口生態系統,以及社區人口生態系統、地區人口生態系統、全球人口生態系統,等等。顯然,研究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人口生態系統的總的理論原則和方法論原則是一致的,但是可以而且應該有具體的研究方法與之相適應。並且在研究過程中不斷創新與完善。

人口生態學當前的水平和發展前景

就人口生態學當前已經取得的進展和它在改進社會與自然、人口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方面的作用而言,這門學科的科學知識的積累和科學理論水平都處於初創階段。國內已經有人開始做這方面的研究工作,積累了一些資料,發展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都屬於個別學者的小規模的探索。作為一門學科來發展,還處於初創期的起步階段。國外某些國家這門學科發展的步伐比我們快。研究工作正從微觀研究和巨觀研究方面展開,也就是說。既在小的社區組織的水平上,又在地區、國家和世界範圍的水平上開展研究。微觀研究以個別學者為主,巨觀研究多以聯合起來的有關機構,有關人員聯手進行研究。這些研究的特點,多以“未來人類的發展和生態環境”或相似的選題為主題,利用計算機模型進行仿真,預測世界未來某一時期內,人口、糧食、工業產量、資源和污染等等問題的走勢及其與發展之間的關係。為有關部門、地方政府,直至中央政府調整有關的政策或制定新政策,修改有關法律法規或制定新的法律法規,提供信息和依據。其中有些研究報告和論著的發表。對世界各國政要、學術界甚至公眾都產生了不同凡響的影響。如“羅馬俱樂部”發表的第一篇報告《增長的極限》;提交給美國總統卡特的《全球2000年研究/(由卡特提議。美國學者完成)等等。從學科角度看,這些都屬於大型的、巨觀性的。有已定目標的人口生態學研究。儘管它們的研究指導思想、研究動機、研究方法、研究目的,所得的結論頗有爭議之處,但是這些研究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推動著人口生態學的發展卻是應該肯定的。當前某些已開發國家的人口生態學已經越過了初創階段進入了發展時期。其主要標誌是。依據他們的認識和主張,這門學科的架構已經基本確定·這門學科的研究範圍也已基本上界定下來各種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都已被用上。這些都值我們借鑑。但應吸取其精華。剔除其糟粕,抵制其中某些社會達爾文主義的觀點和主張。以利於我國這門學科的健康發展。正如世界政治、經濟發展極不平衡那樣,世界各國之間科學技術的發展。差距也是極大的·人口生態學也如此。當前絕大多數開發中國家的社會與自然、人口與環境之間的矛盾相當突出,而人口生態學的研究卻仍未開展起來。但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政府和公眾·已經越來越認識到科學技術對於自己的國家、民族的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人口生態學也將受到一定的重視。另外·現代科學知識水平已經越過了査明科學事實的階段。隨著東西方冷戰局面的結束,發展問題已經提到各國政府議事日程的首要位置。面對著全球人口急劇增長,生態環境的急劇惡化,人類社會面臨著眾多危機的現實,各國都在尋求化解危機的辦法和途徑,而開展人口生態學的研究有助於這些問題的解決,因而世界範圍內這門學科的發展將會加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