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荊芥散

人參荊芥散主治婦人血風勞氣,身體疼痛,頭昏目澀,心怔煩倦,寒熱盜汗,頰赤口乾,痰嗽胸滿,精神不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參荊芥散
  • 主治血風勞氣,身體疼痛,頭昏目澀
  • 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注意:有孕不宜服
藥物配方,其他信息,

藥物配方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人參荊芥散
【處方】 荊芥穗、羚羊角(鎊)、酸棗仁(微炒)、生乾地黃、枳殼(麩炒.去瓤.稱)、人參、鱉甲(醋浸.去裙.炙黃)、肉桂(去粗皮)、白朮、柴胡,各七兩半;甘草、川芎、赤芍藥、牡丹皮、當歸、防風(去苗.叉),各五兩。
【炮製】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治婦人血風勞氣,身體疼痛,頭昏目澀,心怔煩倦,寒熱盜汗,頰赤口乾,痰嗽胸滿,精神不爽;或月水不調,倂癖塊硬,疼痛發歇;或時嘔逆,飲食不進,或因產將理失節,淹延瘦瘁,乍起乍臥,甚即著床。
常服除一切風虛勞冷宿病。
【用法用量】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至八分,去渣熱服,不拘時,日二服。
【注意】 有孕不宜服。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九:人參荊芥散
【處方】 荊芥穗 羚羊角(鎊)酸棗仁(微炒)生乾地黃 枳殼(麩炒,去瓤)人參 鱉甲(醋浸,去裙襴,炙黃)肉桂(去粗皮)白朮 柴胡各225克甘草(銼,爁)芎藭 赤芍藥 牡丹皮 當歸 防風(去苗、叉)各150克
【製法】 上藥研為粗末。
【功能主治】 治婦人血風勞氣,身體疼痛,頭昏目澀,心怔煩倦,寒熱盜汗,頰赤口乾,痰嗽胸滿,精神不爽;或月水不調,臍腹疼痛,腹有痃癖,時痛時止;或時嘔逆,飲食不進;或因產後調理不善,淹延瘦瘁,乍起乍臥,甚即著床。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加生薑3片,煎至170毫升,去滓熱服,不拘時,日二服。
【注意】 孕婦忌服。
【摘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九
《重訂嚴氏濟生方》:人參荊芥散
【別名】 人參荊芥湯《醫門法律》卷五。
【處方】 荊芥穗 麻黃(去根、節)細辛(去土,洗)桔梗(去蘆,銼,炒)陳皮(去白)半夏(湯泡七次)杏仁(去皮、尖)人參 通草 甘草(炙)各15克
【製法】 上藥嚼咀。
【功能主治】 治肺感寒邪,或感風熱,痰多咳嗽,頭目不清,言語不出,咽乾痰實,或項背強硬,皮膚不仁。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薑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後溫服。
【摘錄】 《重訂嚴氏濟生方》
《潔古家珍》
【組成】人參半兩,荊芥穗1兩,大黃2分。
【功效】下膈去熱。
【主治】小兒身熱痰嗽,胸膈不利。
【用法用量】水煎,調檳榔、木香細末各半錢,輕粉1字,乳後服。
【製備方法】上為細末。
《博濟》卷二
【組成】人參、柴胡(去苗)、羌活、荊芥、旋覆花、甘菊、桑白皮各等分。
【主治】上焦壅滯,頭目昏眩,涕唾稠粘,心胸煩滿。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煎7分,食後、臨臥溫服。
【製備方法】上為末。

其他信息

《局方》卷九
【組成】荊芥穗7兩半,羚羊角(鎊)7兩半,酸棗仁(微炒)7兩半,生乾地黃7兩半,枳殼(麩炒,去瓤稱)7兩半,人參7兩半,鱉甲(醋浸,去裙,炙黃)7兩半,肉桂(去粗皮)7兩半,白朮7兩半,柴胡7兩半,甘草(銼)5兩,芎5兩,赤芍藥5兩,牡丹皮5兩,當歸5兩,防風(去苗叉)5兩。
【主治】婦人血風勞氣,身體疼痛,頭昏目澀,心怔煩倦,寒熱盜汗,頰赤口乾,痰嗽胸滿,精神不爽;或月水不調,臍腹痛,痃癖塊硬,疼痛發歇;或時嘔逆,飲食不進;或因產將理失節,淹延瘦瘁,乍起乍臥,甚即著床。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半,加生薑3片,煎至8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1日2次。
【製備方法】上為粗末。
【用藥禁忌】有孕不宜服。
【各家論述】《醫方集解》:此足大陰、厥陰、手少陰藥也。陳來章曰:血中之風,荊芥、防風散之;木盛生風,羚角、柴胡平之;陰虛發熱;地黃、鱉甲滋之;血氣痛滯,月水不調,芎、當歸、桂心、枳殼調之;煩怠食少,盜汗心忡,人參、白朮、炙草、棗仁補而收之。
《濟生》卷二
【別名】人參荊芥湯
【組成】荊芥穗半兩,麻黃(去根節)半兩,細辛(去土,洗)半兩,桔梗(去蘆,銼,炒)半兩,陳皮(去白)半兩,半夏(湯泡7次)半兩,杏仁(去皮尖)半兩,人參半兩,通草半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肺感寒邪,或感風熱,痰多咳嗽,頭目不清,言語不出,咽乾痰實,或項背強硬,皮膚不仁。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薑5片,煎至8分,去滓,食後溫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