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竹葉石膏湯《辨證錄》

人參竹葉石膏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辨證錄》卷六。具有清熱泄火,益氣養陰,清胃生津之功效。主治①《辯證錄》:陽明火起發狂,腹滿不得臥,面赤而熱,妄見妄言。②《石室秘錄》:胃中有火,大渴飲水,有汗如雨。

基本介紹

  • 名稱:人參竹葉石膏湯《辨證錄》
  • 出處:《辨證錄》卷六
  • 功用:清熱泄火,益氣養陰,清胃生津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附註,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人參五錢(15g),石膏一兩(30g),麥冬一兩(30g),竹葉三百片(9g),知母三錢(9g),甘草一錢(3g),糯米一撮(30g)。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溫服,一日兩次。

功用

清熱泄火,益氣養陰,清胃生津。

主治

①《辯證錄》:陽明火起發狂,腹滿不得臥,面赤而熱,妄見妄言。
②《石室秘錄》:胃中有火,大渴飲水,有汗如雨。

方義

此乃清·陳士鐸所制,為陰陽火起發狂,腹滿不得臥。面赤面熱,妄見妄言的證治而設。本方由竹葉石膏湯去半夏,加知母而成,內含白虎湯和竹葉石膏湯方義。諸症乃胃火不止,上炎犯心所致,治宜治心火者,必先泄胃火也。故以白虎湯清熱泄火,生津止渴;竹葉石膏湯清熱益氣養陰;因無胃氣上逆之證,故去半夏;蓋胃火甚,傷陰耗液,而非餘熱未盡可比,故加知母清熱滋陰,以成白虎湯之義。諸藥相合,共奏清熱泄火,益氣養陰之功。

附註

本方與竹葉石膏湯所治略同,但前方有制半夏,無知母,故和胃降逆止嘔之力較強.適用氣陰兩虛,胃氣上逆者。本方則有知母,無半夏,故本方清熱力較前方為勝。(《中國古今奇效良方》)
本方是白虎湯增味方,能清熱瀉火,滋陰潤燥,除煩止渴,養陰潤肺,益氣補中。(《中國人參方集》)
人有狂症初起,身在床上,能知戶外之人,門中罵詈,嫌家人不出戶迎入,人亦為離魂之病,誰知胃火犯心乎。夫心火本生胃上,有母子之誼,何故犯心,使心神之出外?不知胃上乃心之嬌子也,胃弱則心火來湊於胃,胃強則心火反避夫胃矣?蓋心火寧靜,胃火沸騰,當胃火焚燒之時,胃且自身不顧,安顧其父母乎?其犯上作亂,弒逆之事,往往不免,故心君姑息,寧下堂而走,以避胃火之焚燒,所以心神外出,成離魂之危病也。夫魂既離身,宜隨出隨死,何尚有一、二日之苟延?因心神雖出,而心氣猶未絕耳。救法舍人參竹葉石膏湯別無二法。然必須大劑煎之,恣其酣飲,庶幾可救,否則尚在生死之間也。方中最宜多者石膏也;其次必多用人參,大約石膏宜用二兩,人參須用一兩,兼而施之,實奪魂之妙藥也。倘因循不用,或用此方,畏首畏尾,少用石膏、人參,均無濟於返魂也。或謂多用石膏,少用人參,未為不可。嗟乎!定狂原止藉石膏之多,返魂非人參不可,蓋魂已外越,一時回宮,必搖搖靡定,若不多用人參,何以安神,使之不再離耶?此人參之所以必當多用耳。此症單用玄參三兩,水煎服。二劑而魂不離也。(《辨證錄》)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辨證錄》:“人參五錢,石膏、麥門冬各一兩,竹葉三百片,知母三錢,甘草一錢,糯米一撮。水煎服。治陰陽火起發狂,腹滿不得臥,面赤面熱,妄見妄言者。”
方論選錄
《湯頭歌》:“暑月濕盛,濕盛則相火不易下降,而暑氣上騰,清肺即以去濕,去濕即以降暑。暑氣亦熱氣,特以相火為中氣之本,故暑病皆是虛證,與熱之病實不同,事實上顯明易判者也。謂暑病為虛證則可,謂暑病為陰證則無是理。惟相火不降,下焦之火無根,有陰寒腹痛泄利者,則寒霍亂之屬非可日陰暑也。暑雖是熱,但只有虛無實,所以《金匱》治暑,用人參竹葉石膏湯,仍清肺與大補中氣而已。”
《景岳全書》:“夏月卒倒,忽患非風抽搐等證,此熱傷氣而然.即今人之所謂暑風也;氣虛者,宜用參芪、或十味香薷飲亦可;若多煩渴者,宜生脈散、或人參竹葉石膏湯;若火獨盛者,宜瓜水、綠豆飲、或用芩連之屬暫解其熱。”
《辨證錄》:“陽明火起發狂,腹滿不得臥,面赤而熱,妄見妄言,人皆謂內熱之極也。然而陽明屬土,而不屬火,何以火出於土,謂是外邪之助乎?既非暑氣之侵,又非寒氣之變,乃一旦火起,以致發狂,人多不解。不知土中之火,乃心中之火也,心火起而陽明之火翕然而發。陽明胃經乃多氣多血之府,火不發則已,一發而反不可制,往往卷土而來,火焰升騰,其光燭天,而旁且延燒於四境,有不盡不已之勢,非惟焚盡於胃,而且上燒於心。心君不寧,且有下堂而走者,神既外越,自然妄有所見;既有妄見,安能止其妄言,此嚴語之所以生也。然則陽明之火,乃內因而成,非外邪所致也。治法宜與傷寒之狂、傷暑之狂俱不可同日而論矣。然而陽明之火,其由來雖有內外之殊,而治陽明之火,其方法實無彼此之異。必須急滅其火,以救燎原之勢,而不可因循觀望,長其火焰之騰,以致延燒各臟腑也。方用人參竹葉石膏湯治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