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古地道

亳州古地道

亳州古地道又稱曹操運兵道,位於安徽省西北部亳州市老城區。為東漢時期曹操連通城內外的地下運兵道。保存大部分為宋代重修,磚結構,券頂為拱形磚券,有齊口和咬口兩種砌築方法。

亳州古地道以大隅首為中心,向四面延伸,分別通達城外,全長近八千米。整個地道經緯交織,縱橫交錯,是已發現歷史最早、規模最大的地下軍事戰道。超過地面上保留的古老城池的價值,被譽為“地下長城”。

2001年,亳州古地道作為東漢、宋代的古建築,被國務院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亳州古地道
  • 地理位置:安徽省亳州市
  • 開放時間:8:00—17:30
  • 景點級別:AAAA級
  • 門票價格:50元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批准時間:2001年6月
  • 保護級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    號:315-121
  • 所屬時代:宋、元
歷史沿革,建築特點,文物遺存,文物價值,文物保護,歷史文化,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亳州古地道,位於亳州市老城區地下。運兵道始建於東漢末年,是魏武帝曹操為其軍事需要,專門修築的地下軍事戰道,因最初用於運送士兵,故稱“曹操運兵道”。唐宋時期多次修葺,仍作為軍事戰道使用。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黃河決口,亳州城被淹,運兵道被灌淤塞,自此深埋地下700餘年未被發現,早在北伐戰爭時期即有所發現,抗日戰爭時期民眾為防空而挖地洞時又有發現。1969年深挖洞時,先後在城內南北、東西兩條主要大街兩側共挖出地下道近2000米,後又在老衙門院、曹巷口等處,發現一些支道。
亳州古地道亳州古地道

建築特點

古地道原為三國曹操連通城內外的地下運兵道,磚結構,券頂為拱形磚券,有齊口和咬口兩種砌築方法。地道壁為單磚跑砌或丁砌。磚墁大部分為平磚交錯橫鋪,也有少量立磚十字紋鋪。已發現的古地道長4000餘米,以大隅首為中心,分別向東南西北四城門延伸,並通達城外。地道有單行、平行、上下兩層、立體交叉四種形式。還有貓耳洞,可容1-6人。道內轉彎處為T字形,道內並設障礙券、障礙牆、陷阱、絆腿板(棍)。指揮中心位於大隅首,平面呈“工”字形,南北長10米,兩頭各有一間寬2.5米的八邊形平頂主室,中間用上寬2米、下寬1.4米的梯形通道連線。
亳州古地道亳州古地道

文物遺存

亳州古地道現存古地道距地表深度一般在2-3米之間,最深處超過7米,有單形道、平行雙道、上下兩層道、立體交叉道等幾種道型,內部設有貓耳洞、掩體、障礙券、絆腿板、陷井等軍事設施,另有通氣孔、燈龕等附屬設施。
亳州古地道亳州古地道
亳州古地道出土有土彈丸、雷石、鐵刀、鐵劍、箭鏃、鐵燈、銜枚、銅鏡、陶器、瓷器、硯台等漢、唐、宋歷代文物。

文物價值

亳州古地道形制獨特,結構複雜,是中國發現歷史最早、規模最大的地下軍事戰道,對研究中國古代地下軍事建築、軍事戰術以及曹操軍事思想具有重要價值。

文物保護

1986年7月,亳州古地道被安徽省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亳州古地道保護碑刻亳州古地道保護碑刻
2001年,亳州古地道作為東漢、宋代的古建築,被國務院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5年,亳州文物處對亳州古地道完成地質雷達勘測,了解掌握古地道分布情況,做到了全面排查,不留死角。文物處將根據勘測數據分析結果,推進古地道保護規劃編制工作。
2017年,亳州市編制完成《亳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亳州市紫線規劃》、《亳州市城市空間特色規劃》和花戲樓、曹氏家族墓群、亳州古地道等單位保護方案。並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等有關規定,根據保護需要和實際情況,依法劃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大力整治文物周邊環境,通過拆除歷史文化資源周邊棚屋、設定指示牌等。

歷史文化

亳州古地道路線圖亳州古地道路線圖
史籍記載
據史書載:東漢末年,曹操多次運用地道戰術取得戰爭勝利,亳州古地道,就是曹操當年在家鄉修築的地下軍事防禦戰道,他把數量不多的士兵從地道內送出城外,再從城外開進城內,反覆多次,給敵人造成兵馬源源不斷的假象,從而出奇制勝,成為兵法上一個膾炙人口的戰例。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亳州古地道位於安徽省亳州市市轄區薛閣辦事處人民路南49號市郵政局與亳州二中之間。
亳州古地道
交通信息:
附近的公車
5路、10路、16路、2路、8路、20路、6路、21路、1路等。
門票價格:50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