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幡會

京西古幡會

京西古幡會是遠近聞名的民俗文化活動。在北京甚至全國也屬於罕見的花會形式。 每年正月十五早晨,莊戶村千軍台村在各自村子裡掛幡,下午3點,莊戶村的幡會在“起會”後來到幾里外的千軍台村東口,千軍台村的幡會在此等待,即“接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京西古幡會
  • 分類:民俗
  • 地區:北京市
基本介紹,幡會實錄,

基本介紹

京西古幡會
作為一種民間藝術,兩村會頭互致問候後“拔會”,隨後兩村幡會隊伍朝千軍台村西口行進。正月十六,千軍台村古幡會又來到莊戶村走會。千軍台和莊戶兩村的村民男女老少齊出動,古幡會實際也成了兩村一年一度的聚會聯誼活動。
京西古幡會的原名叫做“天人吉祥盛會” ,是山村古廟會的產物,以頌神、祭神為主要內容,源於明代。根據明代典籍記載從明初到明末的二百年間,幡旗之佇列,樂曲之演奏最為繁盛。一是幡、二是樂,既有旌旗招展,又有樂曲相伴,可謂聲情並茂,場面莊嚴肅穆,情景交融,盛況空前。

幡會實錄

京西百花山腳下的門頭溝區千軍台村、莊戶村每年正月十五、十六兩日的古幡盛會至今已流傳了幾百年,兩村盛行的民間的古幡會充滿了明清古代遺風,形成了京西獨特的民間風俗畫卷。由於幡會的舉辦比春節還要熱鬧,無論是附近的居民還是聞訊前往的人們,都絕不會漏掉這一年一次的盛會。在外工作的遊子們甚至會專門請假回來參加幡會。
2008年農曆正月十四下午,記者在莊戶村看到,村里古幡會的老人們正在修幡,用針線將去 年走會時損壞的旗幡修補好,為明天走會做準備。據村裡的老人介紹,古幡曾在日本侵華時期被燒毀,解放後村民集資重新製作了幡旗,在文革期間再次被毀,現今使用的幡是文革後重新復原製作的。
晚上10點,在會頭的帶領下,村裡的老人們在村頭老廟敲鑼打鼓,上香貢牌位,舉行“請神”儀式。正月十五早上7點,在響個不停的鞭炮聲中,村民們陸續來到老廟,開始忙著將幡旗和幡布綁在竹竿上,為大旗上的關公等神靈繫上盔甲,然後,村裡的年輕人將掛好的大幡舉到村隊部,碼放整齊,孩子們也忙著練習舉彩旗和小幡,凍得通紅的臉上掛著微笑。
下午3點半,浩浩蕩蕩的古幡會隊伍開始從莊戶村出發,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聲鼎沸,幾百人的隊伍於下午4點到達千軍台村村口,與該村的幡會匯合,兩村會頭互致問候,緊跟著,兩位會頭同時發出命令:“響鑼!”,走會正式開始。
霎時間,兩面直徑約一米的大銅鑼敲響,旗幡突然全部擎起,鼓樂齊奏,主客隊旗幡正面相對,開始按規定的順序編排佇列。佇列中,有色彩繽紛的旗幡,有各種各樣的花會。只見地秧歌十二角色扭閃追逗舞姿婀娜;古幡樂、笙管、笛聲聲悅耳;鼓鑔鑼、你敲我打震天響,大鼓會,八面大鼓列兩陣,十二小兒翻跟頭、打把式、雙鈸相擊響八方。再看那擎幡的壯漢在嚴冬卻個個汗流滿面,肩扛、手托、牙叼,竿竿大幡在半空周旋、飛舞。
兩面大鑼開道,二武士各持一付銅錘鐵鐧緊緊跟隨。標幟幡、靈官旗、五虎少林會、小車會、莊戶村地名幡、千軍台村地名幡、窯神幡、秧歌隊、跑驢兒、馬王幡、龍王幡、地秧歌、三聖幡、太陽幡、獅子會、中心旗、吉祥會、三官幡、號佛會、娘娘駕、天仙聖母幡、東嶽大地幡、吹奏樂隊、送子娘娘幡、地藏菩薩幡、古幡樂隊、觀音菩薩幡、太上老君幡、玉皇大帝幡、大鼓會、真武大帝幡、藍旗兩面、真武旗依次順序行進,隊伍浩浩蕩蕩,綿延數里,氣勢壯觀。佇列中旗幡招展、秧歌扭動、古幡樂聲音嘹亮,吸引了上千名民眾觀看。
正月十六下午,千軍台村古幡會還要回訪莊戶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