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當遺址

京當遺址

在岐山縣京當鄉岐水邊的一處斷崖上,考古專家發現了大量陶器碎片,這些碎片和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同屬於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遺蹟,這一考古發現意味著古周原文明史至少被提前了3000年。

昨日中午,據岐山縣周原博物館考古專家賀世明介紹,過年前,他在京當鄉流龍嘴村一處斷崖上,發掘出了40多件殘陶片。根據這些陶器的燒制方法、紋路、顏色等判斷,它們和半坡出土的陶器同屬於一個時期,也就是新石器時代晚期先民的遺物,距今已6000多年。破碎的陶片已粘連恢復成了30多件陶器,但由於年代太久遠,大部分不能完全復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京當遺址
  • 出土地點:岐山縣京當鄉
  • 所屬年代:仰韶文化
在岐山縣京當鄉岐水邊的一處斷崖上,考古專家發現了大量陶器碎片,這些碎片和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同屬於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遺蹟,這一考古發現意味著古周原文明史至少被提前了3000年。
昨日中午,據岐山縣周原博物館考古專家賀世明介紹,過年前,他在京當鄉流龍嘴村一處斷崖上,發掘出了40多件殘陶片。根據這些陶器的燒制方法、紋路、顏色等判斷,它們和半坡出土的陶器同屬於一個時期,也就是新石器時代晚期先民的遺物,距今已6000多年。破碎的陶片已粘連恢復成了30多件陶器,但由於年代太久遠,大部分不能完全復原。
京當遺址
據介紹,基本修復的陶器主要分為細泥紅陶、粗沙黑陶和夾沙粗陶。陶器上有非常明顯的刻花紋、籃紋、繩紋、方格幾何紋,雖然在地下埋了6000多年,但紋理依然清晰流暢。最讓考古專家驚喜的是,出土的細泥紅陶中有一個彩盆,色彩艷麗,有用類似毛筆的東西畫上的黑色圖案,錯落有致,粗細均勻。儘管繪製的何種圖案還有待殘片的進一步復原,但和半坡出土的陶器上的圖案同屬一個風格。據賀世明介紹,先民在燒制陶器時發現紅陶不易承受壓力,易爆裂,於是在燒制時加進沙子,增大耐受性,形成夾沙粗陶,顯示出高超的制陶技藝,體現了先民的聰明才智。
岐山縣周原博物館館長趙雙科介紹,從出土的彩陶盆紋樣分析,當時使用的繪畫工具應該是毛髮做成的,很可能是毛筆的雛形。以前人們總認為岐山是周朝發祥地,現在岐水邊出土的陶器足以說明,在周朝之前的3000年,就已經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周原的文明史至少要提前到6000年前。
背景資料
青銅器之鄉———周原遺址
陝西省周原一帶是周朝發祥地。周原遺址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周原東起武功縣、西至鳳翔縣、北至北山、南到渭河,總面積數百平方公里;狹義的周原遺址指岐山、扶風兩縣接壤處的周原核心區20多平方公里,周原自漢代以來出土了大量青銅器,是國內出土西周青銅器最多的地區,素有“青銅器之鄉”的美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