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高鐵2021企業社會責任(ESG)報告》由京滬高鐵發布,據介紹,2021年,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全面落實國鐵集團黨組決策部署,圍繞經濟、社會及環境多維度深入推進可持續發展,全力做好安全監督、經營管理和上市公司治理等工作,取得經營效益逆勢增長,實現了公司“十四五”良好開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京滬高鐵2021企業社會責任(ESG)報告
- 發布時間:2022年4月22日
制定經過,內容解讀,
制定經過
2022年4月22日,《京滬高鐵2021企業社會責任(ESG)報告》正式發布。
內容解讀
樹立安全發展理念,築牢政治紅線和職業底線。《報告》介紹,公司牢固樹立“安全第一,萬無一失”理念,確保全全投入,全年技改、大修和專項整治規模達到12.53億元,持續鞏固高鐵外部環境整治成果,實現了京滬高鐵安全持續穩定,全線平均TQI值達到2.6,較上年年底降低0.3。按照公司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與受託單位密切配合,認真落實資產所有者和經營管理主體責任,紮實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公司極端重視疫情防控工作,及時跟進落實國家、屬地政府和國鐵集團疫情防控政策,堅定將疫情防控各項要求落到實處,全力支持和督促運輸生產一線的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加強公司員工、各中介機構進駐人員疫情管理。
持續最佳化客運服務,不斷滿足人民美好出行需求。《報告》表示,京滬高鐵自覺踐行“人民鐵路為人民”宗旨,立足鐵路發展大局,加強對運行圖執行情況的動態分析,持續最佳化運力、改進服務、提升出行體驗。強化商旅專用通道建設和候車專區建設,最佳化商務座候車室服務流程,增加靜音車廂列車開行規模,著力提升進出站效率,最佳化乘客流線。全面啟用計次車票,建立健全了浮動票價體系,大力推行“鐵路暢行”常旅客會員服務,為廣大旅客民眾出行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普惠服務。2021年6月25日,復興號智慧型動車組在京滬高鐵上線運行,進一步提高旅客的獲得感、幸福感。
堅持創新驅動戰略,加速推進科技研發與成果落地。《報告》介紹,2021年,公司聚焦信息化、智慧型化新技術,試製下線首台自主研發智慧型化快速鋼軌打磨集成試驗車;研究開發首套“北斗+5G”無人機綜合巡檢和“北斗+”新型檢測監測等項目的軟體系統和硬體設備;上線套用基於高壓水射流精準破拆的無砟軌道“微創”維修技術;完成京滬高鐵智慧型運維管理系統一體化設計最佳化。這些科研成果的落地、轉化與推廣持續提升了京滬高鐵的科技運維水平。
發揮綠色交通運輸優勢,持續向“雙碳”目標邁進。《報告》指出,公司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鐵集團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部署安排,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讓綠色成為京滬高鐵的亮麗底色。通過限制廢棄物排放、減少水資源消耗、資源回收再利用等舉措,從源頭控制污染物排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綠色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著力於打造綠色供應鏈,優先使用清潔能源電力,推動電力供應商合理利用資源,與供應商共建綠色能源賦能之路,助力實現“雙碳”目標。2021年,京滬高鐵牽引用電約36.7億千瓦時,生產用電約3.2億千瓦時,總計約39.9億千瓦時,折合每百萬人公里用電約6.29萬千瓦時,同比降耗13.8%;用水483萬噸,折合每百萬人公里用水76.21噸,同比降耗5.9%;京滬高鐵委託運營實際用水481.73萬噸,較考核基數節約用水40.52萬噸;委託運營實際用電3.2億千瓦時,較考核基數節約用電0.29億千瓦時。
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報告》介紹,公司不斷完善企業管理體系,著力構建系統完善、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增強公司治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不斷最佳化公司治理結構,健全完善公司管理規範,明確各層級權責和決策程式,全年組織召開董事會、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議案46項,披露信息34條,頒布執行管理制度24項。高度重視黨的建設,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紮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全年開展學習研討37次,專題黨課44場,參觀研學紅色教育基地11次,組織子公司黨委、各黨支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集中學習300餘次,推動黨建工作不斷深化。堅持把紀律規矩挺在前面,不斷加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能力,為公司改革發展營造了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積極開展品牌創建推廣工作,打造中國高鐵亮麗名片。《報告》表示,公司以培育京滬高鐵企業文化為核心,不斷完善品牌建設管理。健全品牌體系架構,豐富品牌形象內容,申請註冊了“京滬高鐵”“京滬高速列車”“京滬高鐵股份”“京滬快線”等商標。通過開展“坐著高鐵看中國”“發現最美鐵路人”等宣傳活動,持續講好京滬高鐵故事,向全世界展示中國高鐵發展成就。2021年5月,京滬高鐵精彩亮相在上海舉辦的2021中國品牌日晚會、中國品牌建設高峰論壇及京滬高鐵品牌推介圖片展,面向全球展現了京滬高鐵品牌和中國高鐵品牌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