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藍皮書

京津冀城市群目前的規模結構具有城鎮化提速、中心城市人口郊區化、城鎮體系呈“啞鈴”型、人口分布呈“倒金字塔”型、區域內城鎮化發展不平衡等突出特徵。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昨日聯合發布《京津冀藍皮書》,做出上述結論。

京津已進入高城鎮化,中小城市承載力弱,北京中心城人口反彈,

京津已進入高城鎮化

藍皮書主編、首都經貿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祝爾娟介紹,京津冀城市群城鎮人口比例不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近年來更呈現明顯提升的態勢。其中,北京和天津進入高度城鎮化階段,城鎮人口比例分別為86.20%和81.55%,超過世界較發達地區人口城市化平均水平。
根據世界城市化一般規律,城市化人口的比重接近或超過65%以後,中心城區的人口開始向郊區擴散。北京2012年常住人口達到2069.3萬人,城市化率達86.2%。在1990至2000年期間,近郊區成為北京人口增長的主要區域。在2000至2010年期間,遠郊區人口增速已經超過近郊區。
從20年的整體來看,北京市人口空間分布的方向是由內向外。北京西北部海淀、昌平,西南部豐臺、大興等區縣人口增長最快。

中小城市承載力弱

藍皮書指出,河北省主要依靠的是投資驅動,產出效率較低,財政收入不足,因此難以對眾多中小城市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和財政支持,導致中小城市公共服務設施不完善,城市對產業、人口以及高端要素的吸納力不足。
從人均GDP來看,2012年北京和天津分別達到14027.13美元和15129.04美元,而河北省僅為5838.95美元,不僅遠遠低於京津兩市,甚至低於同期全國平均水平(6094美元)。河北省的城市規模及其經濟實力,與京津兩市之間存在如此大的差距,反映了京津冀城市群“雙核”格局突出,內部發展不平衡。
從城市人口分布結構來看,超大城市人口過於集中,其他等級城市人口規模偏小,人口規模呈“倒金字塔”形,這種不合理的城鎮體系結構,最終會導致區域發展缺乏支撐力。因此需要從較低規模等級的城市中培育和發展出新的更高等級的城市,以提高城市體系對區域經濟的推動作用,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北京中心城人口反彈

北京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彥軍指出,大量的人口、企業和休閒、娛樂、購物場所在中心城的集中,眾多的優勢強烈地吸引著全國各地的人口和企業聚集,北京中心城區人口在近10年中出現人口反彈增長。
在以往新城的建設中,由於過於強調轉移中心區人口這一目標而忽視生活與工作配套,眾多的人口、企業和休閒、娛樂、購物場所仍然在中心城集中,使得北京的許多新城變成了有業無市的“臥城”。 以亦莊為例,雖然目前它已經集中了564家企業,卻也只是個有業無市的“臥城”,並沒有起到疏解人口的作用。職住不平衡,增加了通勤時間和居民生活成本,更加重了上下班時段的交通擁堵。
北京中心城區的人口疏解應從城市功能疏解入手,採取措施鼓勵行政機構、事業單位向新城遷移;對於向新城搬遷的單位給予適當的政策優惠;還需要嚴格抑制中心城區的開發衝動,促使更多居民到新城居住置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