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是學術發展的核心成果,“人類在科學及技術領域的每一項進步,都以術語形式在各種自然語言中記載下來,一個專業的知識框架,有賴結構化的術語系加以構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京師同文館輸入的西方法學及其術語研究
- 作者:萬齊洲
- 關鍵字:萬國公法、法學、術語、法制史
- 導師:馮天瑜
內容簡介,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因而,術語,尤其是術語系,成為科學知識和技術知識的寶庫,是精密思維得以運作、學科研究得以展開的必要前提。”(馮天瑜語)在這一意義上,確乎可以說“每一領域的現代化進程都是用各該學科的術語加以界說的。” (費正清語)如法學中的“權利、義務、公民、憲法、自然法、動產、不動產、債、契約”腿設悼少等等,它們都全催是構建法學學科不可或缺的紐結。成立於1862年的京師同文館聘請的美國傳教士丁韙良、法國傳教士畢利乾,在中國士人的協助下,將西方的國際法、民法、刑法等法學著作譯介到中國。由丁韙良等人翻譯的《萬國公法》、《星軺指掌》、《公法便覽》、《公法會通》、《陸地戰例新選》等國際法府敬辨著作,對於國際法的主體、客體、淵源、條約、戰爭、戰時中立等內容都有詳細介紹。由畢利乾等人翻譯的《法國律例》(包括《刑名定范》、《刑律》、《貿易定律》、《園林則律》、《民律》、《民律指掌》等六部法國法典),主要涉及民法、民事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商法、森林法等有關內容。這些法學著作中,對近代中國產生影響的主要是國際法。它不僅為中國政府維護國家主權提供了法律依據,對於中國近代社會進程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京師同文館這一草創工作首先面臨再檔洪棄法學術語東西對譯的困難,丁韙良等人初步把握了漢字文化表意性特徵,基本戒判籃沒有採取音譯,而採取意譯,通過借用漢語古典辭彙,賦予新意,從而解決了翻譯中的難題,達成了中西文化的互動。其以“公法”對譯International Law(今譯為“國際法”)、以“主權”對譯Sovereignty、以“性法”對譯Natural Law(今譯為“自然法”)、以“國法”對譯Constitution (今譯為“憲法”)、以“權利”對譯Right、以“分”對譯Obligation(今譯為“義務”)、以“人民”對譯Citizen(今譯為“公民”)、以“民主”對譯Democracy、以“法院”對譯Court、以“司法”對譯Judicature、以“動物”對譯Personal property (今譯為“動產”)、以“植物”對譯Real property(今譯為“不動產”),便是較成功的範例。這些術語有的當時就流行開來,並一直沿用至今,如“權利”、“主權”;有的流行一段時間後發生了變異(如“人民”)或被新譯取代(如“上房”、“下房”、“動物”、“植物”等詞後來改譯為“上議院”、“下議院”、“動產道充歸”、“不動產”)。上述術語的產生以及流變過程,生動地展現了中國文化的特點以及中西文化的差異,傳遞了許多政治、思想、文化的涵義。誠如陳寅恪所說“凡解釋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本文正是試圖通過近代術遙您酷語的生成歷程,透視近代法學文化的歷史。
基本信息
副題名
以《萬國公法》為中心
外文題名
學科專業
專門史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武漢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7
館藏號
D909.25
館藏目錄
2010\D909.25\1
館藏號
D909.25
館藏目錄
2010\D90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