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歷史
京山滴水寺建於元代,明朝寺名“
滴水岩”,住道人,到清朝又住進了和尚,滴水岩又改名滴水寺(見光緒《京山縣誌》卷二十二寺觀篇),依山麓而築,寺廟古樸壯麗,因明初兵患有毀,只剩前後兩層。前為天王殿,東側太陽殿,西側為羅漢堂。由於經明末清初,兵燹之亂,廟宇年久失修,殘存倒塌不堪。
1991年寺廟得到重新恢復,住廟僧人和居士相繼籌資700多萬元,建成天王殿、
大雄寶殿、
地藏王殿、文昌閣、土地堂和誦經堂。常住僧尼7人,有信眾800餘人。京山滴水寺周圍環境清幽,清泉與松濤競響,磐鐘和百鳥齊鳴,每逢節假日鞭炮時起時落,廟中青煙繚繞,神前檀香四射,現已成為京山城區居民的遊覽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