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字音與板腔教程

京劇字音與板腔教程

《京劇字音與板腔教程》是2021年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京劇字音與板腔教程
  • 作者:費玉平
  • 出版時間:2021年
  •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 ISBN:9787503970566
  • 類別:京劇藝術類圖書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字音、板腔、技巧是構成京劇唱腔的三大要素。無論對於藝術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學,還是京劇院團的演唱、演奏、創作、研究,或各界京劇愛好者,都是必須掌握的專業知識。
本書論述了字音知識、板腔關係、流派唱腔、演唱技巧、伴奏手段,並對傳承性的京劇經典唱段進行分析。繪製了詳細的“上口字、尖團字查詢總表”;系統講授了京劇行當、唱腔、流派的關係,並對京劇老唱片數據展開了研究。
需要說明的是,京劇的上口字、尖字在唱念中採用特殊的讀音。在第二章中,重點標明了國語的標準讀音和上口字、尖字的特殊讀音,供讀者比對。為便於讀者更好地了解相關知識,作者特地選取了一些音頻和視頻。音頻、視頻有京劇的傳統曲牌、不同流派的唱腔,也有伴奏以及新創作的京歌。

圖書目錄

上篇 字音與行當
第一章 字音知識
一、中原音韻 003
二、中州音韻 004
三、京劇音韻 004
四、十三轍 004
五、五音 004
六、四呼 005
七、曲韻六部 006
八、湖廣音 007
九、北京音 008
十、四聲調值 008
十一、入聲字 008
十二、三才韻 010
十三、虛字用法 010
第二章 上口字和尖團字
一、概述 012
(一)方言聲韻母 013
(二)特殊符號說明014
(三)北京音與上口字的拼音變動 014
(四)尖團字比較 014
二、上口字查詢總表 014
(一)遙條轍 014
(二)由求轍 015
(三)乜斜轍 015
(四)姑蘇轍 015
(五)江陽轍 016
(六)懷來轍 016
(七)中東轍 016
(八)人辰轍 017
(九)一七轍 019
(十)言前轍 020
(十一)灰堆轍 020
(十二)梭波轍 020
三、尖團字查詢 022
(一)一七轍 022
(二)由求轍 023
(三)人辰轍 023
(四)遙條轍 024
(五)言前轍 025
(六)江陽轍 025
(七)乜斜轍 026
(八)梭波轍 026
(九)發花轍 026
(十)中東轍 027
(十一)懷來轍 027
四、特別說明 027
第三章 行當特徵
一、概述 028
(一)行當的分類 028
(二)末行的消失 028
二、各行當特徵 029
(一)生行特徵 029
(二)旦行特徵 030
(三)淨行特徵 031
(四)醜行特徵 031
中篇 板腔與演唱
第四章 唱腔曲調
一、概述 035
(一)腔調 035
(二)調式 035
(三)調性 035
(四)唱腔句式落音 035
(五)唱腔調式主音 036
二、皮黃腔 036
(一)西皮 036
(二)二黃 037
(三)反二黃 037
(四)反西皮 038
三、其他腔 038
(一)南梆子 038
(二)四平調 039
(三)反四平調 039
(四)高撥子 040
(五)娃娃調 040
(六)嗩吶二黃 041
(七)徽調二黃 041
(八)漢調二黃 042
(九)反漢調 042
第五章 板式結構
一、概述 043
(一)曲牌體與板腔體 043
(二)節奏、節拍、節奏型 043
(三)板眼 043
二、無眼板類 044
三、一眼板類 044
(一)原板044
(二)二六044
四、三眼板類045
(一)慢三眼(慢板)045
(二)中三眼(中板)045
(三)快三眼045
五、散板類046
(一)散板046
(二)搖板046
第六章 特殊板腔
一、板類047
(一)導板047
(二)回龍047
(三)碰板047
(四)滾板047
(五)吟板048
(六)清板048
(七)一板二眼048
(八)寬板048
(九)寬搖板049
(十)闊板 049
(十一)行板 049
(十二)排板 049
(十三)緊板 049
(十四)中八板 049
(十五)西皮評彈中板 049
(十六)彈詞闊板 049
(十七)小調原板 050
二、腔類 050
(一)五音聯彈 050
(二)清江引 050
(三)九連環 050
(四)節節高 050
(五)滿江紅 050
(六)十三咳 051
(七)哭頭 051
(八)嘎調 051
(九)高調正反二黃 051
(十)西皮四平調 052
(十一)西皮高撥子 052
(十二)反西皮南梆子 052
(十三)吹黃反調 052
(十四)評彈風自度曲 052
第七章 潤腔方法
一、倚音潤腔 053
二、顫音潤腔 054
三、滑音潤腔 054
四、節奏潤腔 054
五、余叔岩與楊寶森的潤腔比較 054
第八章 演唱技巧訓練
一、學唱程式 056
(一)先從讀唱詞和認識板眼開始 056
(二)京劇詞格 056
(三)拍板訓練 057
(四)節奏訓練 057
(五)發聲部位 058
(六)吐字 058
(七)氣口 058
(八)張嘴的含義 058
(九)閉口音 059
(十)提溜勁 059
(十一)演唱時不能“虎頭蛇尾” 059
二、吊嗓程式 059
三、行當色彩 059
第九章 如何區分行當流派唱腔
一、行當唱腔特點 060
二、流派唱腔特點 060
三、四大名旦尾腔 061
四、梅派唱腔特點 061
五、程派唱腔特點 061
六、尚派唱腔特點 062
七、荀派唱腔特點 062
第十章 如何為唱腔伴奏
一、譚派生腔 063
二、余派生腔 063
三、高派生腔 064
四、馬派生腔 065
五、楊派與奚派生腔 066
六、言菊朋唱腔特色 066
七、麒派唱腔四大要素 067
八、張派旦腔 067
九、小生唱腔 068
十、花臉唱腔 068
十一、老旦唱腔 069
第十一章 怎樣拉出京胡的“分量”
一、京胡的“分量” 071
二、傳統戲與現代戲的不同伴奏理念 071
(一)韻律化、風格化 071
(二)戲劇性、音樂性 072
第十二章 經典唱段分析
一、譚鑫培名段 嘆英雄失勢入羅網 073
二、余叔岩名段 張公道三十五六子有靠 078
三、余叔岩名段 恨薛剛小奴才不如禽獸 081
四、余叔岩名段 站立店中用目灑 086
五、楊寶森名段 大宋扶保 089
六、梅蘭芳名段 老薛保你莫跪在一旁站定 091
七、程硯秋名段 老婆婆你不必寬心話講 096
八、尚小雲名段 我主爺金沙灘早把命喪 098
九、荀慧生名段 綠綺為媒把情定 104
十、李金泉名段 想當年先太爺早把命喪 107
下篇 傳承與研究
第十三章 京劇老唱片數據研究
一、如何界定京劇老唱片 113
二、保護老唱片 114
三、存目與研究 115
四、立體解讀老唱片 115
第十四章 余叔岩十八張半唱片解析
一、十八張半唱片 116
二、余叔岩十八張半唱片存目 117
第十五章 京劇音樂大師陳彥衡
一、創腔理論源於實踐 119
二、傳藝教學,創編新腔 120
三、“和為貴”的藝術觀 120
四、著書立說,傳承字腔結合經驗 121
第十六章 梅蘭芳演劇中的曲牌運用
一、京劇曲牌 122
二、《貴妃醉酒》的音樂布局 123
第十七章 楊派與楊家將
一、說《李陵碑》 124
二、說《清官冊》 125
三、說《文昭關》 125
第十八章 包公戲的唱腔
一、包公戲 126
二、包公的唱腔氣質 127
三、京劇包公戲 127
四、評劇包公戲 128
五、河南包公戲 128
第十九章 京劇調門
一、中西調名對比 129
二、定弦定調 130
(一)京胡定弦 130
(二)京胡定調 130
三、唱腔定調總表 131
第二十章 京劇過門
一、過門的源與流 132
二、過門的結構與性能 133
三、傳統過門結構 134
(一)二黃原板過門 134
(二)二黃慢板過門 134
(三)西皮原板生腔過門 134
(四)西皮原板旦腔過門 135
(五)西皮流水過門 135
四、“下把”過門技巧 135
五、過門的創新手段 135
(一)過門骨架改造法 136
(二)節奏音型寫法 136
(三)綜合型寫法 136
六、過門的韻律化 136
第二十一章 作曲創腔實踐
一、從演唱與伴奏中積累 142
二、初識創腔 143
三、怎樣創腔 143
四、我的創腔思維 144
五、系統學習作曲技術 145
六、創腔學的提出 145
第二十二章 舞台操琴體驗
一、樹立鮮明的練琴目標 148
二、京胡演奏的十大要素 148
三、琴師如何與演員配合 149
四、運弓精彩、貼腔黏唱 150
第二十三章 論創腔的多種途徑
一、韻味素髓 151
二、典型唱句精髓 152
三、流派唱腔精髓 152
四、怎樣創新傳統 152
五、創腔手段 153
(一)換頭格 153
(二)形動影隨 153
(三)三疊腔 153
(四)特性旋法 154
六、元素分裂創腔法 154
第二十四章 戲歌與戲曲
一、新與舊 156
二、戲歌的屬性 156
附 錄 158

作者簡介

費玉平,1956 年7 月生於北京。著名作曲家,京胡演奏家,中國戲曲學院教授,國家一級作曲,碩士研究生導師。
從藝50 年,1971—1984 年,在廣州京劇團工作。1984—1988 年,在中國戲曲學院師從關雅濃教授、任楓教授學習京劇作曲。先後在中國京劇院、中國戲曲學院擔任京胡演奏、作曲創作、京劇教學工作。2012—2015 年,兼任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音樂舞蹈系主任。2018 年開始擔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精品課特聘教授。
作曲代表作:京劇《水西遺恨》《李亞仙》《春香傳》《黛玉葬花》《東方欲曉》等30 部,原創歌曲《金街作線繡北京》《中國少年夢》。獲、省部級作曲獎7 項。
京胡演奏作品:《梅尚程荀張派唱腔與伴奏藝術》VCD(操琴演奏)。在多部舞台演出劇目中擔任京胡伴奏。2017 年擔任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程硯秋經典劇目傳承與人才培養”京胡教學工作。
學術著作:《京劇作曲技法》《創腔經驗談》《京胡演奏教程》《京劇唱腔句法與作品分析》《裘派唱腔琴譜集》《費文治京胡伴奏琴譜集》《楊派唱腔琴譜集》等。發表專業學術論文60 余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