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新亦舊的一代》是2017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南懷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亦新亦舊的一代
- 出版時間:2017年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作者:南懷瑾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初名“二十世紀青少年的思想與心理問題”,由台灣老古文化事業公司於一九七七年九月出版,一九八四年三月第三版時改為“新舊的一代”。它是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所作的專題演講。在演講中,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對本世紀以來中國社會的變遷及其對人們心理狀態的影響,做了透闢的論述,提出了許多值得審思的問題。內容敘及:清末民初的社會思潮,重大的政治事變,中西文化的衝撞,學術思想的演變,古代的文化教育制度,現代的道德價值觀念,老少之間的代溝,新舊不同的讀書,舊八股與新八股,私塾與家教,尊師重道,安身立命,以及青少年的個性、學識、心理、經驗、行為。
作者簡介
南懷瑾先生(1918—2012),海內外享有盛譽的著名學者。出生於浙江溫州書香世家,自小接受私塾傳統教育,少年時期就已讀遍諸子百家的各種經典。
圖書目錄
一、不滿現實
永遠不滿現實的歷史心理
時代演變中的思想與感情
尚未成熟的歷史與文化
二、西方文化的影響
現實與反現實
近世西方文化的三股潮流
二十世紀開始的青年與中國
五四運動以後的重重難關
三、大時代的小故事
開始沒落的西方文化
有關中美文化的不同看法
美國青年觀念中的現代文明
美國教授觀念中的中國文化思想
美國式的自由和民主
永遠不滿現實的歷史心理
時代演變中的思想與感情
尚未成熟的歷史與文化
二、西方文化的影響
現實與反現實
近世西方文化的三股潮流
二十世紀開始的青年與中國
五四運動以後的重重難關
三、大時代的小故事
開始沒落的西方文化
有關中美文化的不同看法
美國青年觀念中的現代文明
美國教授觀念中的中國文化思想
美國式的自由和民主
四、美國文化帶來的迷惘
西風吹醒日本登上列強的席次
西風吹亂黃華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暴發戶——美國
平天下不能寄望於牛仔式的紈絝
千金之子與賈母
美國文化不是人文文化的指標
五、望子成龍
反身而誠論遺傳
望子成龍豈如人意
什麼是親職教育
中國文化中親職教育的論著
六、孝和愛
以孝道治天下的親職教育
東西文化的“愛”和“孝”
七、舊八股和新八股
秦漢以後讀書與教育之目的
漢唐的“選舉”、“考試”制度與教育思想
新舊教育亟待修正的八股學風
八、從處變自強說起
救亡圖強的思想與歷史
明清之間的諸大儒
乾嘉以後與龔定盦思想的關係
有關現代的學術思想
萬木無聲知雨來的思想界
九、六十年來教育的變和惑
由舊式的“家塾”到新式的學校
舊式家塾教育的回顧
舊式家塾中的讀書
舊式家塾里對寫字的“啟蒙”
塾師和家塾
十、七十年前八股文的思想與教育
由家塾教育的啟蒙到書院
舊式“八股文”
十一、新舊教育的變革
附錄資料
西風吹醒日本登上列強的席次
西風吹亂黃華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暴發戶——美國
平天下不能寄望於牛仔式的紈絝
千金之子與賈母
美國文化不是人文文化的指標
五、望子成龍
反身而誠論遺傳
望子成龍豈如人意
什麼是親職教育
中國文化中親職教育的論著
六、孝和愛
以孝道治天下的親職教育
東西文化的“愛”和“孝”
七、舊八股和新八股
秦漢以後讀書與教育之目的
漢唐的“選舉”、“考試”制度與教育思想
新舊教育亟待修正的八股學風
八、從處變自強說起
救亡圖強的思想與歷史
明清之間的諸大儒
乾嘉以後與龔定盦思想的關係
有關現代的學術思想
萬木無聲知雨來的思想界
九、六十年來教育的變和惑
由舊式的“家塾”到新式的學校
舊式家塾教育的回顧
舊式家塾中的讀書
舊式家塾里對寫字的“啟蒙”
塾師和家塾
十、七十年前八股文的思想與教育
由家塾教育的啟蒙到書院
舊式“八股文”
十一、新舊教育的變革
附錄資料
十二、值得反省的代差與教育
文化史上的一筆“呆賬”
先從國小教育的課本說起
以考試為學問的流弊
新式與舊制國小的差距
十三、教育與文化的中空
再說中國小教育的“代差”
六十年來演進中的大專教育
由舊式教育轉向新式教育
新舊讀書方法
才流都向考中磨
十四、尊師重道
中國傳統文化的師道
現行三級學校的敬師
誰能遣此的大專學風
家庭與社會的尊師
師道的自尊
十五、武俠小說與社會心理教育
中國小說發展史的思想背景
武俠在歷史文化中的分量
俠義小說的興起
抗戰期間的武俠小說
近年武俠小說的演變
閱讀武俠小說的風氣
武俠小說寫作的泛濫
武俠與社會教育
十六、老文學和新文藝
公文語體化的歷史淵源
白話文和中國文化的命運
新文藝運動中白話的古文
古文的勞苦功高
更上層樓的負擔
十七、人性與人慾
儒家學說中的人性善惡觀
孟子與告子的論辯
荀子的性惡說
揚雄的善惡混雜說
王陽明的見地
界說不清的癥結
希臘哲學對人性的知見
西方宗教文化的人性問題
有人認為欲非惡
人慾與天理說
儒道兩家共通的觀念
大乘佛學的原始人性本淨論
隋唐以後佛學與儒道的互注
欲非惡與惡之前驅
南懷瑾先生著述目錄
文化史上的一筆“呆賬”
先從國小教育的課本說起
以考試為學問的流弊
新式與舊制國小的差距
十三、教育與文化的中空
再說中國小教育的“代差”
六十年來演進中的大專教育
由舊式教育轉向新式教育
新舊讀書方法
才流都向考中磨
十四、尊師重道
中國傳統文化的師道
現行三級學校的敬師
誰能遣此的大專學風
家庭與社會的尊師
師道的自尊
十五、武俠小說與社會心理教育
中國小說發展史的思想背景
武俠在歷史文化中的分量
俠義小說的興起
抗戰期間的武俠小說
近年武俠小說的演變
閱讀武俠小說的風氣
武俠小說寫作的泛濫
武俠與社會教育
十六、老文學和新文藝
公文語體化的歷史淵源
白話文和中國文化的命運
新文藝運動中白話的古文
古文的勞苦功高
更上層樓的負擔
十七、人性與人慾
儒家學說中的人性善惡觀
孟子與告子的論辯
荀子的性惡說
揚雄的善惡混雜說
王陽明的見地
界說不清的癥結
希臘哲學對人性的知見
西方宗教文化的人性問題
有人認為欲非惡
人慾與天理說
儒道兩家共通的觀念
大乘佛學的原始人性本淨論
隋唐以後佛學與儒道的互注
欲非惡與惡之前驅
南懷瑾先生著述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