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錯調整價格論是以理性預期為假定前提,建立價格調整模型,闡述名義價格粘性和經濟波動。該理論認為,在不完全競爭的市場中,廠商實現利潤最大化時,通常採用交錯方式而不是同步方式來調整價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交錯調整價格論
- 前提:理性預期
- 闡述:名義價格粘性和經濟波動
- 建立:價格調整模型
概述,簡評,
概述
同步調整價格是指各廠商在某一時點同時調整價格。交錯調整價格是指各廠商都想看到其他廠商的價格決策後,再改變自己的價格,但是,沒有一個廠商能夠堅持做到這一點,所以,市場上廠商調整價格的時間有先後,形成了一個交錯(異步)調整價格的時間序列。信息的不完備和信息成本使得廠商必須選擇一種以最小成本獲得最大信息量的方式做出價格決策。這種方式就是交錯調整價格。經濟中如果盛行交錯調整價格的方式,就會導致物價總水平有粘性。其結果是,價格水平不能對總需求的變動作出迅速反應,從而惡化了總需求的波動,進而產生經濟的周期性波動。
這種理論提出的政策建議是,制定能夠誘導廠商實行同步調整價格的政策,減少經濟中的交錯調整價格行為,克服物價水平的粘性和價格慣性。
簡評
新凱恩斯主義者認為,引入資訊理論的價格調整模型是交錯調整價格論的中心。該模型較好地解釋了價格粘性的成因,而且這種說法頗具新意。但是,他們認為該模型也有不足之處:
第一,模型的假設過於簡單。模型中關於廠商在兩個時期內價格不變和每個廠商改變價格的時間都相同的假定偏離現實。
第二,模型沒有說明名義價格對應總需求的變動不能實現價格指數化的原因。因為如果價格對應總需求的變動能夠實現指數化,那么,名義價格將會有彈性而不是粘性。
第三,僅用信息不完全性來解釋廠商要採取交錯的方式而不是同步的方式調整價格,其理由是不充分的。因為,如果總需求的衝擊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被各廠商所熟悉,他們就會採取同步調整而非交錯調整的方式去調整價格。那樣的話,加工總水平就會是具有彈性的,而非有粘性的。
此外,交錯調整價格論的理論基礎也是效用論,因而也是缺乏科學性的。交錯調整價格論把價格粘性歸因於小雜貨店的結論也是荒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