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交通部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於1958年由北京分遷至武漢,是我國交通系統成立最早的交通工程勘察、諮詢、設計單位之一。,其中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才1名,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30餘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30餘人,。擁有一批諮詢(投資)、港航、岩土、公用設備、電氣、化工、造價、監理等專業的註冊工程師和一級註冊建築師、一級註冊結構師、一級註冊建造師等從業人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交通部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
- 隸屬: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公司
- 現有員工:600餘人
- 高級工程師:200餘人
學院介紹,歷史沿革,
學院介紹
交通部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持有國家有關部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建設部、交通部、國家測繪局、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頒發的工程勘察綜合類甲級、測繪甲級、工程諮詢甲級、水運行業設計甲級、公路行業設計甲級、海洋行業(沿岸工程)設計甲級、建築行業建築工程設計甲級、水利行業(城市防洪)設計甲級、消防設施專項工程設計甲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甲級、水運工程監理甲級、工程造價諮詢甲級以及海洋(離岸工程)設計乙級、化工石化醫藥行業(石油及化工產品儲運)設計乙級、公路行業設計乙級、商物糧行業(糧食倉儲)設計乙級、市政公用行業(給水、排水、環境衛生、城市道路)設計乙級、水利行業(河道整治)設計乙級等多項從業資質。
公司成立40餘年來,長期從事港口、航道、修造船廠、公路、橋樑、石油及化工產品儲運、商物糧、水利、市政、建築等工程項目的規劃、諮詢、環評、勘察、設計以及上述各類工程項目的工程總承包、項目管理、設備採購、工程監理等技術服務工作,工程足跡遍布我國沿海、沿江和內陸省份以及海外部分地區,累計完成各類工程項目達3000餘項。主編和參編了多部國家和部級標準和規範。1998年,按照ISO9001標準建立了質量管理體系,取得了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證書。連續多年被建設部評為全國勘察設計百強。我公司將堅持“誠信、求實、創新、健康、安全、環保”的質量方針,竭誠為顧客提供優質產品和優質服務。
公司再次進入全國工程設計企業60強
11月27日,美國《工程新聞記錄》(ENR)和中國《建築時報》在上海召開“應對危機贏得先機”研討會和“中國承包商和工程設計企業雙60強”頒獎大會。會上公布了2008年“中國承包商和工程設計企業雙60強”名單,在工程設計企業60強名單中,公司名列53位,這是繼2004-2007年連續四年進入之後,公司再次進入全國工程設計企業60強。
“中國承包商和工程設計企業雙60強”排名,由美國《工程新聞記錄》和中國《建築時報》主辦,其排名是依據2007年的數據而得出的。 該活動得到中國建築業協會、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和英國皇家特許建造學會等單位支持。(二航院黨委工作部)
歷史沿革
二航院成立五十周年宣傳專輯
編者按:2008年11月14日是二航院五十周年華誕。為回顧歷史,謳歌二航院改革、建設和發展成就,謳歌廣大員工艱苦奮鬥、愛崗敬業和無私奉獻精神,讓公司廣大員工進一步了解二航院五十年來的發展史,我們編輯了《二航院成立五十周年宣傳專輯》。今天刊出《二航院成立五十周年宣傳專輯》(一),以後還將陸續刊出。
(一) 二航院的創建
在人民解放戰爭的凱歌聲中,天津和上海等地的軍事管制委員會,先後接管了塘沽新港工程局、海河工程局和上海溪浦局。1949年11月,這些部門相繼改由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領導,並成立了“航道工程局”。1950年至1952年,我國經歷了三年經濟恢復時期,國民經濟開始向前發展。交通建設在這段時間也不斷建立和鞏固了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的領導地位。1951年交通部組建了航務工程總局勘察設計大隊。至此,水運工程勘察設計隊伍己基本形成。
1953年1月,交通部航務工程總局改稱航務工程局,下設築港工程、設計、疏浚和打撈等四個公司,初步形成了全國的水運工程系統。同年8月,築港工程公司和設計公司改為局建制,成為事業單位。
1956年9月,在航務工程總局設計局、內河規劃委員會和灌運總局設計科的基礎上組建了交通部水運設計院,下設規劃、港工、船舶分院和勘察總隊(含3個勘察隊和1個土工試驗室)。至1957年底,全國勘察設計人員將近1500人,其中港工、規劃分院和勘察總隊合計1069人。
“一五”建設時期,不僅擴大了水運工程勘察設計隊伍,同時,技術力量也得到了鍛鍊和提高。1958年,為貫徹黨的八大二次會議精神和社會主義總路線,遵照交通部“地、群、普”的交通建設方針,發揮各省、市地方交通部門的積極性,交通部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精簡機構,下放人員”的指示精神,於1958年6月做出了《關於交通事業、企業管理體制下放的決定》。於同年8月,撤銷水運設計院。港工、規劃分院和勘察總隊的大部分人員被下放。雖然收到了“母雞下蛋”的效果,但是卻削弱了總體規劃和設計管理。為此,交通部於當年9月又組建了交通部水運規劃設計院。河北、湖北、廣東和上海等省市的航務(築港)工程局則分別以接收的勘察設計人員為主體,成立了設計處(室),開始獨立承擔工程設計。其他各省的交通廳也相繼以下放人員為骨幹組建了設計院。
1958年8月,交通部將水運設計院部分設計人員和南京第二勘察大隊大部分勘察人員下放到武漢後,劃歸湖北省交通廳航務工程局領導,(共有職工207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69人,工人88人)。湖北省交通廳航務工程局接收上述人員後,於1958年11月14日下發鄂航人字(58)第15號文,成立設計室和勘察隊,由局直接領導,成為二航院前身。沈厚基任設計室副主任,劉玄誼、施尚義任勘察隊副隊長。1959年4月又劃歸長江航運管理局。為了加強領導,有利工作,1959年10月將原設計室和勘察隊合併,成立勘察設計處(處機關在漢口解放大道96號)。沈厚基任副主任,劉玄誼任黨總支書記,施尚義任勘察設計一處勘察隊隊長。隨著航務工程勘察設計事業的發展,勘察設計處生產能力得到增長。成立初期,工程技術人員69人,1961年增加到107人。並有測量鑽探船舶7艘,鑽探機械13台,測量儀器61台,試驗設備49台。由於國家壓縮基本建設投資,航務工程任務嚴重不足。1962年6月,長江航運管理局決定撤銷長航局航務工程局,有關長江航務工程任務改由長航局直接負責辦理。工程局撤銷後,將勘察設計處併入長航局科研院。
同年11月19日,交通部從發展航務工程事業考慮,根據部內外及國防水工建設任務的需要,做出了關於將原屬航務工程局的勘察、設計、施工、船機檢修技術力量,包括原有的各項施工船舶機具等單獨組織一個工程處,定名為“交通部長江航務工程處”,歸交通部直接領導,黨的工作仍由長航局黨委領導的決定。在長江航務工程處組建之際,1963年1月18日,交通部再次決定“恢復航務工程局機構”,由交通部直接領導,定名為“交通部長江航務工程局”。隨著局建制的恢復,勘察設計處仍由航務工程局收回,又恢復了勘察設計處的建制,改名為“交通部長江航務工程局勘察設計處”。4月17日,交通部下達《關於更改四個直屬航務工程局名稱的通知》。交通部長江航務工程局改名為“交通部第二航務工程局”,勘察設計處改名為“交通部第二航務工程局勘察設計處”,人員也有所增加,從大連工學院、華東水利學院等大專院校和重慶交通學校分來一批畢業生。到1963年末,全處職工244人,其中設計人員72人,勘察人員144人。
為適應生產的發展及貫徹第一次全國設計工作會議關於加強設計工作的要求,1964年1月,交通部決定將航務工程局勘察設計處改為“交通部第二水運工程設計院”,隸屬交通部直接領導,黨的關係由二航局就近管理。交通部先後任命蘇廣才、沈厚基兩同志為副院長。並於1965年10月成立中共交通部第二水運工程設計院委員會,楊玉儒任黨委書記。在組建黨組織的同時,工會和共青團組織也相繼建立。此間,從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南京航校、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和部隊調進部分勘察設計人員及轉業軍人,全院職工增加到372人。
(二) 曲折前進時期
1964年底二航院正式成立後,單位隸屬關係基本穩定下來。正當廣大職工回響繼任交通部部長孫大光關於“正視現實,真正下定決心,艱苦奮鬥幾年,落後是可以轉化為先進的”號召,生產建設出現穩定發展的好形勢時,“文化大革命”運動席捲全國。這場持續十年之久的大動亂,給水運事業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干擾和破壞。在這種極為艱難的環境中,二航院各級幹部和工程技術人員,排除干擾,堅持生產,在曲折中奮力扭轉被動落後的狀態,不僅出色地完成了“三線”建設和“三年大建港”中的工程任務,而且,全院的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
1965年至1978年期間,隨著形勢的變化,設計院機構又幾經調整。
1971年4月,交通部為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精簡機構,下放人員”的指示精神,決定將部屬水運規劃設計院由北京遷武漢,與二航院合併,劃歸交通部第二航務工程局領導。同年5月,根據中央“鐵交會議”精神,便於科研、設計集中統—領導,更好地為施工生產服務,二航局核心小組決定,將局屬科研所劃歸二航院。改稱“交通部第二航務工程局設計研究院”。合併後的二航設計研究院,主要承擔長江乾、支流的港口、船廠、航道、通航建築物和有關援外工程的勘察設計工作以及科學研究工作。
水規院與二航院合併後,人員增到672人。由於漢口解放大道辦公樓太小,不夠使用。為此,向交通部申請新建辦公樓。經批准後,地址選定在武昌小東門。經過征地籌建,於1976年5月竣工。7月,院機關及設計室遷武昌小東門辦公,勘察隊仍留漢口。
1978年5月11日,交通部根據全國科學大會精神,為適應加速港口建設科學技術現代化的需要,加強設計和科研隊伍的建設,決定將一、二、四航務工程局所屬設計研究院一分為二,分別成立設計院和科研所。遵照交通部指示,二航局於同年6月9日正式將設計研究院分開,分別稱為“交通部第二航務工程局設計院”和“交通部第二航務工程局科學研究所”。設計院由任舒衡任院長,胡俊德、施尚義、張仁厚、李德恕任副院長,劉玄誼任黨委書記。院所分開時,設計院共有職工623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266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運動開始後,特別是在1967年春,民眾造反派組織在院奪權後,原有的黨政機構癱瘓。1968年10月,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文革小組《關於長江航運系統實行全線軍事管制的決定》,經武漢警備區批准,成立了以楊玉儒為主任,11人組成的交通部第二水運工程設計院革命委員會。1970年6月經武漢市革命委員會批准,免去楊玉儒院革委會主任職務,任命軍代表周建平為院革委會主任,丁工(軍代表)、蘇廣才、吳國恩(民眾代表)、仙英傑(民眾代表)為副主任。
為了便於發揮革命委員會這個在大聯合基礎上產生的臨時權力機構的作用,1971年6月,二航局黨委決定成立中國共產黨交通部第二航務工程局設計院領導小組,由王建成(軍代表)任組長,趙殿華任副組長。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黨員組織生活及其他活動基本停止。為發揮黨組織的領導作用,在黨員重新登記的基礎上,於1973年5月召開了院黨員大會,選舉產生了中國共產黨二航局設計院委員會,由局革委會副主任陳匯川兼任黨委書記,方震、蘇廣才任副書記。
1978年6月,根據全國五屆人大報告精神和交通部關於直屬企、事業單位撤銷革委會的決定,二航院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分工負責制,由劉玄誼任書記,任舒衡任院長。
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在全國工業交通系統建立政治工作機關的決定》,二航院於1965年2月設立了政治處,勘察隊、設計室分別設政治教導員和政治指導員,院機關設政治協理員。通過建立健全政治工作系統,大大加強了全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對推動生產任務和各項工作的完成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為適應生產任務的需要和全院機構的變更,院機關職能部門也隨之變動。1964年成立設計院後,行政機構設立了行政辦公室、生產辦公室、科技室。生產部門設設計一、二室、土建組、機電組、勘察隊。
1968年成立設計院革委會後,打亂了原編制,改成辦事組、政工組、生產組三大組。原來的設計室、勘察隊仿照部隊編制,成立了設計勘察合為一體的連隊。
1971年5月,二航局科研所劃歸二航院,改為二航局設計研究院後,生產部門編勘設一、二、三連,船舶連、科研連。
1973年5月,根據交通部指示,院機關撤銷了三大組,恢復科室。院機關設行政辦公室、計畫技術科、人財科、行管科、組織科、宣傳科、武保科。生產部門設第一、二設計室,勘察隊和科研所。1978年1月,院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分工負責制後,院內機構也相應作了調整。設政治處(下設組乾科、宣傳科、保衛科)、人民武裝部、工會委員會、共青團委員會、總工程師室、黨委行政辦公室、計畫科、人事科、財務科。生產部門設綜合室、設計一、二、三、四室,勘察隊下設鑽探、測量、船舶三個分隊。
(三)健康發展時期
1978年12月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1979年,國家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不久即提出“改革、開放、搞活”的總方針。從此,使中國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的期。從這時起到1984年,二航院貫徹三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生產建設為中心,通過拔亂反正,開展企業全面整頓,改革領導管理體制,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使企業生產能力、管理水平、經濟效益和職工的生活等有了新的增長、提高和改善,走上健康發展道路。
1979年9月27日,根據交通部指示,二航院改名為交通部第二航務工程局勘察設計院。1981年6月25日,為適應對外承擔工程設計任務的需要,交通部決定,在機制、機構、任務、隸屬關係等都不變的情況下,將院名改為交通部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由劉玄誼任黨委書記,孫明漢任副書記,任舒衡任院長,胡俊德、施尚義、張仁厚任副院長。1983年10月18日,交通部為加強勘察設計工作,適應港口建設的需要,又決定:“將第一、二、三、四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從各航務工程局劃出,作為部屬一級事業單位,歸部直接領導。按照交通部的決定,交通部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從1985年1月1日起正式脫離二航局。黨的關係仍由二航局黨委領導。1985年7月9日黨的關係正式從二航局劃出,轉由中共武漢市委領導。
1979年1月,根據交通部關於直屬企事業單位撤銷革委會,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分工負責制的通知精神,交通部第二航務工程局設計院革委會撤銷。1983年3月調整了院級領導班子,三名老領導退居二線,黨委由劉光鑫副書記主持工作,行政由施尚義副院長主持工作。1984年9月,二航院劃歸交通部直接領導後,院級領導重新作了調整,任命張仁厚為院長,施尚義為書記。新的領導班子建立後,根據《中國共產黨企業基層組織工作暫行條例》、《國營工廠廠長工作暫行條例》和《國營工業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暫行條例》三個條例的精神,二航院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院長工作條例實施細則》,改革並調整了院的領導制度。建立和健全了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和黨委領導下的職工代表大會制。黨組織與行政組織逐步分開,建立了以黨委書記為首的政治工作系統和以院長為首的生產行政系統。單位的日常生產行政工作,由院長負責。黨委的主要精力逐步轉移到思想政治工作和黨的建設上來。明確了副院長、總工程師、總會計師的分工、職責和協作關係。
1983年7月,召開了二航設計院首屆職工代表大會。大會聽取並審議通過了院長工作報告,討論了企業管理和全面整頓工作等全院重大決策問題,擬定了《二航院職工代表大會條例細則》,討論通過了職工普遍關心,反映較為強烈的小東門第五棟職工宿舍分配問題。聽取院行政領導和財務部門關於1983年生產工作進度和財務決算及1984年預算。通過了獎金分配的改革方案《勘察設計盈虧責任制試行辦法》,進一步加強了民主管理。
1984年初,在隸屬關係變動的同時,為適應勘察設計工作的發展和加強院內管理的需要,二航院對機關職能機構和生產部門組織機構進行了改革和調整。本著“精簡、統一、高效和反對官僚主義”的原則,改變了隸屬關係變動前,機構設定與二航局對口的狀況,全院共設14個科室。撤銷了政治處,黨群部門由黨委直接管理。將原黨政合一的辦公室改為黨委辦公室和院行政辦公室。技術檔案合併到技術科管理。根據上級檔案,不設武裝部。原5個設計室改為4個設計室(基本上是專業設計室)。勘察隊除保留船舶分隊外,撤銷了測量、鑽探分隊。測鑽班組由勘察隊直接管理和統一調度。鑽探由原來4個班編為6個班,每班定員9人(含土檢員1人)。測量編為5個組,每組10人。多餘人員編為機動班,從而加快了勘察工作進度,提高了經濟效益。同時,組建勞動服務公司,妥善安置了富餘人員和待業青年。這次調整嚴格按照定編定員的要求。全院實際編制人數643人,其中生產人員436人,占職工總數67.81%;輔助生產人員67人,占職工總數的10.42%,非生產人員120人(管理人員81人,服務人員39人),占職工總數18.66%;其他人員20人,占職工總數的3.11%。從院機關到院屬各單位,按照專業化、知識化要求,按編制人數基本配齊了幹部。院領導6人,全是大、中專以上文化程度,平均年齡為48.8歲。院機關正副科長21人,有大、中專文化程度的占51.4%,平均年齡48歲。各基層單位領導共13人,有大、中專文化程度的占84.6%,平均年齡48.7歲。各級領導班子在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方面有了明顯的變化。
1979年,中央對國民經濟提出“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由於國民經濟的巨觀戰略轉移,經濟體制的變動和基建規模的壓縮,對二航院勘察設計生產任務帶來了影響,1979年、1980年生產任務嚴重不足。為了扭轉這種被動局面,二航院在國家“放寬搞活”的經濟政策指引下,廣開生產門路,主動派人與有關生產單位聯繫,積極承擔工程任務。做到不論工程投資大小,技術難易,地點遠近,凡是條件具備的都要主動爭取,特別是勘察工作積極爭取多做設計前期工作,走出長江擠進沿海水運建築市場,廣攬工程任務。通過全院職工艱苦努力,對外廣開門路,找米下鍋。對內全面整頓提高素質,促進了生產發展,經濟效益有了明顯提高。1979年完成設計投資額為6058.60萬元。1980年完成6139.55萬元。1981年完成設計投資額10876.10萬元。1982年完成52434.20萬元。1983年完成24876.31萬元。1984年完成53123.29萬元,創造了二航院建院以來最高水平。
(四) 改革開拓時期
1985年後,與全國改革開放進程相一致,二航院的改革也向縱深發展,在堅持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的基礎上,進行大膽探索,開拓進取。全院兩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13年來,經濟效益持續穩步上升,精神文明建設連上“四個台階”(區級、市級、省級、省級最佳文明單位),1996年進入全國勘察設計百強。
二航院在1984年進行企業全面整頓的基礎上,根據上級的要求,經武漢市批准,從1985年開始,試行院長負責制。院黨委對這次領導體制改革十分重視,1985年初,根據武漢市委《關於國營企業領導體制座談會紀要》的部署要求,成立了試行院長負責制領導小組和改革辦公室,制訂了實施方案。在認真抓好發動,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的基礎上,擬訂了“院長工作條例細則”,明確了黨、政、職代會各自職責,為院長負責制試行工作奠定了基礎。
1985年6月12日,召開了院長張仁厚的就職大會,由上級正式宣布實行院長負責制,提出了二航院綜合改革方案。
實行院長負責制以後,強化了生產經營系統,建立與健全了以院長為首的各級行政層層負責制和崗位責任制,有力地提高了決策、辦事效率。
根據交通部(1987)交生字130檔案“關於加強全民所有制交通企業領導體制改革,全面推行廠長負責制工作的通知”和交通部基建局的要求,二航院在進一步完善院長負責制的基礎上,經交通部批准,從1987年初開始實行院長任期目標責任制,任期4年,由1987年至1990年。1987年3月重新修改了院長、黨委、職代會三個工作條例,制定了《二航院院長任期目標責任書》,提出了院長在1987年至1990年任期內的八大責任目標:經濟效益、質量和安全生產、技術進步和設備管理、固定資產管理、企業管理現代化、職工教育管理、改善職工生活、精神文明建設目標。明確了院長的責任和檢查的標準。交通部以(98)交企字39號文正式批覆了二航院《院長任期目標責任書》。
1988年6月,交通部根據院長提議,調整和任命了新的副職領導成員,進一步加強了二航院的領導力量。
1989年進一步深化兩級目標管理制,年初制定了設計室和勘察處的分解目標,並簽訂了目標分解責任書。要求籤訂目標分解責任書的單位,不僅要努力完成產值目標,而且要認真抓好收費工作,加強生產經營的管理。
1990年,4年任期屆滿,目標責任書要求的各項考核指標,全部圓滿超額完成。根據交通部(91)交任免字065號檔案和(91)體改字032號檔案通知,從1991年開始,批准二航院院長第二輪任期責任目標,張仁厚繼任院長,任期5年(1991年1月至1995年1月)。1991年5月制定了二航院1991至1995年院長任期目標責任書,提出了5年任期總的目標,即:(1)單位素質目標,5年內達到生產用固定資產總值(增購設備)150萬元,設備完好率90%;繼續鞏固深化全面質量管理,5年內實現全面正常運轉使用。(2)技術發展目標,5年內要創國家、部(省)級優秀項目4項,勘察設計優良品率79%,安全事故頻率不大於8‰;以及新技術、新工藝和計算機軟體的開發套用項目。(3)經濟效益目標,要實現生產業務總收入3070萬元;收入盈餘率20%;全員勞動生產率8500元∕人年。(4)職工福利目標,達到新增職工住房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集體福利投入185萬元;職工人平收入2800元∕人年。(5)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目標管理。75%的處室、班組達到文明處室、文明班組標準。
1995年底,經過上級審計、院長述職、職代會審議程式後,根據交通部人勞企乾字(96)329號文《關於行政領導和經濟技術負責人繼續履行職責的通知》精神,從1996年起,二航院實行院長第三輪任期目標責任制,張仁厚繼任院長,任期自1996年1月至1999年1月。1992年張仁厚獲武漢市交通黨委頒發的:“振興交通郵電獎”重獎。1993年,張仁厚當選武漢市第九屆人大代表。
1995年,武漢市企業管理協會授予張仁厚武漢市第七屆優秀企業家稱號。
1995年5月,二航院被交通部、建設部列為全國勘察設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單位。年初,院成立了改企建制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院領導及有關人員先後兩次參加交通部、建設部改企建制學習班學習,並派人到瀋陽、北京、上海等地的9個工程勘察設計試點單位調查、走訪,收集資料。進行改企建制宣傳發動,召開全院中層以上幹部“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研討會”,開展“學習十四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我院改革‘獻一計”’活動。1996年,在進行清產核資、資產重估和資產評價、摸清企業現狀的基礎上,向交通部上報了《關於二航院改企建制模式》的請示。撰寫了《交通部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施方案》(討論稿)及其相關配套方案(討論稿),為深化院內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奠定了基礎。
(五) 快速發展時期
1999年3月,時任院長張仁厚已滿退休年齡且任期屆滿(1999年1月屆滿),但由於企業工作需要,經中港總公司同意延任2年至2001年1月。
2001年2月,張仁厚延任屆滿後,中港總公司決定副院長吳愛清主持院行政工作;決定調時任中港第二航務工程局紀委書記張華松任院黨委書記;黨委副書記袁宗喜兼任院紀委書記;免去張居正黨委書記、江樹學副院長、許功林紀委書記職務。
2001年9月,中港總公司決定吳愛清任二航院院長。
2003年2月,黨委書記張華松調任廣州航道局黨委書記,中港總公司黨委決定,任命袁宗喜任二航院黨委書記,中港總公司同時決定,袁宗喜兼任副院長職務;任命時任黨委委員、工會主席張清萍為院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決定時任院綜合設計公司副經理周用華任副院長,增補為黨委委員。
鑒於副院長兼總工程師胡小容已到退休年齡,2004年1月,中港總公司決定,時任副總工程師王晉任院總工程師,並增補為黨委委員。至此,經過三年的平穩過渡,到2004年1月,一個開拓進取,團結務實,結構合理,年輕、有朝氣的班子正式形成,從而為二航院進入快速發展期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2005年12月18日,由原中國港灣建設(集團)總公司和原中國路橋(集團)總公司合併重組而成的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揭牌,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隸屬中交集團領導,單位名稱不改,領導職務不變。
2006年6月26日,中交集團臨時黨委下發中交黨組任免字[2006]26號檔案:成立中共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委員會,由袁宗喜、吳愛清、張清萍、彭亮星、周用華、王晉組成,袁宗喜任黨委書記,吳愛清、張清萍任黨委副書記。成立中共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紀律檢查委員會,張清萍任紀委書記。成立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工會,張清萍任工會主席。
2006年10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0月20日,作為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在武漢市工商管理局登記註冊。原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正式更名為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黨委、紀委、工會撤銷,原黨委、紀委、工會領導正式履新。根據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關於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董事長、副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總工程師的人選建議,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第一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決議,吳愛清任董事長兼總經理,袁宗喜任副董事長,彭亮星、周用華任副總經理,王晉任總工程師。根據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關於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監事會人選建議,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第一屆監事會第一次會議決議,張清萍任監事會主席。
2008年9月1日,根據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關於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總會計師的人選建議和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第一屆董事會第五次會議決議,羅來高任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總會計師。同時,根據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黨委任免通知,增補羅來高為黨委委員。
10年來,二航院始終堅持“以水運工程為核心,以水運工程勘察設計、路橋工程勘察設計和工程總承包三大主業為重點,以技術、質量、服務為支撐,以延長產業鏈為方向,堅持固守與拓展相結合,大力實施“借船出海”的經營策略。面對市場競爭主體的多元化,多練內功,盯住市場,搶抓機遇,以業主為關注焦點,開展戰略經營,增強市場競爭力。
2007年,二航院新簽契約額是1999年的12倍,利潤總額是1999年的40倍,職工人均收入是1999年的7倍。
10年來,二航院高度重視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並積極將國內外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套用於工程勘察、設計、施工,建設成功了多類具有現代化水平的港口碼頭,多項技術為國家首創。獲全國優秀設計表揚獎、金質獎、銀質獎、國家科技進步獎、部省級優秀設計獎、國家重點科技攻關成果獎100餘項。
10年來,二航院先後共投入資金2500多萬元,用於購置和完善生產技術裝備。建立了完善的套用軟體體系,自主開發了配套的生產管理系統,逐步編制了二航院產品系列企業標準。採用先進的核心交換機、超級小型機伺服器、以及刀片式伺服器、磁碟陣列和海量磁帶機等設備建立的網路辦公系統已具備了“技術質量管理”、“行政管理”、“費用管理”、“設計任務管理”、“固定資產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等多項管理功能,使各項管理工作程式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做到了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二航院已成為具備自有創新核心競爭能力的數位化現代企業。
10年來,二航院堅持兩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戰略原則,堅持不懈的開展文明單位創建活動,以人為本,努力塑造良好的職工形象,產品形象、服務形象、管理形象、技術形象。先後榮獲區級、市級、省級、省級最佳文明單位稱號,並已連續保持省級最佳文明單位稱號16年,連續8屆被建設部評為中國勘察設計綜合實力百強單位,連續四屆被評為中國工程設計企業ENR60強,從而贏得了社會的信賴和讚賞。
50年的發展,二航院本著“爭先重義”企業精神,靠經營方式國際化、服務範圍多元化、技術裝備現代化、項目管理科學化,從創建零起步逐步演變發展成為具有多項甲級資質的綜合勘察設計單位,業務範圍拓展到岩土工程、工程諮詢、港航設計、路橋設計、建築設計、環境評價、工程監理、工程總承包和工程項目管理等領域。業務顧客由原單一交通港航部門拓展到石油、化工、鋼鐵、煤炭、有色金屬、建材水泥、電力等部門。二航院50年的歷史,是一個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歷史,二航院人有一種勇於改革,敢於拼搏,善於經營和無私奉獻的精神,使企業獲得了持續穩定健康的發展。這種精神值得代代相傳,永遠發揚光大。
二航院人決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創新思維,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團結奮進,乘勢而上,要按工程公司的模式把公司打造成國內一流,行業領先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