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河故城保護加固技術研究

交河故城保護加固技術研究

《交河故城保護加固技術研究》主要介紹了交河故城的保存現狀及布局、建造工藝及技法特點;研究了交河故城的地質環境、風場、溫度、降雨等環境特徵和遺址土的工程特性;分析了遺址的主要病害及其成因;總結了PS加固土遺址的室內和現場研究成果;研究了土遺址錨固灌漿技術,重點是以楠竹加筋複合錨桿對危土體進行錨固技術,同時,對灌漿效果進行了現場檢測;歸納了加固遺址本體和崖體的主要工程措施及技術方法;介紹了部分典型遺址本體和崖體加固工程實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交河故城保護加固技術研究
  • 外文名:Research on Consolidation Techniques for Conserving the Ancient City of Jiaohe
  • 作者:李最雄 王旭東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421頁
  • 開本:16
  • 定價:150.00
  • 類型:建築保護、修繕和仿造
  • 出版日期:2008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030226129
  • 品牌:科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

內容簡介

《交河故城保護加固技術研究》適合大專院校文物保護專業的學生和研究生參考使用,對有關文物保護科技工作者及廣大文物愛好者也有一定的閱讀、參考價值。
《交河故城保護加固技術研究》一書是李最雄研究員等在土遺址保護研究方面近20年來所取得成果的匯集,代表了近年關於土遺址保護研究的最新進展。該書以交河故城保護加固工程為典型實例,介紹了敦煌研究院過去十多年來在這方面的科研工作與及實踐成果,充分反映了中國科研工作者在保護古代土建築方面進行的不懈努力和因此取得的重大突破。相信該書的出版,將為土遺址保護加固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促進我國土遺址保護工作向新的高度發展。

作者簡介

李最雄,男,甘肅省蘭州市人,中共黨員,1941年11月出生於蘭州市。1964年西北師大化學系畢業,獲本科學歷,1991年獲日本東京藝術大學保存科學博士學位。現為敦煌研究院副院長,文博研究館員,蘭州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博士生導師。

圖書目錄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概況
一、交河故城的地理位置
二、交河敵城的歷史沿革
三、交河故城的價值評估
(一)交河故城的歷史價值
(二)交河故城的藝術價值
(三)交河故城的科學價值
四、前人對交河故城的研究

第二章 交河故城的建築形制
一、現狀及布局
二、建造工藝及技法
(一)建造工藝
(二)建造技術

第三章 交河故城的環境
一、地質環境
(一)地形地貌
(二)地層與岩性
(三)水文與水文地質條件
(四)地質構造
(五)地震
二、風場特徵
三、溫度特徵
四、降雨特徵

第四章 交河故城的工程特性
一、交河故城遺址土的化學組成和礦物成分
(一)樣品採集
(二)遺址土的礦物特徵
(三)遺址土的化學成分

二、遺址土的物理特性
三、遺址土的力學特性
四、遺址土的崩解特性
(一)一般崩解特性
(二)遺址土的崩解速度與取樣位置關係

五、交河故城遺址土的波速特徵
(一)聲波測試
(二)面波測試

第五章 交河故城土遺址的主要病害及成因機理
一、病害類型及分類原則
二、文物本體的病害
(一)病害類型
(二)大佛寺的病害
(三)東北佛寺的病害
(四)塔林的病害
(五)官署西洞口窯洞病害分布
(六)嘹望台的病害

三、交河故城土遺址載體(台地崖體)的地質病害
(一)工程地質分區
(二)穩定性評價
(三)崖體的主要病害分析

四、病害形成的機理
(一)文物本體病害形成的機理
(二)崖體崩塌形成的機理

第六章 PS加固土遺址的室內研究
一、PS加固土樣的基本特性實驗
(一)土樣的工程特性
(二)試樣的製備及PS加固
(三)結果及討論

二、PS加固土樣的室內耦合實驗
(一)室內實驗方案
(二)實驗結果及分析

三、不同含水率土遺址的PS滲透加固實驗
(一)試樣製備
(二)PS滲透加固實驗

四、裂隙灌漿材料的室內實驗
(一)PS-(C+F)漿液
(二)PS-C漿液

五、環境因素對PS加固土遺址效果的影響
(一)試樣製備
(二)環境因素對PS加固效果影響實驗
(三)結論

第七章 PS加固土遺址的現場試驗
一、遺址土體表面PS滲透加固
(一)遺址土體表面PS噴灑滲透試驗
(二)PS表面滴滲試驗
(三)做舊試驗
(四)風蝕、雨蝕現場模擬試驗

二、遺址危土體錨固試驗
(一)薄壁鋼管錨桿
(二)木質錨桿
(三)楠竹錨桿
(四)大體量土體加固錨桿篩選試驗
(五)楠竹加筋複合錨桿
(六)楠竹加筋複合錨桿加固交河故城崖體效果檢測

三、遺址土體裂隙灌漿試驗
(一)灌漿工藝
(二)裂隙灌漿加固效果
(三)小結

第八章 土遺址本體保護加固
一、交河故城本體加固技術
(一)土坯砌補
(二)錨固
(三)裂隙灌漿
(四)表面防風化滲透加固
(五)鋼樑吊頂加固
(六)特殊區域保護加固工藝

二、交河故城本體保護加固案例
(一)大佛寺保護加固
(二)東北佛寺保護加固
(三)官署西洞口保護加固
三、裂隙加固效果試驗對比

第九章 交河故城崖體保護加固技術
一、交河故城崖體加固施工工序
二、交河故城崖體加固的主要工程措施
(一)變形監測系統建立與運行
(二)腳手架搭設
(三)臨時支護
(四)楠竹加筋複合錨桿錨固
(五)鋼筋(木)短錨桿錨固
(六)裂隙注漿
(七)土坯砌補
(八)表面防風化加固
(九)交河故城崖體加固的特殊工程措施

三、交河故城崖體加固工程實例
(一)崖體57區加固工程實例
(二)崖體51區加固工程實例
(三)崖體41區加固工程實例
(四)崖體36區加固工程實例
參考文獻
後記

後記

《交河故城保護加固技術研究》是在國家文物局重點課題古代土建築遺址保護加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專門就絲綢之路上重要的土遺址交河故城保護問題開展的調查研究,以及針對其存在的風蝕、雨蝕、遺址土體開裂諸問題開展的保護加固技術研究成果,同時也總結了這些研究成果在交河故城保護加固工程中的初步套用。蘭州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及西北大學文博學院等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參與了該項目的部分研究工作。
在交河故城保護加固技術研究的後期,適逢交河故城搶險加固保護工程的實施由敦煌研究院主持,蘭州大學、西北大學等單位共同參與了工程勘察、方案設計及施工等工作,蘭州大學的諶文武教授、張虎元教授、張明泉教授、張景科助教做了大量工作。其中,張虎元教授很早就和我們合作開展土遺址保護研究。敦煌研究院的張魯高級工程師在勘測設計及錨固、灌漿、PS滲透現場試驗中做了大量工作,並負責施工現場的管理工作。
交河故城加固工程,是迄今為止保護加固技術難度最大的一項土遺址保護工程。中國工程院王思敬院士、葛修潤院士,中鐵西北科學研究院的李傳珠研究員及蘭州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的韓文峰教授等有關專家多次親臨現場參加技術方案論證,提出了寶貴的建議。
李最雄研究員負責全書的大綱制定和全書的統稿、審定工作,撰寫了第六章和第七章,第一章至第五章由王旭東研究員、孫滿利高級工程師共同編寫,第八章和第九章由孫滿利高級工程師負責編寫。張景科博士、裴強強館員、趙海英博士、邵明申博士、李黎博士、楊濤博士等參與了部分實驗工作和資料整理工作。
本書採用了交河故城加固工程勘察、設計和施工階段的部分資料,在此對參加此項工程的敦煌研究院的陸立成、郭青林博士,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技術服務中心的劉典國、李璐,蘭州大學的王娟助教、和法國博士、崔凱博士、任非凡博士、張國軍碩士等同志表示感謝。
本書研究過程中裂隙灌漿效果的檢測,委託中國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的石玉成研究員完成。施工現場楠竹加筋複合錨桿的抗拔抽檢,委託新疆岩土工程質量檢測中心完成,敦煌河州堡錨桿試驗測試委託甘肅省建築設計研究院趙瑞高級工程師完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