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交換與路由實用配置技術》主要針對計算機網路技術中的交換技術和路由技術進行了介紹。全書共分7章,分別是第1章網路技術基礎知識、第2章交換機基礎、第3章交換機實用配置、第4章路由器基礎、第5章路由協定、第6章路由器實用配置、第7章三層交換實用配置,同時《交換與路由實用配置技術》針對教學內容編排了實驗手冊。
《交換與路由實用配置技術》秉承由淺及深、循序漸進的教學思路,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編排,側重於基礎理論和實踐操作,大部分理論教學內容都配有相應的實驗內容進行驗證,實現理論支持實踐、實踐印證理論並相互結合的教學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理論和實踐結合的綜合素質,並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和創新的能力。
圖書目錄
第1章 網路技術基礎知識
1.1 OSI參考模型
1.1.1 OSI參考模型的形成
1.1.2 OSI參考模型的層次結構
1.2 TCP/IP協定體系
1.2.1 TCP/IP協定體系的層次結構
1.2.2 TCP/IP協定體系的協定分布
1.2.3 TCP/IP協定體系的數據封裝拆封
1.3 IP協定
1.3.1 IP協定及特點
1.3.2 IP位址與子網掩碼
1.3.3 IP子網劃分
1.4 TCP協定和UDP協定
1.4.1 TCP協定
1.4.2 UDP協定
1.5 ARP協定和ICMP協定
1.5.1 ARP協定
1.5.2 ICMP協定
1.6 乙太網
1.6.1 區域網路基礎
1.6.2 乙太網基礎
1.6.3 傳統乙太網
1.6.4 快速乙太網
1.6.5 千兆乙太網
1.7 廣域網基礎
1.7.1 廣域網的概念
1.7.2 廣域網鏈路連線方式
1.7.3 廣域網體系結構和數據鏈路層封裝協定
1.7.4 PPP協定
1.7.5 HDLC協定
第2章 交換機基礎
2.1 中繼器和集線器
2.1.1 中繼器的工作原理
2.1.2 集線器的工作原理
2.1.3 集線器的連線埠類型
2.1.4 集線器的分類
2.1.5 衝突域的概念
2.2 交換機的產生和工作原理
2.2.1 交換網路產生的背景
2.2.2 網橋的工作原理和廣播域的概念
2.2.3 交換機工作原理
2.3 交換機概述
2.3.1 交換機的功能概述
2.3.2 交換機的體系結構
2.3.3 交換機的交換方式
2.3.4 交換機的性能指標
2.1.5 交換機的分類
2.4 交換機配置基礎
2.4.1 交換機的外觀和連線埠命名方法
2.4.2 帶外管理和帶內管理
2.4.3 交換機的配置模式
2.4.4 交換機的存儲介質和啟動過程
2.4.5 交換機配置技巧
2.4.6 常用的交換機配置命令
2.5 交換機常用配置
2.5.1 交換機管理安全配置
2.5.2 交換機配置檔案、IOS的備份和IOS的升級
第3章 交換機實用配置
3.1 VLAN技術
3.1.1 VLAN技術簡介
3.1.2 VLAN劃分方式
3.1.3 單交換機VLAN的配置
3.1.4 IEEE802.1 q和跨交換機VLAN的配置
3.1.5 CISCO VLAN中繼協定VTP
3.2 冗餘鏈路與生成樹相關協定
3.2.1 冗餘拓撲結構
3.2.2 橋接環路的危害
3.2.3 IEEE802.1 d的STP協定
3.2.4 IEEE802.1 w的RSTP
3.2.5 CISCO的PVST/PVST+和IEEE802.1s的MSTP
3.2.6 生成樹相關協定的配置和結果驗證
3.3 鏈路聚合技術
3.3.1 鏈路聚合技術和IEEE802.3ad
3.3.2 鏈路聚合的配置
3.3.3 鏈路聚合的負載平衡
3.4 流量控制和廣播抑制
3.4.1 流量控制和[EEE802.3x
3.4.2 廣播抑制
3.5 連線埠安全和連線埠鏡像技術
3.5.1 連線埠安全
3.5.2 連線埠鏡像
3.6 堆疊技術
3.6.1 堆疊與級聯
3.6.2 堆疊的方式和配置
第4章 路由器基礎
4.1 路由器概述與IP路由過程
4.1.1 路由器概述和功能
4.1.2 IP路由過程
4.2 路由器結構
4.2.1 路由器的組成
4.2.2 路由器硬體和軟體結構
4.2.3 路由器接口類型
4.3 路由器配置基礎
4.4 路由器常用配置
4.4.1 CISCO CDP協定
4.4.2 路由器接口配置
4.4.3 路由器接口HDLC協定封裝配置
4.4.4 路由器接口PPP協定封裝和PAP、CHAP驗證配置
4.4.5 路由器接口幀中繼協定封裝配置
4.4.6 路由器接口X.2 5協定封裝配置
第5章 路由協定
5.1 路由表
5.1.1 路由表的結構
5.1.2 路由表匹配過程和原則
5.2 路由協定的分類
5.3 靜態路由和默認路由配置
5.4 RIP協定
5.4.1 RIP概述
5.4.2 RIP路由表形成過程
5.4.3 路由自環問題及解決方法
5.4.4 RIPv2的配置
5.4.5 RIPv2驗證的配置
5.5 OSPF協定
5.5.1 OSPF概述
5.5.2 OSPF的基礎概念
5.5.3 OSPF報文結構
5.5.4 OSPF網路類型
5.5.5 點對點PTP類型單區域OSPF配置
5.5.6 廣播多路訪問BMA類型單區域OSPF配置
5.5.7 非廣播多路訪問NBMA類型單區域OSPF配置
5.5.8 多區域OSPF配置
5.5.9 OSPF驗證的配置
5.6 EIGRP協定
5.6.1 EIGRP概述
5.6.2 EIGRP的配置
第6章 路由器實用配置
6.1 路由器DHCP相關配置
6.1.1 DHCP簡介
6.1.2 路由器DHCP服務配置
6.1.3 路由器DHCP中繼配置
6.2 路由器訪問控制列表配置
6.2.1 訪問控制列表簡介
6.2.2 標準訪問控制列表配置
6.2.3 擴展訪問控制列表配置
6.3 路由器獨臂路由配置
6.4 路由器NAT配置
6.4.1 NAT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6.4.2 NAT的配置
6.5 路由器HSRP配置
6.5.1 HSRP簡介
6.5.2 HSRP配置
6.6 ip dcfault-network默認網路配置
6.7 路由器路由重分發配置
6.7.1 路由重分發簡介
6.7.2 路由重分發的配置
6.8 OSPP的區域和配置
6.8.1 OSPF的區域類型和路由類型
6.8.2 OSPF的末梢區域和完全末梢區域配置
6.8.3 OSPF虛連線的配置
第7章 三層交換實用配置
7.1 三層交換簡介
7.1.1 三層交換的概念和功能
7.1.2 三層交換的主要技術
7.2 三層交換的接口類型和VLAN互訪配置
7.3 三層交換DHCP的配置
7.4 三層交換路由配置
7.4.1 三層交換靜態路由配置
7.4.2 三層交換RIP動態路由配置
7.4.3 三層交換OSPF動態路由配置
7.5 三層交換VRRP的配置
7.5.1 VRRP簡介
7.5.2 三層交換VRRP配置
7.6 三層交換ACL配置
7.7 三層交換QoS配置
7.7.1 QoS基礎
7.7.2 QoS配置
實驗手冊
實驗1:Windows環境常用網路命令的測試和分析
實驗2:使用Sniffer軟體捕獲IP數據包進行分析
實驗3:觀察集線器共享信道廣播式通信的過程
實驗4:觀察網橋隔離物理網段
實驗5:交換機的配置模式和常用的配置命令
實驗6:交換機管理安全配置
實驗7:交換機配置檔案、IOS的備份和IOS的升級
實驗8:單交換機VLAN配置和結果驗證
實驗9:跨交換機VLAN配置和結果驗證
實驗10:CISCO VTP配置和結果驗證
實驗11:CISCO PVST+配置和結果驗證
實驗12:鏈路聚合LACP配置和結果驗證
實驗13:連線埠安全配置和結果驗證
實驗14:連線埠鏡像配置和結果驗證
實驗15:堆疊配置和結果驗證
實驗16:路由器的配置模式和常用的配置命令
實驗17:CISCO CDP協定結果驗證
實驗18:路由器接口HDLC協定封裝配置
實驗19:路由器接口PPP協定封裝和PAP、CHAP驗證配置
實驗20:路由器接口Frame Relay協定封裝配置
實驗21:路由器接口x.2 5協定封裝配置
實驗22:靜態路由和默認路由配置
實驗23:RIPv2的配置
實驗24:RIPv2驗證的配置
實驗25:PTP類型單區域OSPF配置
實驗26:BMA類型單區域OSPF配置
實驗27:NBMA類型單區域OSPF配置
實驗28:多區域OSPF配置
實驗29:OSPF驗證的配置
實驗30:EIGRP的配置
實驗31:路由器DHCP服務配置
實驗32:路由器DHCP中繼配置
實驗33:標準訪問控制列表配置
實驗34:擴展訪問控制列表配置
實驗35:路由器獨臂路由配置
實驗36:路由器NAT配置
實驗37:路由器HSRP配置
實驗38:ip default-network配置
實驗39:RIP與OSPF的路由重分發
實驗40:OSPF的末梢區域和完全末梢區域配置
實驗41:OSPF虛連線配置
實驗42:三層交換VLAN互訪配置
實驗43:三層交換DHCP服務配置
實驗44:三層交換靜態路由配置
實驗45:三層交換RIP動態路由配置
實驗46:三層交換OSPF動態路由配置
實驗47:三層交換ACL配置
附錄A Cisco Packet Tracer模擬器軟體的使用
附錄B GNS3模擬器軟體的使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