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交往雙方的關係、交往的方式和交往的情感等,可以將人際互動的關係分為不同的種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交往種類
- 外文名:kinds of intercourse
- 屬性:社會心理學
簡介,交往種類的關係分類,交往種類的交往方式分類,一是接觸性交往,二是非接觸性交往,三是正式交往,交往種類的情感分類,自卑型情感交往,自負型情感交往,結合型情感交往,分裂型情感交往,某些比較特殊的社會交往,宗教交往,法制交往,民族交往,外事交往,
簡介
社會互動使人彼此作用與聯繫組成了人類社會,交往的雙方由於身份、目的、交往方式和交往情感的不同,會存在不同的交往種類。那么人與人之間的作用與聯繫是不是雜亂無章、毫無規律秩序可言呢?我國古代早已對此作了否定的回答。《禮記·樂記》說:“動靜有常,大小殊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則性命不同矣。”認為人的社會交往是有分有類、有群有聚的。交往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動態系統,交往的地位、內容、過程和方式具有複雜性和變化性,所以交往形式自然有類別之分、層次之分,了解交往的類別與層次具有理論與實踐雙重意義。
交往種類的關係分類
根據交往雙方之間的關係,社會交往種類包括父子、兄弟、夫婦、長幼、君臣、朋友、賓客七種,其中前六種是最基本的交往關係,其中父子、兄弟、夫婦、君臣、朋友稱之五倫。
交往種類的交往方式分類
交往者溝通信息可選擇不同的方式手段,大致分為四類:
一是接觸性交往
指不藉助交往工具,交往雙方面對面的交談,彼此實際距離較近,可以看清各種表情;
二是非接觸性交往
指雙方交往要藉助通訊等交往工具來溝通信息,彼此距離較遠,可看到文字或聽到聲音,如通信、電話、電報、傳真等。由於電子科技迅猛發展,社會上已出現一種可視電話系統,可看到表情及文字、聽到聲音,但兩者畢竟不在一起,要靠交往工具,故仍屬非接觸性交往。
三是正式交往
帶有社會公務性質和官方性質,可以是接觸性交往,也可以是非接觸性交往,包括公函、檔案、請示報告等。四是非正式交往,指私人性交往,不帶公務性。如私人談話、會面等接觸性交往,也可以是私人電話、信函等非接觸性交往。
交往種類的情感分類
社會生活中,每個人對交往的需要、動機、興趣不同,加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氣質與性格,交往時人的情感自然便會產生差異。心理學根據人與人交往中產生的情感特點
將交往分為四種類型:
自卑型情感交往
交往時由一種輕視自己、缺乏信心、懷疑自己能力的情感所支配。自卑產生的原因多因長相不如人(如自漸形穢)、工作不如人、學習不如人、生活不如人、經濟不如人等。一般說來,自卑型情感的人還是希望與別人來往的,不善交際可能是自卑的一個方面,但不是自卑的主要原因。自卑型人首先要克服自己氣質、性格方面的缺點,承認客觀事實與自己的不足,主動和人交往,增長才幹,彌補不足,虛心學習可以獲得朋友、帶來好處。同時,群體當中也需要更多的熱心人,幫助交往中有自卑心理的人,創造良好的交往小環境,實現群體和諧團結與共同進步。
自負型情感交往
交往時由一種自以為了不起、比別人優越的情感所支配。自負產生的原因無非是長相勝於人、出身勝於人、經濟勝於人、能力勝於人、職業勝於人、學歷勝於人等。與自卑型情感相反,自負型情感在交往中帶有主動性或進攻性,一方面樂於和他人交往;另一方面稍不留意便會得罪人,甚至脫離民眾,影響群體的團結。對自負型情感的人,一是要強調自身修養,要謙虛謹慎,把自己的優勢和長處變為助人為樂的資源,會得到人們的更多喜歡與尊敬。二是群體要從加強團結友誼出發,及時對自負型人的過分行為給予善意的批評,提醒他注意改正。
結合型情感交往
指交往時由一種希望和他人親近的情感所支配,樂意和周圍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進一步可分為三種情況:一是親和,指初次或一般性的友好往來,這種交往是私人交往的主要內容之一,如日常生活中出門旅遊、購物、出差、與人萍水相逢.希望與人建立隨和的關係。親和性交往使辦事較為順利如意。另外,群體中彼此為一般同事關係,交往不深,見面友善地打招呼表示親和。二是友誼,指個體之間交往有了一定的情感共鳴,互相需要、互相幫助,來往較密。友誼具有相對穩定性、親密性。友誼使彼此成為朋友,具有相似的情趣和志向。三是愛情,愛情是友誼的發展和升華,是結合型情感的最高形式,愛情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愛情可以指個人對祖國、人民的熱愛之情,也可以是對家庭成員之間的熱愛。狹義的愛情指男女之間交往建立的一種特殊感情,愛情的果實便是家庭。
分裂型情感交往
指交往時由一種與他人難以相處、難以結合的情感所支配,輕者表現為冷淡、畏懼、厭惡,重者表現為憤嫁、仇恨、報復,是正常交往中的消極傾向和主要障礙。分裂型情感與交往的價值觀念、知識水平、需要、性格和動機密切相關。如有的人性格孤僻不願交往;有的人事業心強,儘量避免社會應酬;有的人素質低,總是想損人利己。應該看到,有些具有仇恨、報復情感的人對社會交往及環境會帶來危害,這種情感多有形成蘊釀的歷史,除提醒個人加強思想品德修養外,群體要多多疏導,給予關懷與幫助,增進相互的了解與友誼,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某些比較特殊的社會交往
宗教交往
指有一定信仰、有一定教規教義的交往活動。社會主義社會實行信仰自由,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宣傳無神論的自由。宗教交往要符合黨的宗教政策,不能借宗教搞封建迷信或從事分裂活動,要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的統一。
法制交往
指一定國家法制制度下生活的人與人之間受法律制約的交往活動。每個公民都有履行國家憲法及法律規定的義務,增強法制觀念,養成遵紀守法的習慣。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法制,使法制交往日益增多,一是個體在民事刑事方面的法制交往,如著作權、肖像權、專利權、經濟糾紛等,包括法律諮詢、請律師、出庭作證等;二是代表群體的法人在民事刑事方面的法制交往,如經濟糾紛、民事糾紛及聘請常年法律顧問等。
民族交往
指多民族國家內部各族之間人與人的交往活動。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不論邊疆還是內地、漢族地區還是少數民族地區,都應加強黨的民族政策教育,自覺維護民族團結,互相尊重民族風俗和民族習慣,各民族間平等相待,互相學習,同舟共濟,共同繁榮,維護祖國統一。
外事交往
指一個國家的個體或群體與其他國家的個體或群體的交往活動。在我國外事交往中,要有民族精神和民族氣節,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不做損害國格人格的事。通過友好平等往來,增進與各國人民的了解與友誼,虛心學習和吸收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已開發國家所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為建設社會主義祖國服務,為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