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孫蝌蚪

亞馬孫蝌蚪

蛙和蟾蜍的水生幼體。與蠑螈幼體相比,其體短、卵形、尾寬、口小、無外鰓。內鰓被鰓蓋覆蓋。大多數蝌蚪為草食,有些種為肉食,甚或食其同類。其變態順序是︰前後肢發育→尾消失→腸縮短→鰓消滅→肺發育。變態完成後便成為小蛙離水登入。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亞馬孫蝌蚪
  • 拉丁學名:Rana limnocharis Boie
  • :動物界
  • 形狀:卵形
食性,變態發育,藥用價值,古籍記載,水墨動畫,影片,影片內容,影片影響,

食性

大部分的蝌蚪是用口部成列的角質齒刮食藻類為生,但如果水中正好有些蚯蚓、甲蟲等小動物屍體,它們也會成群啃食。有些種類的蝌蚪沒有角質齒,例如小雨蛙、黑蒙西氏小雨蛙,則以過濾水中浮游生物為食。此外,艾氏樹蛙蝌蚪是卵食性,母蛙會定期回來產卵餵食蝌蚪。而在食物不夠的情況下,也會出現大蝌蚪吃小蝌蚪的自相殘殺的現象。如果你是自己餵養,那么就給它們吃麵包屑。如果是池塘里自然的,一般都是吃水中的浮游生物。蚊子的幼蟲、浮游生物、魚蟲等等。當然也可以亂丟,呵呵~乾麵條末,肉末,小魚蟲,麵包屑,各種昆蟲,水草……

變態發育

蝌蚪是兩棲類個體發育的一個初級階段,早期的小蝌蚪,體呈圓形或橢圓形,外形似魚,具有側線器官。由於口內尚未出現孔道,不能攝取食物;以後眼與鼻孔相繼出現;頭下有吸盤,可用來吸附在水草上。頭兩側具有外鰓,有呼吸功能。尾大而扁,內有分節尾肌,肌節的上下方有薄膜狀的上下尾鰭,能幫助蝌蚪在水中游泳。口出現後,以唇部的角質齒刮吃藻類,開始在水中獨立生活。當吸盤消失時,外鰓也萎縮;隨著咽部皮膚褶與體壁的癒合而形成鰓蓋,並在體表的左側,或在腹面中部或後方保留1個出水孔,由鰓腔內的內鰓進行呼吸,隨著肺的發生也能在水面上呼吸游離的氧。發育到一定時期,有的先長出後肢,末端分化出5趾,再從鰓蓋部位長出前肢,如蛙。有的先長出前肢,再長出後肢,如蠑螈。隨著尾部逐漸萎縮,口部也有顯著的改變,逐漸發育成能在陸地上生活的幼小成體。有尾目中的鰻螈等終生有鰓,營水生活。蝌蚪經變態而發育為成體的過程,稱為變態發育。
肺魚的幼體外形略似蝌蚪,在肺魚分布區尋找蝌蚪應該注意。

藥用價值

◇藥 材 名 蝌蚪
◇拉 丁 名 Rana limnocharis Boie、R.Plancyi Lataste R.Nigromaculata Hallo-well
◇名稱考證 活師,蛞斗,活東,蝦蟆子,玄魚,玄針,蝦蟆兒,聒子,蝦蟆台,蝦蟆粘,懸針,水仙子
◇來 源 蛙科動物澤蛙、金線蛙或黑斑蛙等蛙類的幼體。
◇功 效 清熱解毒。
◇主 治 治熱毒瘡腫。
◇性味歸經 甘、寒;脾經。
◇用法用量 外用;搗敷,或經埋藏化水後搽敷。

古籍記載

《本草拾遺》
本草拾遺》:“蝦蟆兒生水中,有尾如鮽魚。取青胡桃子上皮和為泥,染髭發一染不變。(其)卵主明目。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蝌蚪生水中,蝦蟆、青蛙之子也。狀如河豚,頭圓,身上青黑色,始出有尾無足,稍大則足生尾脫。俗三月三日,皆取小蝌蚪以水香之,雲不生瘡,亦解毒治瘡之意也。”

水墨動畫

水墨卡通片《小蝌蚪找媽媽》,拍攝於1961年,獲瑞士第十四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短片銀帆獎、法國第四屆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兒童片獎、法國第十七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榮譽獎、南斯拉夫第三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一等獎、法國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第四屆國際兒童和青年節二等獎和第一屆中國電影“百花獎”最佳美術片獎。
亞馬孫蝌蚪
一群可愛的小蝌蚪出世了,但是,“誰是我們的媽媽呢?”於是,一場有趣而感人的尋親之旅開始了。在把大眼睛的金魚、白肚皮的螃蟹、四條腿的烏龜甚至大鮎魚都誤認為媽媽後,小蝌蚪們終於找到了它們的親媽媽——青蛙。

影片

影片內容

孵化
大約是夏末初秋的季節,亞馬孫蝌蚪被大蛙產了下來,這時的所謂亞馬孫蝌蚪,只是一團兒上萬隻黏在一起的卵子,除了一團白色的泡沫,什麼也看不出來。這團白色的卵子,是被大蛙產在河塘上的一片闊大的荷葉上。通常,荷葉離水面有二尺高,騰於半空,這樣,產生荷葉上的卵子就相對安全了一些。不過,也只是相對安全了一些。
這之後,卵子就要靠自己的生命力來慢慢孵化了,準確地說,是要看它們的造化如何。這時候的大蛙再也管不了這些暴露在光天化日下的孩子了。而此時的亞馬孫河兩岸,艷陽高照,萬物充溢,正值初秋最美好的時光。整個亞馬孫河上,到處都是一片金黃感人的景象,和風徐徐,在這個季節里,亞馬孫河真是難得的寧靜。
來自紅蜻蜓的威脅:
而這個時候,滿天的紅蜻蜓,正處於交配的旺盛期。它們在水面上飛來飛去,自由地翱翔,遠遠望去豐饒如海,真是美麗極了。然而這些美麗得讓人動情的紅蜻蜓,卻是以大蛙的卵子為食物的。這就是亞馬孫蝌蚪命運中遇到的第一次危險。
黏附在荷葉上的亞馬孫蝌蚪,對紅蜻蜒掀起的殺戮全不知情,因為孕藏在白色泡沫里的它們全無感知能力。在還不知道這個世界是什麼樣子時,它們便被紅蜻蜒無情地吞噬了。存危機目伏的亞馬孫地區里,亞馬孫蝌蚪的生命是那樣孱弱。瘋狂的紅蜻蜒,在每年的交配旺季里,都會將亞馬孫蝌蚪的卵吃掉大半。這場殺戮雖未聞見血腥味,依舊看得塞克唏噓不己。
一番瘋狂殺戮後,紅蜻蜓心滿意足地離開了。塞克以為,在遭遇這場劫難後,亞馬孫蝌蚪將過上太平日子。他想錯了,亞馬孫蝌蚪想要從一團卵子中孵化而出,變成真正的蝌蚪,還有一個多月間.紅蜻蜒的殺戮僅是它們遭遇的第一輪攻擊。紅蜻蜓離去不久,一種叫藍水烏的亞馬孫水鳥又來到了這裡。
藍水鳥的洗劫:
剛學會展翅的藍水鳥,從天上俯衝下來,滑過一片片葦葉,顫顫抖抖地降落在荷葉上,開始大口大口地飽餐起來。經過藍水鳥的再次洗劫,所剩下的亞馬孫蝌蚪就更少了,它們要想真正地長成一隻大蛙,往後的道路,只能被稱作是一種幸運了。
變化莫測的天氣:
亞馬孫蝌蚪,要想從一團兒卵子中,變為真正意義上的蝌蚪,最少也要經過一個月的時間。而這個季節,又是亞馬孫河上最為變化莫測、萬物爭榮的季節。這段日子,對於亞馬孫蝌蚪來說,真是既漫長又艱辛。危險對於它們來說,實在是數不勝數。然而作為生命,這時的它們,沒有一點能力可以逃脫或是躲避,它們只能一直呆在荷葉上,任天敵肆意攻擊。
在生機盎然的大自然中,在整個季節,亞馬孫蝌蚪的弱小卑微,簡直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它們是靠著數量的眾多,而看誰的命更大一些罷了。如果說得更乾脆一點,這要持它們的天敵,飽餐之後剩下的到底是誰,命運就是如此,別無選擇。
能逃過這一劫的亞馬孫蝌蚪,馬上要趕上的,是一場驚濤駭浪般的暴風驟雨。亞馬孫河的最後一次潮訊這時已經形成,整個亞馬孫河上終日白浪滔天,河水猛漲,不期而至暴風驟雨會帶來嘶鳴突然間從天而降,把驚恐布滿大地。比豆粒還要大的雨點,會將大多數已經成形的小蝌蚪打爛撕碎,連同荷葉一起,拋灑到湍急的河水中,一瀉千里。
看到這種景象的人,都會想到那句“命如紙薄”的話。暴風驟雨過後,能留下來的亞馬孫蝌蚪,只能被視為一種奇蹟。乾脆說是不可能中的一種可能。
當這些殘留於世的蝌蚪,艱難地成長為可以活動的、帶腿的動物時,它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從還沒有被摧毀的殘葉上儘快地流滾落到河裡,然後慢慢地變成危險階段,卻又被一種新的,更危險的情景所取代。
紅扁魚的美餐:
一種叫做紅扁嘴的大頭魚,這時會準時地到達一片片荷葉的下面,日夜守候在那裡,仰望著頭上的葉片。紅扁嘴的這種行為,完全是由於基因所致,它們能準時點地從幾十里,甚至幾百里外的亞馬孫河上游匯集到這裡,等待著剛剛在千辛萬苦中長大了一點點的小蝌蚪,這真是沒有辦法的事。
已經成形的亞馬孫蝌蚪,為了生存,這時正開始拚命地向荷葉的下面滾去。誰想,滾下一個,紅扁嘴魚就張開大嘴,接住一個。紅扁嘴魚要在這裡等候一個星期,直到把亞馬孫蝌蚪基本吃光為止。能夠逃過這一劫,而又幸免於難的亞馬孫蝌蚪,就更是一種神奇了。用“虎口脫險,死裡逃生”等任何句子來形容它們的命運都不足為過。
草蛇的加入:
而這時水中的一種綠得不能再綠的草蛇也會跟著來湊熱鬧,它們爬上荷葉,或也等在水裡,將一隻只成形的亞馬孫蝌蚪吞進肚裡……
劫難後的自由:
到了這個時候,一團上萬隻的亞馬孫蝌蚪,能剩下三到五隻,就已經相當不錯了,大都是整團卵子全軍覆沒。如果它們真的能夠滾到河裡,又逃過紅扁嘴魚和草蛇的襲擊,成長為一隻大蛙,那實在是上蒼賜予它們的一種神奇。好在它們並沒有思想,並不知道這一路活過來的苦難和艱辛,自然也就沒有了抱怨。
經過重重的劫難,沒有被吃掉的亞馬孫蝌蚪,似乎已經獲得了自由,然而,隨著它們身體的長大成形,它們身邊的天敵卻數位增加。天上飛的,水裡游的,路上跑的,喜歡以亞馬孫大蛙為食的動物,這時會猛增到二十多種,真是天羅地網,密密如絲地罩著這些弱小的生命。只是這時的它們,出於本能,多少已經懂得了一點逃生與躲避的本領。
是的,亞馬孫蝌蚪的成活不死,始終都是一個奇蹟,一個神話。
它們始終處於掙扎的命運,與波瀾壯闊的亞馬孫風光總有些不相符合。從降生的數萬隻亞馬孫蝌蚪看,最後能剩下的,還不到萬分之一。因此,亞馬孫蝌蚪的一生,是被公認的最為不幸,最為險象環生的一生。
當法國攝影師德·塞克將它們一生的經歷拍成影片後,每一個片段竟然都成了生死場,每一分鐘裡,都有驚心動魄、讓人揪心的場面。事實上也是如此。亞馬孫蝌蚪最終能成為大蛙的可能性小得微乎其微,無人敢去預料。
長成大蛙後的災難:
當人們為它們終於在千難萬險中,長成一隻大蛙而慶幸時,它們的命運卻猛然陡轉,又一場多災多難的經歷重新開始了……簡直讓人喘不過氣來,到了這個時候,許多人都已經不忍再看。
這時長成大蛙的亞馬孫蝌蚪,會同它們的父母前輩一樣,勇猛地跳上闊大的荷葉,為繁衍後代而不惜任何代價。驚險而揪心的情景也就再次出現了。為尋找配偶,它們毫無顧忌,日夜不停地對天鳴叫,這種響徹世間的蛙鳴,給它們帶來的危險是毀滅性的,會招來所有的天敵。但為了趕在雨季之前產下卵子,它們只有奮然一搏。
白天,一種叫做長尾燕的大鳥循聲而來,把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大蛙從荷葉上一嘴叼住,銜向萬里晴空,景象慘烈而又壯觀。夜晚,貓頭鷹從幾里之外便能聽到呱呱噪噪的蛙聲,它們從天空直落到荷葉上,一口將大蛙吞進肚裡。而為了繁銜後代,大蛙們不但不會躲避這些猛勇的天敵,反而會相互擠在一起,高叫不止,比著誰的歌聲更為嘹亮,用彼此的犧牲,保護著彼此。同時,這也是它們為繁銜後代吸引配偶的全部所在,有些義不容辭的味道!
結果,不少亞馬孫蝌蚪,雖然經過千辛萬苦長成了一隻大蛙,可是在這最後的一刻里,還是無法幸免於難。
亞馬孫蝌蚪,算得上是生命物種中最為多災多難的一種了。因此,它對人們的觸動也是震撼與顛覆性的,它始終給人以心靈上的撞擊。一再告誡人們,作為生命,人已經是多么的幸運和造化,又該怎樣地去珍惜,熱愛和善待自己。

影片影響

《亞馬孫蝌蚪》這部影片,在西方廣為流傳。它的作用,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就像一面鏡子,對照出人類的幸運。尤其對那些患有心理疾病,和對現實生活極度不滿的人,《亞馬孫蝌蚪》會對他們有一種異乎尋常的療效。看過這部片子,不少人很快就轉變了對世間和自己的看法,甚至是根本性的轉變,並會由衷地感謝上蒼已經賦予他們的一切。
簡單地說,通過這部片子,使他們豁然開朗,使他們懂得,原來只要活著,就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了,那么還有什麼想不通,還有什麼可以以犧牲自己的性命為代價而換取其他的道理呢。在最為寶貴的生命面前,還有什麼不能放棄的嗎?
《亞馬孫蝌蚪》以其細膩地跟蹤拍攝向人們揭示了亞馬孫河上一群弱小生命的坎坷一生,其生物學和哲理價值因觀察者的不懈和執著獲得了廣泛的好評。作為弱者,在噬殺和天災中倖存固然是件幸運的事,但是此事本身卻可以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有不同的理解。一向以開拓為宗旨的西方文化應當從中體味一下被開拓地域的人的境遇,這乃是西方文化向博愛或仁義方向的轉化;但是幾千年來一直秉承“忍耐”哲學的中國農人,豈不個個都是亞馬孫蝌蚪?
如今年中國人終於可以不為生存擔憂了,但是我們不應當以與西方人同樣的觀察者的心態看《亞馬孫蝌蚪》,把自己能夠生存當成一種上天的恩賜,而應當切切實實地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如何才能徹底地改變自身。
同時這部片子也更多地被宗教界人士、心理醫生當做敲擊人們心靈的典範,因為它揭示的是你該如何活著,如何保護你的生命和善待自己的大問題。因此,亞馬孫蝌蚪的一生,也是喚起人類內心對自我生活的某些警覺的範例,讓我們對“平安是福”有更為深刻的理解。
傳教士撒拉的心聲
英國的傳教士撒拉曾向人們發出他的心聲:“如果你不夠珍愛自己,如果你不懂得生命,如果你總是覺得不滿,如果你連怎么活著都像是淡忘了的話,那么請你去看看《亞馬孫蝌蚪》。”
他認為,看這這部片子的人都會受益匪淺,尤其對如何保持內心平靜,安福愉悅地走完自己一生的人,都會大有裨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