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非會議十項原則》又稱“萬隆精神”,指1955年4月亞非會議最後公報中關於促進世界和平與合作的宣言中所提出的10項國際關係原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亞非會議十項原則
- 別名:萬隆精神
《亞非會議十項原則》又稱“萬隆精神”,指1955年4月亞非會議最後公報中關於促進世界和平與合作的宣言中所提出的10項國際關係原則。
《亞非會議十項原則》又稱“萬隆精神”,指1955年4月亞非會議最後公報中關於促進世界和平與合作的宣言中所提出的10項國際關係原則。亞非會議十項原則:(1)尊重基本人權、尊重《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2)尊重一切國家的...
會議於 24日通過了《亞非會議最後公報》,提出了各國和平相處和友好合作的十項原則,十項原則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引申和發展。名稱 萬隆會議十項原則 Ten Principles of Bandung Conference 簡介 參加會議的有緬甸、錫蘭(今斯里蘭卡)、印度、印度尼西亞和巴基斯坦五個發起國,以及阿富汗、高棉、中華人民共和國、埃及...
中國政府在1955年的首次亞非會議上就曾表示,將幫助開發中國家獲得進一步發展。60年來,中國始終奉行這一精神和原則,成為亞非合作的踐行者。巴基斯坦時事評論員安薩爾·巴蒂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再一次賦予萬隆精神以新的時代內涵,為亞非國家的發展樹立了信心。此外,習主席的講話還為加強...
1955年在印尼萬隆召開的亞非會議通過的處理國際關係的十項原則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引申和發展。1956年10月波匈事件後,中國政府在11月1 日的聲明中,指出社會主義國家的相互關係更應該建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之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過去幾個世紀以來國際關係中占支配地位的強權政治是根本對立的。毛澤東主席1957年在...
第一次亞非會議以後,國際形勢發生了複雜的變化,在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挑撥離間下,一些國家之間又起了衝突,使亞非團結受到嚴重干擾。在費盡周折之後,1964年4月10日至15日,在印尼總理蘇加諾的積極倡導和亞非一些國家的支持下,第二次亞非會議的籌備會終於在印尼的雅加達召開,並通過了《最後通告》,決定第二次...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亞萬隆舉行的亞非會議,該文獻系周恩來總理在亞非會議全體會議上的補充發言手稿,該文獻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基本簡介 文獻遺產名稱:周恩來總理在亞非會議全體會議上的補充發言(手稿)文獻形成年代:1955年4月19日 文獻數量:1件 該文獻系周恩來總理在亞非會議全體會議上的補充發言手稿。
《重振亞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宣言》是在紀念萬隆會議召開60周年的亞非領導人會議上通過的,是亞非領導人會議的三個成果檔案之一,將通過合作確保亞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得以落實。宣言內容 我們,亞非國家的領導人,於2015年4月22日至24日聚集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和萬隆,紀念亞非會議舉辦60周年和亞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建立10...
萬隆精神是1955年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會議時倡導的精神,主要有萬隆會議十項原則。1955年,由亞非國家自發舉行的一次重要國際會議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揭開了開發中國家團結合作、爭取國家獨立和主權、謀求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維護世界和平、推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歷史新篇章。會議在中國、印度、緬甸共同倡導的...
1955年亞非會議為世界歷史所標註,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確立的處理國家關係的十項原則對於國際秩序破舊立新起到了支撐作用,對於廣大開發中國家聯合自強、走向振興起到了激勵作用。《2015年萬隆公報》再一次彰顯了廣大亞非國家在處理國際事務上所秉持的基本準則。公報鮮明地指出,亞非國家強烈反對並譴責包括制裁在內的一切違反...
1955年 4月,周恩來總理在有29國參加的亞非會議上提出國與國之間和平共處應“求大同存小異”的主張,在與會各國共同努力之下,會議通過的十項原則,實際上是上述五項原則的引伸和具體化。中印、中緬共同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民族獨立運動蓬勃發展的產物,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這些原則經受了...
萬隆會議 萬隆是“萬隆精神”的發源地。1955年4月18日至24日,第一次亞非會議在萬隆舉行,史稱萬隆會議。這是亞非國家第一次在沒有西方殖民國家參加下自行召開的大規模國際會議,共有29個亞非國家和地區的政府代表團參加。會議一致通過了《亞非會議最後公報》,提出了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萬隆十項原則作為國與...
7月2日會見讓—呂克·佩潘為團長的加拿大政府經濟代表團——“我們兩國可以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友好往來”10月6日至13日會見衣索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亞非各國人民應當在萬隆會議的旗幟下互相友好,互相團結,互相支持”11月11日會見義大利前副總理、前外交部長、終身參議員彼得羅·南尼——“中意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