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述王宮

亞述王宮

王宮是世界古代文明中體現文明成就的最重要的遺存之一。亞述王宮作為古代兩河流域建築文明的代表,它的建築布局、裝飾風格對巴比倫王宮和波斯王宮都產生了重要影響。亞述王宮牆壁上的巨幅浮雕,更是通過豐富的圖像語言全景式地展現了古代兩河流域文明傳統中王權觀念的主要內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亞述王宮
  • 代表文明:古代兩河流域建築文明
歷史背景,亞述浮雕的敘事,對比和對稱方法,王權觀念的闡述,

歷史背景

凝固的符號:亞述王權的講述者
  王宮是世界古代文明中體現文明成就的最重要的遺存之一。亞述王宮作為古代兩河流域建築文明的代表,它的建築布局、亞述王宮牆壁上的巨幅浮雕,更是通過豐富的圖像語言全景式地展現了古代兩河流域文明傳統中王權觀念的主要內涵。

亞述浮雕的敘事

  亞述王國的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9世紀,迄於約公元前612年被新巴比倫王國滅亡,持續了大約1200年。學界將亞述王國劃分為古王國、中王國和新王國三個階段。其中,新王國階段又被稱作亞述帝國,因其奉行大規模的對外擴張政策,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領域創造了帝國統治的雛形。
  亞述王宮自中王國中後期開始出現,並漸成規模,成為國王行使政治權力的核心所在。亞述王國曾經多次遷都,主要集中在亞述地區,即今伊拉克北部摩蘇爾周邊區域。這些都城中,王宮是除神廟外最重要的地標建築。
  亞述王宮一般由正宮、後宮、內外庭、東西南北四院、儲藏區和水井區構成。其中,正宮、內外庭和四院是國王處理政事、接見官員和外國使節、舉行重要儀式的場所。這些建築的牆壁上大面積採用石膏石板鑲嵌,並刻有浮雕裝飾。
  亞述王宮中的牆面浮雕裝飾傳統源自安納托利亞高原的西臺王國,後被新西臺國家繼承。在今敘利亞地區卡赫美什、古扎納等地發現的宮殿建築中均有體現,浮雕主要刻畫祭祀活動、軍事戰鬥場面。這種裝飾技法後被亞述人接受。
  亞述人充分利用牆面的面積及亞述王宮的布局特徵,賦予浮雕圖像連續的敘事功能,在紀念性建築中,充分表達古代王國的王權觀念和宗教思想。國王虔誠事神,這是古代兩河流域王權觀念中的基本要素之一。例如,中亞述王圖庫爾提尼努爾塔一世(前1244—前1208)祭壇上刻畫的國王獻祭場面中,獻祭者通過一立一跪的畫面表現出連續的動態效果,這是亞述浮雕敘事功能的最早套用。
  這種敘事風格後來被阿舒爾納西爾帕二世(前883—前859)和沙爾瑪內塞爾三世(前858—前824)移植到王宮建築中,在面積更大的牆壁上表現更宏大的場面,包括戰爭、狩獵、儀式等。在亞述帝國時期,特別是阿舒爾巴尼拔(前668—約前630)時期,王宮中的浮雕敘事功能進一步強化,採用多幅浮雕連環畫式地描述一個事件,並配以文字說明。通過豐富的手段展現宏大敘事,表現亞述“國王的榮耀和功績”。

對比和對稱方法

  以今伊拉克北部尼尼微遺址發現的阿舒爾巴尼拔王宮中提爾圖拔戰役系列浮雕中的最後一幅為例,筆者試分析亞述王權儀式的構成要素和符號寓意,並探索其表現手段及展現的王權觀念。
  這組戰役浮雕於1883年由英國人奧斯坦·萊亞德爵士發現於尼尼微北宮,即阿舒爾巴尼拔王宮,現藏於大英博物館近東館第33號展廳。其最後一幅浮雕描繪了國王與王后在花園中宴飲的場面:在鬱鬱蔥蔥的葡萄藤下,國王阿舒爾巴尼拔和王后阿舒爾莎拉安坐在高高的臥榻和座椅上,周圍奴僕環伺,樂聲悠揚。花園中樹木豐茂,有高大的椰棗樹和松樹、低矮的灌木,以及纏繞的葡萄藤蔓。國王和王后手持牛眼菊、石榴或百合花。小鳥在林間啾鳴,僕役隨侍兩側。這是典型的亞述王宮花園景象。
  關於這幅宴飲浮雕,學界已從不同角度進行過深入分析和研究。比如,浮雕反映出與埃蘭戰爭的信息、花園宴飲活動的儀式、王宮布局和日常生活等。也有學者從浮雕的圖像敘事功能著手,運用藝術史的分析方法研究雕刻意圖。
  筆者以為,這幅阿舒爾巴尼拔王宮花園宴飲浮雕採用對比和對稱的敘事手法,共同烘托出這場在王宮花園舉行的宴會的特殊性。它是儀式性的展示,具有軍事屬性,主要意圖是慶祝戰爭勝利,即阿舒爾巴尼拔的軍隊對埃蘭人最後一戰的勝利。
  埃蘭人與亞述人的恩怨由來已久。實際上,自蘇美爾城邦時期開始,近2000年的時間裡,埃蘭人一直都是兩河流域歷代君主的心腹大患。阿舒爾巴尼拔與埃蘭人結怨源自其即位之初,他的兄弟、巴比倫王沙馬什舒姆烏金髮動叛亂,企圖奪取亞述王位,埃蘭人是其主要盟友。公元前653年,阿舒爾巴尼拔在鎮壓叛亂時順勢打擊埃蘭人,滅亡埃蘭國家。
  這一事件正是這組戰役浮雕所表現的主題。王宮宴飲浮雕旁的另外三幅浮雕,更是連環畫式地表現了埃蘭國王特烏曼及其子從傾覆的戰車上逃離、受傷、抵抗、被斬首的一系列場景。從戰鬥場面轉向和平的宴飲場面,從戰場轉向王宮,從劍拔弩張轉向歌舞昇平,這種強烈的對比映襯出宴飲的軍事儀式性質。
  王宮花園宴飲浮雕中表現突出的對比點還在於歌舞昇平的王宮花園與樹上高掛的敵酋特烏曼的首級。國王依靠的榻側,以及榻後懸掛和安置著的箭囊和弓箭,則是對儀式性質的重複映發和強調。
  對比手法的套用,還有差異的浮雕布局和人物刻畫上。從總體布局來看,國王和王后的形象占據了整幅畫面的二分之一,他們的身形也明顯大於、高於畫面中的其他人物;國王所占據的空間又明顯大於並高於王后。而且,國王和王后的頭部、服裝、飾品的刻畫無不細緻,相比之下,僕從的服裝則幾乎沒有裝飾,僅在衣擺處刻有條紋或流蘇裝飾。另外,樹上高掛的首級與樹間飛舞的小鳥也形成明顯的反差。大與小、高與低、粗與細的突出對比,使得整幅浮雕充滿張力。
  對稱是古代建築中常見的一種表現手段。對稱設計主要表現建築的威嚴和莊重,也是強調王嚴的一種主要方式。花園宴飲浮雕表現的是儀式活動,國王與王后是儀式活動的主角。國王與王后的身後各有兩位僕從,穿著、姿態完全相同;花園中樹木的排列也呈現出左右對稱的布局。

王權觀念的闡述

  在這場慶功宴中,所有的布置都具有濃厚的象徵性,集中體現了古代帝國統治中的經濟、軍事和政治等要素。
  在古代兩河流域延續了近2000年的王權觀念中,國王是神祇任命的人間代理人。因此,國王本人的福壽、軍事與統治能力均源自神的授予,國王的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在這幅宴飲浮雕中,國王占據絕對的核心地位,他橫臥在高榻之上,悠然自得;王后陪同在側,整個身體姿態表現出對國王的敬重和恭順。國王的視線正對浮雕遠端掛在樹上的特烏曼的首級,與之前的浮雕畫面連續呼應,展現了國王勇武、常勝的武士形象。
  這組浮雕著重展示亞述帝國的征服戰爭,而宴飲浮雕則是標誌戰爭勝利的收官之筆。特烏曼的首級奠定了儀式的軍事性質,與國王身後的武器遙相呼應,進一步凸顯軍事行動的重要性。儘管這幅浮雕並未像其他亞述浮雕那樣,展現被征服者稱臣納貢、朝覲效忠的場景,但在細節之中多有體現。浮雕中的軍事元素是勝利的標誌,也是對觀看浮雕者的威懾。在亞述帝國,誰有可能看到這些浮雕呢?除了王室成員,大概只有宣誓效忠的被征服者、外國使節以及本國的高官顯貴了,其意圖不言自明。另外,花園中的珍稀動植物、具有異域風情的家具和裝飾,也呼應了文獻中所記載的征服戰爭中獲得的各類戰利品,是軍事勝利、領土征服的宣示。
  浮雕中森嚴的等級秩序也令人印象深刻。國王與王后位於帝國等級秩序的頂端。王后略小的身形、端坐的姿態,表明王后附屬於國王;二人身後侍者和樂師顯然處於從屬地位,他們的身形、站位、人數安排和略顯簡單的服飾,都顯示了王宮的森嚴秩序。
  在古代兩河流域王權觀念中,國王被稱作“百姓的牧人”,既擁有統治百姓的權力,也肩負著為百姓帶來福祉的責任。國王夫婦頭上懸垂的葡萄藤蔓、身後常綠的松樹和多產的椰棗樹所表達的福壽綿長、多產豐饒的寓意,反映出國王統領萬民的職責。帝國的軍事征服行動,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口被納入帝國統治,勞動力大量增加,亞述帝國的經濟迅速發展。農業、園藝業和畜牧業是亞述帝國的支柱產業,其發展成果直接宴飲浮雕中多樣的樹木以及動植物產品上;精緻的王宮用具則映射出手工業和長途貿易活動的繁榮景象。同時,日益擴大的領土面積也客觀上促進了亞述與周邊國家的各種文化進行廣泛交流。而利用浮雕圖像敘事的傳統,正是外來文化影響的產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