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斯密的公債理論

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亞當·斯密(1723 - 1790年)引申了休謨的見解,對公債發行給予了更嚴厲的批評。斯密作為古典經濟學的代表人物,他的公債思想對以後公債理論的發展影響是很大的。亞當·斯密的公債理論是指亞當·斯密在他的名著《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一書中,以專門的篇幅(最後一章)論述了公債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亞當·斯密的公債理論
  • 類型:金融理論
主要觀點,理論評述,

主要觀點

亞當·斯密的主要觀點可以歸納如下:
(1)國家之所以要舉債,是因為當權者奢侈而不知節儉,這使得政府在平時能勉強維持財政平衡就已算萬幸了,哪裡還談得上積蓄以備不時之需。一旦遇到戰爭,可採用的方法就只能是借債了,舉借公債是戰時急速獲得充實戰費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和途徑,因此他認為,公債會助長戰爭。政府通過發行公債看見了籌款的容易,平時就更不注意節約,所以公債又鼓勵了奢侈。當公債增大到一定程度時,國家從來不會公道地完全償還,而常常通過提高貨幣的名義價值等慣技,借公債償還之名,行賴賬之實,使多數無辜的國民蒙受損失。
(2)公債的用途是非生產性的,因而舉債對於國民經濟的發展是不利的,因為當國家費用由舉債來支付之時,就是把該國一部分用以維持生產性勞動的資金抽出來轉用於非生產性的國家財政支出,這樣勢必影響該國經濟的發展。他指出:“當國家費用由舉債開支時,該國既有資本的一部分,必逐年受到破壞;用以維持生產性勞動的若干年生產物,必會被轉用維持非生產性勞動。就一般而論,政府在借入資本的當年,就把它消耗了、浪費了,無望其將來能再生產什麼。”因此,斯密認為,舉債會導致國家的衰弱。
(3)對資本主義國家財政收入的兩種主要形式,即租稅公債在國民經濟中所起的作用進行了比較。他從工業資本家的角度著重指出,國家通過稅收把人民收入的一部分轉作政府開支,這主要是把非生產性支出從一種項目轉移到另一種項目。雖然這種做法可能會阻礙增量資本的形成,但是卻不一定破壞現存資本,而公債將產業資本轉用於非生產用途,則減少現在存量資本,妨礙再生產正常進行。但另一方面,稅收對新資本積累有影響,舉債對新資本積累的損害是較小的,而人民節約收入的一部分以積成資本的能力,亦因此減損較少。把租稅和公債對國民經濟所起的作用進行比較後,他認為:“只有在戰爭繼續的期間內,舉債制度才優於其他制度。”因此,他承認在戰時維持緊急經費支出籌資辦法是發行公債,但不贊成政府在平時用舉債的辦法以籌措財政經費。

理論評述

斯密的觀點,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是基本正確的:
1.他指出了公債與戰爭結下不解之緣
因為自由資本主義發展時期,非生產性的財政收入被壓到了較低的水平以維持正常支出的水平,一旦遇到戰爭時,支出突然大幅度增加,只能以舉債籌措戰爭經費。首先,突然增加巨額稅收,加重人民負擔,可能使人民厭惡戰爭,而舉債則將戰爭負擔分散到較長的時期內,每年只要增加很少的稅收,就足以償還本息;其次,政府也不能任意增加稅收,因為戰爭數額很難預先確定,如果戰時增稅,戰後支出下降而減稅,也不符合“稅收確定性”的原則。
2.他指出了公債的非生產性,同時,如果政府取得公債收入的確來源於產業資本的話,公債也的確損害了產業資本的運行。
因為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的國家是非生產性的國家,財政也是非生產性的財政,這就決定了當時的公債也只能是非生產性的公債。將生產性的資本通過公債轉用於戰爭等非生產性支出,的確會損害國家的經濟發展
但是,如果將公債一概視為只是減少維持生產性勞動的產業資本,則是欠妥的。這是由於斯密沒有認識到借貸資本在公債發行中所起的作用。在資本主義社會裡,除用於維持生產性勞動的產業資本外,還有大量專門從事借貸活動的借貸資本。借貸資本家把閒置的借貸資本用於購買公債,坐享公債利息,在社會上形成一個專門靠公債息票為生的食利者階級,政府舉債所吸收資本大部分是這樣的閒置資本,這種閒置資本本來就不是用於維持生產性勞動的產業資本,因此,亞當·斯密認為舉債一定會減少用於生產性勞動的資本的公債思想是有其局限性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