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瑪爾菲夜曲

《亞瑪爾菲夜曲》是美國浪漫派女詩人薩拉·蒂斯代爾的作品。詩人採用了兩問兩答及自問自答的對唱形式,有民謠風情。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中文,注釋,詩歌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I leaned asked starry night,
I should give you --
I reported to silent night,
Upper bound, lonely lonely.
I supinely ask dark sea,
The fisherman's running,
Large posters of me with silence,
Lower bound, lonely lonely,
Oh, I can give her cry,
I can give her elegy,
But how could I life,
Give her the silence

作品中文

亞瑪爾菲夜曲
我仰問繁星的夜空,
我應贈情人什麼——
夜空報我以沉默,
上界啊,寞寞。
我仰問昏暗的大海
海上有漁人奔波,
大海報我以沉默,
下界啊,寞寞,
喔,我也能贈她哭泣,
我也能贈她悲歌,
可是我怎能終身,
贈她以沉默。

注釋

①亞瑪兒菲( Amalfi):義大利南部海岸的小城,有人說是全世界最浪漫蒂克的地點。

詩歌賞析

毫無疑問,在“智性詩”走入學院,走入普通讀者群之前,傷春悲秋的抒情詩人是很受讀者歡迎的,其中就包括蒂斯代爾等胭脂氣十足的女詩人。1917年蒂斯代爾的《戀歌》結集出版,次年便獲普利茲特別獎,女詩人受歡迎和受讚譽的程度可見一斑。她的另一個選集《回答的聲音》是由100首戀歌組成的愛情詩集,出版之後也受到熱烈追捧。因此,提起蒂斯代爾,就想起她纖巧與雍容並存的愛情詩。這首選自《戀歌》的《亞瑪兒菲夜曲》,就是這種纏綿詩風的代表作。
蒂斯代爾並不擅長也無意在結構上取勝,四行體押韻的長短句形式簡明純樸,隔行押韻、每節換韻倒也落得個韻律輕快的美名。詩人採用了兩問兩答及自問自答的對唱形式,有民謠風情。這也正是此詩最精彩的部分。前兩節追問“我應贈情人什麼”,最後一節追問“我怎能……”,表明抒情主人公亟待解決的正是“愛為何物”、“如何去愛”的愛情課題。這雖是一曲細膩感傷的愛情主題歌,卻因上問蒼天、下問大海而有闊大之氣。她曾在信中寫道:“詩人應該企圖使自己的詩具有一種火焰的安詳的敏捷,如此讀者在讀此詩時才會感受而不假思索。可是事後思索自然會來到。”所謂“火焰的安詳的敏捷”,大概是指靜謐的氛圍下掩藏著的熾烈情感,而《亞瑪兒菲夜曲》恰到好處地將這兩種因素糅合在一起。“繁星的夜空”靜默無語,“昏暗的大海”寂靜無聲,“靜”是這兩種事物首要的特徵,在這安詳寧靜的背後隱藏著抒情主人公無法掩飾的激情:
喔,我也能贈他哭泣,
我也能贈他悲歌——
可是我怎能終身
贈他以沉默?
這“哭泣”與“悲歌”掀起了全詩的高潮,象徵抒情主人公渴望宣洩表達,渴望燃燒自己的強烈情感。愛情本就是一種熾烈的情感,怎可以默默無語?最後一節自問自答,既是對沉默上蒼、寂靜大海的不滿與否定,又是對愛情本身的重新審視。“也能……也能……”的句式表明,抒情主人公最終也沒能找到“愛為何物,如何去愛”的答案。
蒂斯代爾還是個創造氣氛的高手,她的一位同行就盛讚她在詩歌中善於營造情調和氣氛,能充分調動讀者的想像力。這首詩令人著迷之處就在於她將這火一般的情感放入“夜空”與“大海”,放入浩瀚宇宙的胸懷中。但別忘了,這闊大的胸懷是可以吞噬激情的,於是,無論讀者如何醞釀與想像,都無歇斯底里之感。

作者簡介

薩拉·蒂斯代爾(Sara Teasdale, 1884-1933)是美國浪漫派女詩人,生於密蘇里洲聖路易斯。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但她勤奮好學,自學成才。一度僑居歐洲和中東,1916年定居紐約。1918年她的詩集[愛歌]獲美國第一個詩歌普利茲獎。她的詩作樸實無華,表達自然流暢,情感嬌嫩脆弱,如涓涓流水,纖細而平靜,有時在文靜之中也蘊藏著幾絲感傷,她對感情,對自然,對人生的那份真摯以及多愁善感的心靈,極易引起人們的共鳴。她於1929年與共同生活15年的丈夫離婚,患有肺炎的她幾乎是半個殘廢人,1933年服藥自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