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熱帶飲用水源地水庫甲藻孢囊萌發機制研究》是依託福建師範大學,由蘇玉萍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亞熱帶飲用水源地水庫甲藻孢囊萌發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蘇玉萍
- 依託單位:福建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兩年周期內,逐月觀測九龍江流域氣象(降雨、風向等)和水文(流速等)參數,按月(敏感期按周)監測九龍江飲用水源地水庫大壩斷面和支流斷面垂向水體的物理化學指標以及浮游植物和浮遊動物群落季節演替規律;按季節採集柱狀沉積物,分析沉積物營養鹽等基本特徵,監測沉積物-水界面溶解氧等環境條件,分析上覆水體中優勢甲藻暫時孢囊和不同層沉積物中優勢甲藻休眠孢囊的分布與豐度;實驗室模擬甲藻孢囊對溫度、營養鹽、浮遊動物等因子的復甦回響,並控制適宜的條件,觀察甲藻孢囊的萌發率並分析環境條件的變化;同期野外圍隔實驗,在控制營養鹽等條件下觀測水體中浮游植物演替以及優勢甲藻的變化,綜合野外觀測結果與模擬實驗數據系統數學分析,揭示甲藻孢囊萌發的關鍵影響因子以及萌發機制,對於預警甲藻水華的爆發,從源頭尋求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控制措施,保障人民的飲用水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結題摘要
九龍江北溪流域從2009年2月開始,暴發了多起擬多甲藻水華事件。孢囊是甲藻生活史中一個重要的階段,為探究九龍江庫區沉積物中甲藻孢囊及其萌發特徵,2011-2014年,採用野外監測、實驗室模擬和野外圍隔觀測相結合的方法展開了研究,分析了九龍江北溪流域水體的物理化學指標以及浮游植物群落季節演替規律,探索沉積物中甲藻孢囊的分布與豐度以及環境因素對其影響,並對甲藻孢囊進行了單孢萌發實驗和環境因子回響萌發實驗。 九龍江北溪流域沉積物中的甲藻孢囊豐度在幾十到幾百個/(g乾重)之間,孢囊以擬多甲藻屬為主,發現並鑑定了佩氏擬多甲藻(Peridiniopsis penardii)的孢囊。結合形態學及分子生物學方法,對萌發後建立株系的甲藻孢囊進行種屬判定,發現並報導了擬多甲藻屬孢囊的一個新種(Peridiniopsis jiulongensis)。實驗室模擬和野外圍隔試驗結果表明,不同溫度下甲藻孢囊最終的萌發率差別不大,高溫能促進甲藻孢囊的萌發,但同樣也有助於藍藻和綠藻的萌發增殖,從種間競爭角度來看,15℃更有利於甲藻孢囊萌發並增殖占據優勢。有機磷源能促進孢囊的萌發,提高甲藻孢囊的萌發速率,但不能提高孢囊的最終萌發率,有關機制有待進一步探索。 本研究從對甲藻浮游生長階段延伸到沉積物甲藻休眠階段孢囊研究,將藻類對營養利用的視角從無機營養鹽轉向有機營養鹽,研究結果填補了國內淡水甲藻孢囊萌發研究空白,為九龍江甲藻水華的防治提供科學參考。在Phycologia、環境科學學報、生態學報、海洋湖沼通報等核心刊物發表論文7篇,國際會議論文1篇,國內會議論文1篇,正在審稿待發表論文3篇,組織專題研討沙龍會一場,較好地實現了項目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