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高科技企業高成長的秘密

亞洲高科技企業高成長的秘密

本書對中國高技術產業經濟發展進行對比研究,深入淺出地剖析中國的科技、人文以及兩岸未來科技的競合關係等。

基本介紹

  • 書名:亞洲高科技企業高成長的秘密
  • 出版社:汕頭大學出版社
  • 頁數:199頁
  • 開本:32
  • 品牌:汕頭大學出版社
  • 作者:黃欽勇
  • 出版日期:200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10366564
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

媒體推薦

推薦序一
全球化是台灣成長之路
內地經濟崛起是挑戰更是轉機,台灣馭之則雙贏,失之則零和。
世紀交替,全球最令人矚目的經濟現象,無過於中國內地在經濟競逐過程所造成的風雲際會,所有關懷台灣命運前途的台灣人士都不能罔顧這一切身的變局。本書作者黃欽勇兄人如其名,學養欽佩、智勇雙全,以其自身經歷,在過去15年來,多次西行內地及遍訪五大洲的旅囊所積,細述此一變局所蘊之脈動與先機,其宏闊器局與前瞻視角,可資成為台灣企業西向延伸全球化競爭力的教戰參考。
兩岸互動日熾,但西向與否也是多年來的焦點話題。經驗可見,台灣企業的前途在全球化,內地是全球化歷練的關鍵一環。當然,這是一條艱苦卓絕的道路,惟體察全球及內地脈動,靈敏地加入科技強手的角逐,掌握資源鍥而不捨耕耘,才能獲有一席之地。舍之,退而四顧茫然猶居邊陲,生也何其艱危!
畢竟,全球化是台灣企業家成長必經之歷程。
在全球經濟的冬天看世界,儘管東方正紅,但關懷台灣的心則更熾熱。內地經濟崛起,對台灣而言是挑戰,對有識者更是轉機,馭之則雙贏,失之則零和。值此《高成長的秘密》巨獻問世之際,欽勇兄令太銘寄語,苦思良久,謹以此言獻之。
(郭台銘,鴻海企業集團董事長)

圖書目錄

推薦序一:全球化是台灣成長之路
推薦序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推薦序三:台灣商業分工的下一個位置
——讀黃欽勇先生的《高成長的秘密》
推薦序四:定位台灣,擘畫不可取代的競爭策略
前言:兩岸的數碼競爭
1古中國的新世紀
北京——天子腳下的帝王之都
不見邊際的黃淮平原
長江三角洲的今與昔
新時代的滬江風華
華南與珠三角的流金歲月
2科技的新中國
從中關村到天津泰達的環渤海科技圈
世界“夢”工廠
內塑的競爭環境
“知本家”與資本家的對決
3新中國的品牌夢
中國式的品牌與通路
中國市場的美麗願景
從華北看天下
繁榮的華東於中國零售商機
4“東方正紅”
矽谷產業復甦的曙光
秋末的夕陽——北九州還有春天嗎?
滂沱雨後漢江行
貴族輓歌——歐洲帝國的沒落
5內地的挑戰與台灣之路
內地的挑戰
台灣之路

文摘

書摘
據說目前已有超過40萬的台灣人,在大上海地區討生活。看多了汲汲營營、形形色色的台灣人,顧培柱對於台灣另有解讀。上海成為通都大邑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看到許多台灣人小鼻子、小眼睛地在做生意,顧先生用很平和,但也很有自信的語調,在嘴唇里吐出“現在台灣人求我們的比較多”。這句話,道出了主客易位,台灣優勢不再如前的經營環境。
才10年工夫,上海人又恢復了以往的自信,而台灣人卻在不斷的揮霍中,逐漸喪失競爭優勢。台灣之所以逐漸喪失優勢,有許多的原因是社會上不斷地鼓勵強調本土,但又粗糙的文化。在檳榔西施日日成為媒體焦點,加上許多非理性的社會抗爭活動中,台灣無法累積足以複製、具有長期商業與文化價值的本土文化。年輕人哈日之後,開始哈韓,本土誠懇厚道、彼此尊重、刻苦耐勞的傳統,在新一代的年輕人中,不太容易找到。在台灣30歲上下的企業領導人中,少了像新浪網的蔣顯彬,既擁有專業經營觀念,又擁有豐富人文特質的優質青年;多了些哼著饒舌歌,洋味十足的草莓族。
旅居法國,曾經從事代理國際音樂節目的老友田鎔碹告訴我,國際級的音樂傳播公司對於台灣的山地音樂有一針見血的批評,他們說,台灣的山地音樂乍聽之下清新悅耳,但仔細了解,卻極為容易發現,台灣的山地音樂缺乏創新的生命。就像台灣的歌仔戲,這二、三十年來也少有突破一樣。不只是這樣,20年前我們成功的塑造了新竹科學園區,20年來,大家只知模仿,但不知創新,為什麼科學園區一定要在圍牆裡面,為什麼不能用不同的功能執掌,在不同的縣市設計不同的園區角色與功能呢?
所有的媒體,以能快速抓取觀眾目光的素材為重心,年輕人寧願看漫畫,也不願意多花時間,咀嚼社會諸多面向的變遷,以及經營管理觀念上的改變與突破。再過兩、三年,上海會以比較大的市場,比較具有國際觀的經營視野,將台灣拋在後頭。當上海人說“上海比台北漂亮時”,台灣人,只能頭低低的、眼睜睜地看著競爭力的逐漸流失。
流連上海的“超新人類”
有人說,20齣頭歲的都是“新新人類”;30齣頭的被稱之為“新人類”,只有四十歲以上的人,才能被稱為“人類”。人近中年,開始覺得與年輕人有些格格不入,也看不慣屁股坐不住,到處尋尋覓覓的年輕人。聽說上海最近除了一批由內地鄉下來找工作的“盲流”之外,還有一批來自台灣,自以為才高八斗,無所不能,但又在上海找不到適當工作,四處遊蕩的“台流”。這些人大多是30郎當歲的新人類,習慣了台灣優裕的生活,彎不下腰,也挺不直背脊,只希望在五光十色的十里洋場,找到一些麻醉自己的酒吧或咖啡館,然後自詡是走在時代尖端的新典範。
在一個吃鐵板燒的偶然機會,我認識了兩位來自台灣,但也走過歐美新世界,最後落腳上海的年輕女孩。由於他們的特別,我也想在上海的記憶里,留給他們一點空間。黃嘉琪,一個12歲便離開家鄉,遊學海外的小留學生,在新加坡念完中學,花5年在英國諾丁漢念完政治、經濟的雙學士與碩士後,來到上海,在母親經營的鐵板燒店裡,晚上兼任貴賓廳的領班,一早起床則幫忙記帳等繁雜瑣事。黃嘉琪沒有新人類的扭捏身段,一個人獨立生活的經驗,讓她在端盤子時,少了生澀,多了許多年輕人所沒有的從容。黃嘉琪完全沒有回台灣發展的念頭,因為她說看不到台灣的年輕人積極奮鬥的企圖心,一天工作十三、四個小時的她,無法、也不想在已經定型的台灣,找到她的希望。
另一個女孩叫吳丹卉,一個就讀台北美國學校,十七歲離開台灣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念美術的“超新人類”,除了英文表達比中文流利外,身上帶的畫,也很“超現代”。吳丹卉會在現代舞的會館裡,看舞者飛揚起舞,幫他們畫下吳丹卉認為的最美麗舞姿。其實,吳丹卉在初入社會時,在紐約的IBM擔任設計師,在拋棄優厚的IBM待遇後,遊走拉丁美洲,也看過印度風情,一年前來到中國,選擇安靜的杭州落腳。她說,她不曾去過周莊、同里,更沒聽過烏鎮、西塘這些迷人的水鄉,對她而言,目前一切的山光水色的都是多餘的。江南的山水,畫不進她的畫布,太多的色彩,也走不進她曾經活潑的心房。
見到吳丹卉時,我正在新天地廣場的星巴克(starbucks)咖啡廳里,嘗試說服黃嘉琪加入電子時報上海辦公室的行列,翩然而到的吳丹卉,一點也不唐突,身上穿的改良式唐裝,可以感受她已經融入了新的中國。那天下午,他們倆人要與新天地廣場裡的畫廊,洽談將吳丹卉的畫,掛在畫廊銷售。對畫家而言,生活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如果沒有生活的壓力,吳丹卉還會留在安靜的西湖畔,享受江南煙雨飄渺的午後。一個年紀可能不到30歲,但已經走過天涯海角的“超新人類”,我們不知未來的歲月,還會給他們帶來多少“新奇”。
相較於這些不曾參與過台灣黃金歲月的“超新人類”,一批親眼見證過台灣高科技產業奇蹟的中年專業技術人才,正聚集在十里洋場,試圖為每個人自己的第二春,找一個更具想像的經營空間。就在與黃嘉琪、吳丹卉見面的那個晚上,好幾個當年在資策會一起參加主管會議的老同事,在酒酣耳熱之際,各自談起了在上海的際遇。當年曾經參與IBM與資策會合資案,後來轉任資策會會計室主任的郭立柱,現在正在幫上海外圍的城市,規劃高科技產業園區。郭立柱說,如果一切順利的話,目前住在內湖山上
高級住宅區的郭立柱,會將整個家搬到上海;曾任資策會系統工程處副處長的崔麗台,在上海尋找智慧型型大樓的項目,希望以他過去的系統工程經驗,在上海打出一片天,比郭立柱更積極的是,崔麗台的太太、小孩,即將在兩個月內舉家搬到上海。不管郭立柱,還是崔麗台都異口同聲的說,他們的小孩不選擇國際學校或台商學校,而將進入一般的國小。因為他們不希望下一代搖擺於兩岸爭議不休的意識形態中。
冷眼旁觀超新人類與台灣的精英分子,不斷地以出走,為台灣現在的“兩岸政策”投下反對票。不少人也審慎的考慮在上海置產的可行性。據悉,現在在上海購屋,房租租金已經足以墊付貸款金額,每個人都心動,在看得到的利益中,上海的投資報酬率,顯然遠高於正被各種法令纏身的台北。在台北,內湖的科學園區中,我們找不到五星級飯店,但在浦東,五星級飯店林立,沿著黃浦江邊的各種大型餐廳,來來往往的各國新貴,以全世界最先進的穿著,誇示浦東的領先地位。在浦東陸家嘴邊,國際展覽中心、APEC會議中心、東郊國賓館,加上原先十八個洞,現在正在擴充為三十六個洞的湯臣高爾夫球場,浦東的氣魄與格局,讓台北黯然失色,也讓台灣的精英份子離鄉背井,坐失台灣下一個階段的發展契機。
上海寶萊納的傳奇
這一、兩年,上海淮海中路與汾陽街口,出現了一家以巴伐利亞風為號召的德國餐廳寶萊納(Paulaner),這家餐廳不僅裝潢極具慕尼黑風格,連豬腳、泡菜都來自德國,在主人有心的經營下,1年前每個月便可以銷售1噸的豬腳、700公斤的德國泡菜,有意前往的客人通常需要先訂位,否則向隅應是常事。
在上海,人們要求的已經不只是溫飽,世界級的生活標準,在上海每一個角落悄悄地成為常態。餐廳里,除了各國南腔北調的老外,本土的消費者也不在少數,想成為餐廳經營的佼佼者,上海的確是一個最佳的舞台,也是一個最無情的戰場。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