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輝椋鳥

亞洲輝椋鳥

亞洲輝椋鳥,學名Aplonis panayensis (Scopoli,1783),又名輝椋鳥、菲律賓椋鳥。apl 希臘文意指“簡單的”,ornis希臘文意指「鳥」。panay 意指菲律賓 Panay 島,ensis 拉丁文意指「屬於」。學名全意為產於菲律賓 Panay 島,顏色單純的椋鳥。

基本介紹

地理分布,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繁殖方式,保護級別,

地理分布

分布於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包括緬甸、越南、寮國、高棉、泰國以及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香港、海南島。),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的台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紐幾內亞。),華萊士區(指傳統的華萊士線(從棉蘭老島的東側海域經望加錫海峽至巴厘島與龍目島之間)以東、巴布亞紐幾內亞以西的區域,包括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努沙登加拉群島、西南群島、摩鹿加群島(馬魯古群島)、東帝汶等島嶼。)

外形特徵

體長約20厘米。雌雄鳥同型。全身黑綠色,在陽光下帶有明顯墨綠色閃亮光澤。尾方形略短。幼鳥背面黑褐色。腹面淺米色。頰及喉有細黑縱紋。胸腹部具粗縱斑。眼血紅色。喙黑色略粗。腳黑色。
亞洲輝椋鳥

棲息環境

完全適應人類環境,多數棲息於都市內,少數在郊區農地出現。

生活習性

群居性,成數隻至數十隻的小群停棲在較高建築物的屋頂,成群覓食於都市內的公園或行道樹上。在高雄市經常棲息的樹種包括阿勃勒、洋紫荊、大王椰子、火焰木、吉貝棉、黃槐、印度紫檀、蒲葵、菩提、鐵刀木等。有頗固定的夜棲地及日作息模式,清晨自夜棲地成10隻以下的小群分批各自外出覓食,黃昏前會群聚於固定的高處停棲點,通常是某建築物的屋頂,常見規模約二、三十隻,集體喧鬧,各自理羽,天黑前分批飛至固定的大樹上夜棲。樹棲性,總是在高處活動,幾乎不落至地面。飛行鼓翼快、速度迅捷,在大都市的行道樹與高樓之間穿梭自如,逐漸在都市上層找到屬於它們的生態棲位。
以樹木果實及花蜜為主食,也能取食硬果。在高雄市所吃的食物包括菩提子、大王椰子果實、華盛頓椰子果實、蒲葵果實、掌葉蘋婆果實、雀榕、桑椹、火焰木花蜜、吉貝棉花蜜、黃槐花瓣等,在台北市則曾見取食樟樹、茄苳、山黃麻的果實,也捕食樹上的昆蟲。鳴叫聲響亮的 seeeup,夾雜帶金屬聲的 chank。於黃昏夜棲前特別喧鬧。

繁殖方式

在原分布地使用洞穴型的巢位,例如樹洞、棕櫚樹的頂端、建築物牆壁的凹洞等。高雄市曾記錄築巢於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走廊樑柱的日光燈座上,巢的基座大部分為鐵刀木和印度紫檀的枯枝,其上襯著由多種樹葉構成的軟墊(梁世雄等 2000)。在台北市經常築巢於高樓的招牌、路標或交通號誌的橫向鋼管內。於5至7月間繁殖,窩雛數為3至4隻,雌鳥負責孵卵,雄鳥負責供食與警戒。張進隆(2008)在高雄的觀察發現麻雀會騷擾本種的繁殖,顯示本種的巢位選擇與麻雀有競爭。幼鳥甫離巢就具有相當好的飛行能力,能在行道樹與樓房之間穿梭。離巢不久後數個家族的親鳥與幼鳥集結再度群居。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無危物種(LC),2012年評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