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藤本植物多樣性及其地理格局》是依託中山大學,由胡亮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亞洲藤本植物多樣性及其地理格局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胡亮
- 依託單位:中山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藤本植物是森林植被和物種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藤本植物分類學組成、地理成分和地理分布格局是藤本研究的重要內容,也是探討藤本植物生態起源的重要途徑。本項目擬以亞洲(包括東亞、中南半島各國、菲律賓、南亞、中亞以及北亞,共52個分區)的藤本植物為研究對象,基於廣泛的資料收集和整合,分析亞洲藤本植物的分類學組成和地理成分特徵;結契約150個小區(主要為自然保護區)植物區系資料和90個野外樣帶考察研究,探討藤本植物的環境梯度和地理梯度與各種環境因子和地理因子的相關規律;通過對研究區域與其他大陸或地區之間藤本植物區系的聯繫和差異進行比較,揭示亞洲藤本植物的特有性。本研究對揭示藤本植物的生態起源、發育與進化,亞洲藤本植物的地理擴張以及藤本植物與非藤本植物地理分布差異等具有重要意義。
結題摘要
摘要:舊世界(亞洲、歐洲、非洲)藤本植物豐富,種子植物區系中共有12382種藤本,分屬143科、1415屬,其中包括如獼猴桃科Actinidiaceae等一些特有成分。本項目的主要研究範圍為亞洲,出於從植物區系和植物地理角度考慮,我們把與西亞和中亞密切聯繫的歐洲和北非也納入主要研究範圍。歐亞及北非種子植物區系中共有6659種藤本植物,分屬101科、809屬,其中約30.8%的種類為草質藤本,其餘69.2%為木質藤本。特有性方面,共有1科、285屬(或35.2%)和5283種(或79.3%)藤本植物為歐亞及北非所特有。豆科Leguminosae和夾竹桃科Apocynaceae(含Asclepiadaceae)是藤本植物最豐富的兩大含藤科,其次為旋花科Convolvulaceae、葡萄科Vitaceae、葫蘆科Cucurbitaceae和茜草科Rubiaceae。藤本最豐富的含藤科的組成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致相同,但本區毛茛科Ranunculaceae、薔薇科Rosaceae和棕櫚科Arecaceae種類更加豐富和突出;與美洲相比,本區的紫葳科Bignoniacea、天南星科Araceae和菊科Compositae相對缺乏,而上述的毛茛科、薔薇科、棕櫚科和番荔枝科Annonaceae藤本更為豐富。主要研究區域被劃分為19個大區和211個小區,我們對各區的鄉土藤本植物名錄及其多樣性進行了研究,並建立了專門的藤本植物分析資料庫。分析結果表明,東南亞、華南、南亞和喜馬拉雅是歐亞及北非範圍內藤本最為豐富的前四個大區,每個大區的藤本植物種類都超過1000種,遠高於其他15個大區。藤本植物在種子植物區系中所占比例(CPF)呈現出從馬來半島(20%)向西部、北部呈逐漸降低趨勢,在撒哈拉沙漠、亞洲各高原、西伯利亞和遠東北部、北歐降低至2%以下。我們還對六種草質藤本植物的攀援能力進行了控制性實驗,揭示了小尺度上藤本植物的空間格局與環境空間支持物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