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亞洲薄荷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又稱木蘭綱。
- 亞綱:菊亞綱(Asteridae)
- 目:唇形目(Lamiales)
- 科:唇形科(Labiatae)
- 亞科:野芝麻亞科
- 族:塔花族、薄荷亞族
- 屬:薄荷屬(Mentha)
- 種:亞洲薄荷
- 分布:中國、巴西、日本等亞洲各國。
形態特徵
(1)小黃葉種。莖紫色,較細短。葉較小,先端較圓,黃綠色,主脈兩側常有紫色斑跡。花較小,深紫色,雄蕊不伸出花冠。
(2)738薄荷。近年來選育的一個油分多、腦分高的品種。莖方形,粗壯,基部褐色,中上部淡綠色,植株較高,分枝較多。營養生長期葉片卵圓形,生殖生長期葉片逐漸收縮提尖。花期較晚,花朵粉紅色,雄蕊不露,能結果。具有抗旱、抗澇、抗風、抗病能力,適應性強,產油量高。
另外,還有紫莖紫脈薄荷、青莖圓葉薄荷、409薄荷、687薄荷、119薄荷等品種。
生長環境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栽培技術
(2)水分。薄荷性喜濕潤,不耐乾旱。在年降雨量1000~1500毫米的地區,生長發育良好,在少雨地區種植,需進行人工灌溉。
(3)光照。薄荷屬長日照植物,光照充足,光合作用旺盛,可提高薄荷油含量;如果陰天、多雨、日照不足,則易徒長,葉片變薄,植株下部葉片容易變黃、脫落,並易感染病害。
(4)土壤。薄荷適應性強,一般土壤都能生長,但以沙質壤土、壤土和含腐植質多的土壤最好,尤其是地勢平坦、陽光充足、質地疏鬆、便於排灌的土壤更有利於其生長。如砂質過重、過瘦,或過於黏重、板結、排水不良的低洼地不宜種植。喜中性土壤,pH值6.5~7.5為宜。薄荷雖然一種可多年收穫,但最忌連作,一般連續種植兩年後,需間隔3年才能再種,以防病蟲為害。
(5)肥料。薄荷是喜肥植物,要求充足的氮、磷、鉀三要素,但以氮肥為主。氮肥有利於葉片和嫩莖的生長發育,磷肥可促使根系發育,鉀肥能增強其抗寒、抗病能力,能使莖稈生長粗壯,增強抗風抗倒能力,有利於薄荷油的合成和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