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文化月刊

亞洲文化月刊以時政評論為主的綜合性雜誌,距今已有八十餘年悠久歷史。1933年春創刊於中國南京,創始人系黃浦軍校三期學生,中國國民黨少將黃紹美先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亞洲文化月刊
  • 語言:中文
  • 創刊時間:1933年春
  • 出版周期:月刊
辦刊歷史,現狀,社會活動,

辦刊歷史

1949年停刊,五十年代在台灣短暫復刊,後又陸續在香港、曼谷等地出刊,影響逐漸衰微。2006年重新於新加坡復刊,以英文、馬來文出版。2009年籌辦亞洲文化月刊簡體中文版。
黃紹美將軍系中國湖北鹹寧人,1924年考入黃浦軍校三期,畢業後陸續擔任潮州孫文主義學會負責人、湖北民政廳主任秘書等職。1933年向國民政府申請成立亞洲文化協會,被選舉為主席,並於同年創辦《亞洲文化月刊》為該會機關刊物。
亞洲文化協會下轄“華僑共濟會”、“華僑青年救國團”、“遠東婦女抗日同盟會”和“亞洲被壓迫民族大同盟”四個分支機構,會員及支部遍及中國大陸、港澳、台灣、朝鮮、越南、緬甸、泰國、印度以及馬來西亞等地,以愛國青年華僑為發展對象。其中著名的《曼谷日報》總編輯蕭吉珊,馬來亞《建國日報》社長梁華偉等均為亞洲文化協會骨幹領導力量。
亞洲文化協會抗日期間為國民政府爭取華僑力量貢獻頗巨,被國民黨中央贊為“時人無不認為華僑為中華民國至忠貞、至慷慨、最純潔之國民,而華僑青年尤為民族未來之希望”。
抗戰期間,黃紹美奉蔣介石親自指派,負責協助在重慶的朝鮮流亡政府籌建韓國光復軍,並擔任韓國光復軍訓政處處長,實際是作為國民黨中央政府派駐的特別代表執掌實際指揮權。此間,亞洲文化協會積極發展海外華僑會員,通過《亞洲文化月刊》的喉舌作用,鼓舞和團結南洋華僑青年抗擊日軍占領,起到重要作用。1947年7月,因為黃紹美拓展國民黨在東南亞的力量功勞甚大,而被特別授予少將軍銜,並出任制憲大會代表及國民大會湖北省代表。
抗戰勝利後,亞洲文化協會逐漸無形消解,而《亞洲文化月刊》亦斷斷續續。1949年停刊,編輯部分別遷往香港和台灣,繼續以繁體中文不定期出版。2006年,《亞洲文化月刊》(英文版)在新加坡復刊,在香港、新加坡、吉隆坡、曼谷、紐約、仰光、新德里等地發行。2009年開始試刊《亞洲文化月刊》簡體中文版。改版後的《亞洲文化月刊》以報導亞洲文化、教育、藝術與財經領域內容為主,基本不涉及政治內容。

現狀

2006年《亞洲文化月刊》在新加坡復刊後,趁美國時代旗下的《亞洲周刊》退出新加坡市場之機,發行量迅猛擴大,並在吉隆坡和曼谷增設發行處和記者站。但由於內部經營管理不善,財務上一直未能有所改善。2008年遭逢全球金融危機及經濟蕭條,《亞洲文化月刊》財務虧損持續擴大,導致管理層頻繁更迭,雜誌的影響力被削弱。2009年後,《亞洲文化月刊》編輯部再次改組,雜誌全面改版,並與中國大陸官方合作,推出簡體中文版,以試圖進入中國大陸市場。
歷任總編輯為黃紹美(主任委員,少將)、喬志華(社長兼職主筆,台灣行政部門文建委員)、程丹(總編輯,淡水大學教授)、艾哈邁德(馬來西亞,經學者)、邢汶(北京人,作家)。

社會活動

《亞洲文化月刊》主辦的社會活動以文化藝術活動為主,但大都不定期舉辦。有亞洲商業領袖圓桌會議、亞洲先鋒電影節、亞洲旅遊文化名城市長論壇、亞洲藝術與投資博覽會等。同時每年推出A50(即亞洲企業五十強)和亞洲綜合性大學排行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