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城市中心區的極核結構

亞洲城市中心區的極核結構

《亞洲城市中心區的極核結構》是史北祥,楊俊宴編寫的,有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亞洲城市中心區的極核結構
  • 作者:史北祥,楊俊宴
  • ISBN:9787564167608
  • 定價:68元
  •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1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在經濟全球化日益深化的背景下,全球範圍內的聯繫與競爭加強,使得全球範圍內高端生產要素向城市體系高端的核心城市集聚。在其推動下,作為城市公共服務設施集聚核心的城市中心區,空間結構模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形成了尺度巨大化、結構複雜化的極核結構模式。本書以文化及地域相似度較高的亞洲為對象,在理論推演的基礎上,從空間形態、功能構成及交通系統等三個方面,對亞洲核心城市的極核結構中心區進行定量研究,歸納總結了極核結構中心區的規律特徵,構建了極核結構中心區的空間結構模式,提出了形成極核結構中心區的門檻規律,並期望通過本書的研究,為我國核心城市構建更為科學合理的中心區發展格局,在國際競爭中取得優勢提供借鑑。
針對這一現象,本書以文化及地域相似度較高的亞洲為對象,在對亞洲國際化特大城市中心區整體調研的基礎上,選取出現極核結構現象的重點城市中心區進行定量研究。研究在調研實地獲取的第一手矢量數據的基礎上展開,採用理論推導與案例歸納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研究。理論推導部分,首先對極核結構中心區產生的驅動機制進行剖析,進而分析驅動機製作用下所形成的空間效應,並進一步推導形成極核結構中心區的理論模型;案例歸納部分,依託GIS、Depthmap等技術平台,對中心區出現極核結構現象的6個核心城市進行研究,包括東京、大阪、新加坡、首爾以及我國的香港和上海。研究從中心區的空間形態、功能構成及交通系統等三個方面展開,並通過相關研究,歸納總結了極核結構現象中心區的規律特徵,進而提出極核結構中心區的空間結構模式以及形成極核結構中心區的門檻規律。
通過對亞洲城市中心區發展狀態的整體調研發現,中心區的極核結構現象均產生於國際乃至全球的核心城市,可以說是在國際乃至全球尺度上的高端生產要素的集聚而產生的一種尺度巨大化、結構複雜化的結構模式。而在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基礎上,我國已有多個城市進入到亞洲乃至全球頂級城市的競爭序列。在此背景下,以亞洲人口高密度城市中心區作為研究對象,研究中心區空間結構發展的極核結構現象,從更高的視角、更為全面的視野把握城市中心區發展的規律與脈絡,對於我國核心城市參與國際競爭以及其城市中心區更為科學合理的規劃、管理與發展具有較為直接的參考及借鑑價值。

圖書目錄

1緒論1
1.1中心區及其結構構成要素1
1.1.1中心區概念內涵1
1.1.2中心區空間界定4
1.1.3中心區結構構成8
1.2相關研究綜述10
1.2.1從巨觀區域層面研究地理核心空間的結構模型10
1.2.2從中觀城市層面研究城市核心空間的結構模型12
1.2.3從微觀中心區層面研究核心空間的結構模型15
1.2.4相關研究評述20
1.3極核結構現象在中心區空間結構的演替21
1.3.1中心區空間結構的發展階段21
1.3.2中心區向極核結構發展的趨勢25
1.3.3中心區的極核結構現象27
1.4研究目的及意義29
1.4.1研究目的29
1.4.2研究意義30
1.5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30
1.5.1研究方法30
1.5.2研究技術路線31
2中心區極核結構現象的理論分析33
2.1中心區極核結構空間演化的驅動機制33
2.1.1外部空間集聚帶動力33
2.1.2內部產業升級推動力38
2.1.3中心區極核結構演化的驅動機制43
2.2驅動機製作用下形成中心區極核結構的空間效應47
2.2.1中心區與外圍的集散對流效應47
2.2.2硬核的循環累積關聯演替效應50
2.2.3陰影區消解的結構洞演替效應52
2.2.4輸配體系的扁平網路演替效應54
2.3驅動機製作用下中心區極核結構理論模型56
2.3.1中心區極核結構的理論模型56
2.3.2極核圈層59
2.3.3外圍圈層60
2.3.4交通輸配體系62
3亞洲中心區極核結構發展態勢分析64
3.1亞洲城市中心區發展概述64
3.1.1亞洲的特殊性及研究價值64
3.1.2研究範圍即案例選擇66
3.2成熟型極核結構中心區71
3.2.1日本東京都心中心區71
3.2.2日本大阪御堂筋中心區79
3.3發展型極核結構中心區84
3.3.1新加坡海灣烏節中心區85
3.3.2韓國首爾江北中心區91
3.3.3中國香港港島中心區97
3.3.4中國上海人民廣場中心區103
4極核結構中心區的空間形態解析110
4.1建築高度形態解析110
4.1.1建築高度分布特徵110
4.1.2建築高度的空間波動特徵120
4.1.3街區平均層數空間特徵127
4.2建築密度形態解析138
4.2.1建築密度的數值特徵解析138
4.2.2建築密度空間分布特徵解析144
4.3建設強度形態解析152
4.3.1建設強度數值特徵解析152
4.3.2建設強度空間分布特徵解析158
4.4空間形態模式總結167
4.4.1成熟型極核結構中心區空間模式167
4.4.2發展型極核結構中心區空間模式168
5極核結構中心區的功能結構解析170
5.1功能構成解析170
5.1.1用地功能構成解析170
5.1.2建築功能構成解析179
5.2功能布局解析187
5.2.1服務類功能布局解析187
5.2.2其餘功能分布解析196
5.3功能形態解析202
5.3.1各功能的高度形態202
5.3.2各功能的密度形態206
5.3.3各功能的強度形態209
5.4極核結構現象中心區的功能結構213
5.4.1成熟型極核結構中心區的功能結構213
5.4.2發展型極核結構中心區的功能結構214
6極核結構中心區的交通系統解析216
6.1道路交通系統解析216
6.1.1道路交通系統基本情況分析216
6.1.2道路交通系統分布形態分析220
6.1.3道路系統拓撲形態解析236
6.2軌道交通系統解析245
6.2.1軌道交通系統基本情況解析245
6.2.2軌道交通系統集聚形態解析251
6.3極核結構現象中心區的輸配體系構建257
6.3.1成熟型極核結構中心區交通輸配體系257
6.3.2發展型極核結構中心區交通輸配體系259
7中心區極核結構的空間模式262
7.1極核結構中心區的結構模式262
7.1.1中心區空間結構模式262
7.1.2極核結構中心區的30條特徵規律269
7.2極核結構中心區形成的門檻規律271
7.2.1城市整體門檻條件271
7.2.2中心區門檻條件273
7.3極核結構中心區的發展辨析276
7.3.1極核結構中心區的發展問題276
7.3.2極核結構中心區的發展方向279
7.4研究的不足及未來的研究方向281
結語:面向未來282
參考文獻283
後記28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