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世紀(國際社會術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亞洲世紀(Asian century)是指全球政治、經濟重心將不可逆轉地從西方轉向東方,二十一世紀的主角將屬於亞洲國家的觀點。但宣布“亞洲世紀”的到來仍為時尚早。因為來自其他地區的挑戰依然存在。在亞洲世紀到來之前,人們應該停止對它的討論;各國需要關注如何能夠使亞洲世紀成為現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亞洲世紀
  • 外文名:Asian century
簡介,展現,繁華背後,面臨挑戰,人口變化,執政及收入分配,教育壓力,

簡介

過去半個世紀,是亞洲硬實力崛起的半個世紀,先是日本崛起,爾後是“四小龍”、“四小虎”、東協崛起。現在,是亞洲崛起的第三波浪潮,即中國和印度的加速匯入亞洲崛起的浪潮。由於中、印是依海跨陸大國,兩國的崛起就使亞洲崛起速度更快、聲勢更加浩大。今天,中、日、韓、印、東協等主要經濟體的經濟總量達8萬多億美元,與美歐已相差不遠。亞洲貿易額超過3萬億美元,高於北美,與歐洲相距不遠。亞洲的外匯儲備占世界半數以上,幾個世界上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和地區都在亞洲。據預測,在今後一代人的時間裡,亞洲經濟成長率還將繼續高於歐美2—3個百分點,經濟總量將超過歐美。高盛公司預測,到2050年,世界四大經濟體中,將有三個在亞洲,他們是中國(第一)、印度(第三)和日本(第四)。

展現

東協、上海合作組織、“10+3”等具有東方特色的區域合作組織引起世界關注;東協地區論壇、朝核六方會談等安全機制顯示出亞洲人以東方方式解決安全威脅的能力;華裔、印裔、日裔物理學家、經濟學家、文學家等已經獲得諾貝爾獎;韓國在2000年世界盃足球賽上進入前四名時,被亞洲人譽為“亞洲的驕傲”;劉翔獲得奧運會110米欄冠軍後被稱為“亞洲飛人”;姚明馳騁美國NBA時,世人稱其為“亞洲巨人”。

繁華背後

20世紀90年代初,新加坡駐聯合國大使馬凱碩再度提出,“亞洲人會思考嗎?”思考的深意也許在於:第一,亞洲人,你會思考嗎?如果能,那你能告訴我為什麼亞洲社會在過去的500年明顯落後於西方嗎?第二,亞洲人,你能有效思考嗎?亞洲人還要跟在西方文明後面亦步亦趨嗎?第三,亞洲人,你能有超越的思考嗎?我們能在未來500年創造出與西方文明等量齊觀的、造福於人類的思想嗎?
韓國、日本和越南沿海地區以及中國東部海濱都有著共同的文化特性和相似的經濟策略。然而,中國中西部地區大多深陷貧困,印度尼西亞的文化和經濟迥然不同,印度也與其它亞洲國家大為不同。亞洲在政治上並非協調統一,部分國家採取民主制度,其它國家則是專制統治。
與此同時,亞洲缺乏可與北約(NATO)或歐盟相提並論的決策中心或協調機構。這點非常重要,因為正當西方處於相對和平之時,亞洲國家之間的實際衝突卻此起彼伏(巴基斯坦內外),南海地區的矛盾也逐漸升級。一旦北約和美國軍事力量離開亞洲,該地區的戰爭威脅將陡然上升,嚴重影響到貿易並耗盡其經濟活力。亞洲安全竟依靠非亞洲安全力量,“亞洲世紀”的提法是無法令人信服的。
亞洲的另一項相對弱勢在於其歷來不善於創新,而後者正是經濟活力持久的重要基石。中國的出口(迄今為止)含有極少附加值和大量廉價勞動力,生產的智慧型電話等高精產品也都由西方設計。雖然日本和韓國更具創新性,但他們仍然通常在西方設計的產品和服務的基礎上做出改進。亞洲之所以缺乏創新,填鴨式的教育或許是其根源:亞洲學生一有機會便會大批湧入北美和歐洲大學,隨後便一去不回——在美國,80%的中國留學生都未返回中國。
在許多方面,亞洲取得的不可爭辯的進步反映了它正向西方價值觀過渡。雖然西化進程也遭遇阻力,例如有人試圖提出佛教或其他本土經典學說作為亞洲價值觀,但是這背後的政治意圖卻使這些努力受到了影響。同樣令人惋惜的是,印度並未重視和延續聖雄甘地的哲學和精神。

面臨挑戰

人口變化 富裕的亞洲國家和地區較之富有的西方國家面臨著更加巨大的人口挑戰。韓國、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新加坡在人口老齡化問題方面僅落後日本10年時間,而它們的生育率則處於更低的水平。人口學家暗示在未來十年中,隨著人們退休年齡的推遲和更多參加工作的女性,日本將會看到勞動力的適度增長。但是推遲的退休時間同樣出現在歐洲,那裡的出生率較高,而人口變化也較為緩和。因此,西方國家的相對經濟衰落應該慢於東亞國家。

人口變化

執政及收入分配 中等收入的亞洲國家,包括中國,擁有更多的挑戰。這些國家是否可以轉變成為已開發國家;這一夢想已經遠離了拉丁美洲。中國看似最有可能完成此種轉變,因為政府將資金投入高等教育事業,並且擁有儲備可以投入最新的科技。許多分析師相信至少在下一個10年內,這些做法可以推動7%的經濟成長,即便中國的勞動力處於不增長狀態。但亞洲開發銀行表示,成為已開發國家還需滿足另外兩項要求:良好的執政和更加平均的收入分配。該銀行分析師暗示,中等收入亞洲國家在這兩方面的表現不盡人意,一些國家的執政水平實際上有所下降。

執政及收入分配

中國的反腐鬥爭還未取得勝利,政府在經濟活動中的巨大角色可能阻礙創新。日本、韓國、中國台灣都是收入分配良好的例子,而亞洲其他國家則更像是拉丁美洲;拉美國家數十年以來被困在中等收入陷阱,部分原因是不良的收入分配和低水平的公共教育。這兩項不足在馬來西亞和泰國等國是顯而易見的。
如果希望出現需求的快速增長和高質量教育的普及,改善的收入分配將是必不可少的。中等收入亞洲國家在應對污染和氣候變化問題上做出的努力不足;地區性貿易的發展和對全球開放貿易市場的支持有利於亞洲國家。亞洲國家的人口情況各異,中國人口尤其迅速出現老齡化。
教育壓力 亞洲國家經濟成長的總體壓力更多會被南亞國家承擔,這些國家人口在2050年將占亞洲總人口數的45%。以人口總體教育水平評估,印度的排名位在亞洲各國中墊底,排名甚至低於巴基斯坦,遠遠落後與多數非洲和中亞國家。雖然孟加拉國較為貧困,該國卻已經在就業和婦女權益方面超過了印度和巴基斯坦。這一地區的儲蓄率遠遠低於東亞國家;此種情況將繼續存在,直至人口平均年齡大幅提高。

教育壓力

總體來講,亞洲仍擁有很多希望。但是來自其他地區的挑戰依然存在。在亞洲世紀到來之前,人們應該停止對它的討論;各國需要關注如何能夠使亞洲世紀成為現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