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亞毫米波天文衛星
- 外文名:Submillimeter Wave Astronomy Satellite
- 國家:美國
- 類別: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
概況,研製歷程,主要性能參數,
概況
“亞毫米波天文衛星”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顆天文衛星,史密松天體物理台和高達太空飛行中心的研究人員分別設計了其望遠鏡和探測器。主要任務是探測幸運的化學成分和含量(水分子、氧分子、一氧化碳和碳原子),以其結構和能量平衡方式,研究恆星、行星的形成過程。SWAS科學運行中心位於哈佛一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
SWAS於1998年12月6日搭載“飛馬座XL”運載火箭從美國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在觀測任務的前5年,SWAS獲得了1°×1°解析度的巨分子和暗雲核探測圖。2004年7月21日,SWAS衛星關機休眠,約1年時間後於2005年6月為觀測NASA的“深度撞擊”(Deep Impact)探測器與坦普爾-1(Tempel-1)彗星相撞而被重新啟動,工作了3個月,主要任務為觀測深度撞擊號探測器撞擊坦普爾1號彗星的效應。SWAS衛星最終於2008年2月1日停止工作。
研製歷程
亞毫米波天文衛星任務於1989年4月1日獲得批准。該項目始於任務定義階段,正式開始於1989年9月29日,並持續到1992年1月31日。在此期間,1990年6月8日,項目任務進行了概念設計審查,之後於1991年11月8日,進行了肖特基接收機和聲光光譜儀概念的演示。
該項目的發展階段是從1992年2月到1996年5月。亞毫米波望遠鏡於1992年5月13日進行初步設計審查,1993年2月23日進行了關鍵設計審查。波爾航太公司負責望遠鏡中組件的構建和集成。科隆大學於1993年12月2日將聲光光譜儀交付給波爾航太公司用於望遠鏡的整合,接著Millitech公司於1994年6月20日將肖特基接收機交付給波爾航太公司。波爾航太公司於1994年12月20日將完成的望遠鏡交付給高達太空飛行中心。1995年1月至3月,由高達太空飛行中心進行了太空飛行器和儀器的整合。1995年4月1日至1995年12月15日之間進行太空飛行器資格審查和測試。此後,SWAS被放置到1998年9月1日,進行發射準備工作。
主要性能參數
SWAS衛星質量283kg,直徑0.97m,採用三軸穩定姿態控制,具有38角秒的指向精度和小於19角秒的圖像跳動,設計壽命2年。衛星姿控系統由太陽敏感器、星跟蹤器、3個磁力矩器、4個動量輪、1個磁強計和3個陀螺儀構成。衛星天線為偏置饋源卡塞格倫天線,主反射面尺寸55cm×71cm。太陽翼面積3.4㎡,平均功率230W。蓄電池採用強化鎳鎘電池,容量21A·h。SWAS衛星運行在近地點637km、遠地點653km的近圓軌道上,軌道傾角70°,軌道周期97.6分鐘。
SWAS衛星搭載了2個雙外差式亞毫米波接收器,工作頻率490~550GHz。每年12月,SWAS返回發射之初的軌型;SWAS衛星在每軌運行期間可觀測3~5個目標,觀測目標範圍限於以太陽為中心的15°角以內。數據下傳採用S頻段,數據傳輸速率1.8Mb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