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級重型巡洋艦

亞歷山大級重型巡洋艦

亞歷山大級重巡洋艦地球聯邦(Earth.Fedration)在一年戰爭(UC.0079-0080)結束後開發的一級高性能宇宙戰專用重巡洋艦,該級艦性能十分優良,具有強大的艦炮火力的同時具有強大的ms運用能力,在艦炮火力和ms運用力上取得了兩者的平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亞歷山大級重型巡洋艦
  • 外文名:Alexandria Class
  • 性質:船艦
  • 拼音:xunyangjian
簡要介紹,建造背景,性能參數,設計特點和性能,戰鬥歷程,評價分析,

簡要介紹

其極具特色的艦體設計既有聯邦傳統大艦巨炮的風格,又吸收了吉翁軍姆塞級輕巡洋艦推進器與主艦體分離的特點,對比薩拉米斯級和麥哲倫級極大提高了安全性,該級艦史無前例的採用了極其寬大的彈射甲板和ms格納庫,可以提供最多12機標準體型ms的整備運用力,其史無前例的ms運用能力(聯邦在亞歷山大級之前的任何戰艦都沒有超過4機以上的ms運用力),中等偏上的裝甲防護,極強的炮戰能力,高速度,長續航力,高自持力,
使之成為了宇宙世紀眾多戰艦里性能最平衡,最穩定的強大戰艦,無論是奧古(AEUG)和泰坦斯(TITANS),都承認亞歷山大級是一級性能優良、戰力強大的戰艦。

建造背景

一年戰爭結束後,地球聯邦雖然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但裝備和人員都受到了極其嚴重的受損,地球聯邦軍急需重整軍力,以求鞏固其在地球圈內的控制力。
地球聯邦最早裝備的麥哲倫級戰列艦地球聯邦最早裝備的麥哲倫級戰列艦
U.C 0081年10月13日,聯邦中央議會通過軍備重建方案《聯邦軍再造計畫》。此時的聯邦宇宙軍高層,雖然認識到了ms重要性,但大炮巨艦舊思想的影響仍然存在。儘管如此,高層一致認為保持龐大規模的宇宙 艦隊對於震懾宇宙殖民地分離主義是必須的。因此在這一計畫中,新型戰艦的設計建造成為重中之重,新方案的第一步,對現有艦船進行改造,包括飛馬級兩棲攻擊艦的再設計(即後來的阿魯比昂號)以及現役的薩拉米斯級巡洋艦麥哲倫級戰艦的改造。
第二步就是開始新型戰艦的設計和建造,聯邦高層意識到:一方面,由於薩拉米斯級與麥哲倫級的規格相差過大,在實際作戰中的編組指揮都有困難。因此,建造一種介於兩者之間的艦船勢 在必行,這種艦船不但可以作為艦隊的主力艦,還能勝任小艦隊旗艦,分隊領艦。另一方面,一年戰爭中MS被廣泛使用,並已逐漸成為主要戰力。但當時的聯邦軍除了寥寥幾艘飛馬級,幾乎沒有可以為MS提供運載、維修和補給等綜合能力的戰艦,而且飛馬級造價昂貴,實驗意義濃厚,根本無法量產。珊瑚級重巡洋艦本身就是倉促應急的產品,進一步的改裝並不現實。因此,新型宇宙巡洋艦的開發便成為設計部門的新課題。 在這種背景下,為了迎合聯邦宇宙軍提出的“作為艦隊旗艦的指揮管制能力及炮火作戰能力”以及“作為運載母艦的MS使用能力”的雙重要求,亞歷山大里亞級重巡洋艦應運而生。亞歷山大級由聯邦老牌戰艦製造商,福克·威靈頓公司負責設計建造,該公司擁有豐富的宇宙艦船設計製造經驗和技術,薩拉米斯級輕巡洋艦和麥哲倫級戰列艦,以及之後的克拉普級巡洋艦和拉·凱拉姆級戰列艦,都是其得意之作。
飛馬級強襲揚陸艦飛馬級強襲揚陸艦

性能參數

亞歷山大級重巡洋艦亞歷山大級重巡洋艦
級別:亞歷山大移動圖類型:宇宙用重巡洋艦(Space CA)
設計生產商:福克·威靈頓公司
產地:地球聯邦軍月神2號基地(L3,side7)
所屬:地球聯邦軍(E.F.S.F),泰坦(TITANS)
長度:354m
寬度:138m
高度:84m
重量(推測):41500噸(輕載);58000噸(重載)
動力:米諾夫斯基核聚變反應堆+8具中型核子火箭引擎
裝甲:厚重,重點區域重點防護
火力:主炮,位於ms格納庫左右兩側上下對稱安裝的雙聯裝356mm50倍口徑MEGA粒子炮4座,出力15MW,位於兩側推進器側面的單裝356mm50倍口徑MEGA粒子炮2座,出力15MW;副炮,雙聯裝100mmMEGA粒子炮x4,單裝100mmMEGA粒子炮x4
續航力:地球圈,無限續航力;脫離地球圈,前往太陽系其他行星,需要艦隊補給艦伴航,補充生活物資和核火箭推進劑
ms整備運用能力:12機
ms最大搭載能力:18機

設計特點和性能

該艦種是聯邦第一種吸收吉翁公國(ZEON)的設計思想所開發的艦隻,在整體結構上能夠明顯地看出吉翁公國軍姆賽級輕巡洋艦的設計:推進引擎分開,與艦體中樞 部分分離。這種設計一方面在損害管制方面有很大優勢,在戰鬥中一部引擎受損後可由其他引擎繼續維持推進,受損部分在必要時也可以與艦體“切離”,減少對中樞部分的影響,極大提高了安全性;另一方面引擎的分離設計使本件在動力方面可以採用模組化建造方法提高建造速度,同時動力部分體積亦不再受到艦體寬度限制,可以裝配體積重量更大的高出力核火箭引擎,還可以多裝載燃料,既提高了速度又提高了續航力。
吉翁公國姆塞級輕巡洋艦吉翁公國姆塞級輕巡洋艦
武裝方面,按照最初的設計思想,亞歷山大里亞級的主要任務是“組成特殊任務單艦部隊”和“擔任分遣艦隊旗艦”,對單艦作戰能力的要求也比普通巡洋艦更高。 因此作為重巡洋艦,亞歷山大里亞級擁有出力達到15MW的雙聯356mmMEGA粒子炮4座和單裝356mmMEGA炮2座。炮火強度並不亞於麥哲倫級戰艦,正面齊射能力尤強,分布艦體各處的100mm副炮保證了火力的覆蓋面和防空能力。
該艦種的另一大特色在於前所未有強大的MS使用能力。在當時依然充斥著大炮巨艦主義的聯邦軍中,能夠達到炮火能力和MS使用能力的平衡實屬不易,而亞歷山大里亞級不僅做到擁有強大的艦炮火力,還具有更加強大的ms使用能力。龐大的艦體賦予了亞歷山大級巨大ms彈射甲板和格納庫,艦體上下兩個MS整備平台,四部ms彈射器,通常可以滿足兩個中隊12架MS的整備需要,這是當時其他戰艦所望塵莫及的,連專門作為MS搭載艦的飛馬級兩棲攻擊艦阿魯比昂以及日後的主要對手亞加馬都無法匹敵。
憑藉著革命性的結構設計、優異的作戰性能以及對不同戰局和任務的適應性,亞歷山大里亞級和紅極一時的阿魯比昂號一同被稱為聯邦歷史上最出色的宇宙戰艦。

戰鬥歷程

亞歷山大里亞級首艦亞歷山大里亞號於U.C 0082年底完成船體構建,次年正式服役,原本是要作為典禮艦參加U.C 0083年11月10日在金米島舉行的聯邦管艦式,結果由於工期延誤而耽擱,恰好避開了迪拉茲之亂。U.C 0083年12月4日,聯邦軍內部的地球至上主義者成立了精英組織——泰坦(TITANS)。作為新興組織的泰坦,很快相中了同樣是新銳艦的亞歷山大里亞級。在多哥斯 .基亞號建成之前,亞歷山大號一直擔任著泰坦斯艦隊總旗艦的角色,其他同級艦隻也都成為了各分艦隊或特別部隊的旗艦,包括著名的T3試驗部隊旗艦亞斯文號。在此後的格利普斯戰爭中,亞歷山大里亞級作為主力艦南征北戰,戰績斐然。
在實際使用中,亞歷山大里亞級經過改造,誕生出不同的衍生型號,分別是火力強化的哈利奧級和MS使用特化的倫巴第級。哈利奧級在亞歷山大里亞級的基礎上拆 除了艦橋後部對空武裝,並代之以Mega粒子炮,對艦火力進一步強化,然而日後的事實證明拆除對空火炮實非明智之舉。倫巴第級則對艦體進行了重新設計,艦 橋被移到了艦體底部,並拆除了大部分武裝,整體的規模也擴大了許多。這種奇怪的設計使倫巴第型成為了純MS搭載艦,可是由於過度的偏向運輸ms能力,喪失了艦炮使用的靈活性,反而失去亞歷山大級了原有的平衡性。
U.C 0088年,泰坦格利普斯戰爭中失敗,奧古在聯邦體系中占得上風,極具泰坦象徵意義的亞歷山大里亞級重巡洋艦停產,以單炮火力和MS使用能力都優秀的奧古系艦艇愛爾蘭人級取而代之。在之後的幾年中,殘存的亞歷山大里亞級逐漸退出現役。U.C 0093年,亞歷山大里亞級14號艦高蘭德號降為預備役。時光荏苒,43年後的U.C 0136年,聯邦軍開始著手對上個世紀的老舊艦艇進行現代化改裝,於是,這艘塵封多時的老艦終於脫胎換骨。安裝光束護罩、改進雷達系統、更新武裝和機動性 能、提高MS使用能力……一系列的改裝使得該艦最終成為神聖軍事同盟的主要戰力,參加了第二次贊斯卡爾戰爭,延續著亞歷山大里亞級重巡洋艦最後的輝煌。
UC0153年的高蘭德號UC0153年的高蘭德號
亞歷山大級一共建造了14艘,全部編入泰坦艦隊,在UC.0087-0088年,奧古和泰坦大決戰期間損失了數艘,在格利普斯戰役結束後,殘存的亞歷山大級相繼退役,封存,返廠拆毀。

評價分析

亞歷山大級是一年戰爭結束後,聯邦方面非常罕見的一級艦炮火力和ms運用能力達到巧妙平衡的戰艦,既具有強悍的炮戰實力,又具有強悍的ms運用能力,其356mm米加粒子炮威力十足,而且沒有射擊死角,尤以前向火力最為強大,可以集中10門主炮射擊,全艦火力與麥哲倫級相比毫不遜色,更難能可貴是在有如此強大炮火同時本級艦還具有不可思議的12機ms運載能力,當時聯邦軍的造艦思路受大艦巨炮主義的束縛,ms能力和大炮能力就是一對矛盾,亞歷山大級創新性的解決了這對矛盾,為聯邦軍提供了急需的具有強大ms戰鬥力戰艦。亞歷山大級艦內空間十分大,工作和居住都十分舒適,並且可以裝載大量生活和戰鬥物資,以及核火箭推進劑,能夠滿足長期維持戰鬥力的需要。
除此之外,該艦自動化程度高,所需艦員少,航速快,裝甲強,自持力強,具有2個月的連續作戰能力。
亞歷山大級的性能是如此的優良,堪稱uc歷史上少有的優秀戰艦。可惜生不逢時,趕上了聯邦軍內亂,被深深的烙上了極端組織--泰坦的印記,奪權成功奧古當然不會同意這給他們帶來過巨大壓力的戰艦繼續服役(況且奧古本身的戰艦性能也十分優良,裝備兩種規格和形制窘異的戰艦對後勤保障不利),如果它能在一年戰爭中出現,聯邦軍一定會如虎添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