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亞歷山大·阿雷克塞耶夫
- 外文名:Alexander Alexeieff
- 別名:亞歷山大·阿利克斯謝耶夫
- 國籍:法國
- 出生地:俄羅斯,喀山
- 出生日期:1901.08.18
- 逝世日期:1982.08.09
- 職業:動畫導演
- 畢業院校:沙皇海軍軍事學校
- 主要成就:針幕動畫
- 代表作品:《荒山之夜》
人物生平,個人作品,個人生活,
人物生平
亞歷山大·阿雷克塞耶夫是俄羅斯出生的藝術家,主要生活和工作在法國巴黎,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克萊爾·帕克(當時的一位藝術學生,美國人),被稱為針幕動畫的發明者。
1921年亞歷山大·阿雷克塞耶夫到達巴黎,在那裡開始接觸插圖和動畫的製作。在當地擔任Louis Jouvet、Georges Pitoeff、俄國芭蕾舞團、瑞典芭蕾舞團的服裝及舞台設計工作。之後自學版畫,成為著名的插畫家,為果戈里、普希金、杜斯托也夫斯基、愛倫波、波特萊爾、馬樂侯、莫洛亞等作家的書籍作插畫。
1932年,亞歷山大·阿雷克塞耶夫與妻子克萊兒·派克用他們所發明的針幕,將俄國作曲家穆索爾斯基的音樂交響詩《聖約翰的荒山之夜》拍成動畫。兩人於1933年共同完成了這部《荒山之夜》(Night on Bald Mountain),史上第一部針幕動畫。針幕動畫特有的詭譎氣息和亦靜亦動的變幻效果,完美還原了這部極富想像力的狂野之作。這部片子長只8分鐘,但透過流動的意象營造出懾人的氣氛,為後來的動畫發展奠下重要基礎。
所謂的針幕就是在金屬板上鑽出許多針孔(阿雷克塞耶夫夫婦的原針幕有24萬個針孔),把鋼針插入孔中,因為針眼深淺變化形成不同層次的陰影,呈現出線條與造型,然後逐格拍攝成動人心魄的影片。冰冷、堅硬的鋼板與鋼針,借著動畫藝術家的創意,利用針眼變化與燈光的設計,創作出動畫中的活潑、創意、幽默、想像力以及哲思,針版所表達出來的柔韌張力與意境是其它的動畫技巧所不可比擬的。這一技術可以實現一些傳統停格動畫所無法完成的特效,並且風格獨特、強烈。
針版材質是相當特殊的創作方式,因此針板動畫成為世界動畫史上的經典:因器材、工具昂貴,花費成本很高,而且工作過程細膩繁瑣,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投入許多的心力。動畫質量有著古典與貴族感,而其內容所呈現的種種觀念充滿啟發性歷久不衰。2001年法國安納西動畫影展特別在這位導演百周年紀念時,舉辦了這位導演的回顧展,同時展出他的平面作品,深獲動畫人士與一般觀眾喜愛。2006年6月在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上評選出的“動畫的世紀·100部作品”,《荒山之夜》位列第七名。
動畫電影《鼻子》是1963年根據果戈理的小說做的一個針幕動畫動畫短片。
1972 年,阿雷克賽耶夫和妻子克萊兒·帕克再次應邀回到 NFB 工作(1943 年,他倆曾為 NFB 拍攝過《路人/En passant》 ) 。此時的 NFB 已擁有了一塊標準 型號的針幕。兩位藝術家也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用於培訓電影人。諾曼·麥克 拉倫(Norman Mclaren)抓住這一大好機遇,拍攝了紀錄片《針幕/Pinscreen》。
個人作品
針幕動畫
《荒山之夜》 (Night on Bald Mountain,1933年)亞歷山大·阿雷克塞耶夫
《路人》(En Passant,1944年)
《審判》一片的序幕(The Trial,1962)(奧森韋爾斯拍攝)
《鼻子》 (The Nose,1963年)
《展覽會之畫》(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1972年)
《三個主題》(Three Themes,1980年)
個人生活
亞歷山大.阿雷克塞耶夫跟隨他的父親在君士坦丁堡度過了自己的少年時光,當時他父是一名軍事專員,在父親的影響下他就讀於沙皇海軍軍事學校。
亞歷山大.阿雷克塞耶夫是電影製作人亞歷山大·羅克韋爾(Alexandre Rockwell)的爺爺,並在他青少年時期指導他,對他的影響很大。
亞歷山大.阿雷克塞耶夫的第一任妻子是亞歷山大·亞歷山德羅·葛林奈維斯基(Alexandra Alexandrovna Grinevskya),一個聖彼得堡貴族的私生子,從小便被送到了法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