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斯立堂(亞斯立教堂)

亞斯立堂

亞斯立教堂一般指本詞條

亞斯立堂,又稱崇文門堂,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後溝胡同丁2號,始建於清同治九年(1870年),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重建,是美國衛理公會 ( 美以美會 ) 在華北地區建立的第一所禮拜堂,也是北京地區現存較大的基督教會建築。

亞斯立堂占地面積為8246平方米,為近代折中主義風格,現存兩組建築,一組建築為教堂大門, 另一組建築為教堂,堂內分為正、副兩堂,正堂設有四百多個座位,副堂有三百多個座位,中間有可以上下活動的閘板相隔,既可分開,亦可聯用。禮拜堂呈圓形,整體為木製雙層傘形結構。亞斯立堂原為教區主堂,是近代教會文化的實物遺存,對研究近代教會文化提供了實物基礎。

1990年2月23日,亞斯立堂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亞斯立堂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亞斯立堂
  • 地理位置:北京市東城區後溝胡同丁2號
  • 所處時代:清朝
  • 占地面積:8246 m
  • 保護級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6-876-5-3
  • 別稱:崇文門堂
歷史沿革,建築結構,主要建築,大門,教堂,歷史文化,文物價值,文物保護,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路線,

歷史沿革

清同治九年(1870年),亞斯立堂始建。
清光緒六年(1880年),亞斯立堂在原址擴建。
清光緒八年(1882年),亞斯立堂擴建落成。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亞斯立堂在義和團運動中被大火焚毀。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撥款重建亞斯立堂。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亞斯立堂重建落成。

建築結構

亞斯立堂占地面積為8246平方米,為近代折中主義風格,現存兩組建築,一組建築為教堂大門, 另一組建築為教堂,堂內分為正、副兩堂,正堂設有四百多個座位,副堂有三百多個座位,中間有可以上下活動的閘板相隔,既可分開,亦可聯用。禮拜堂呈圓形,整體為木製雙層傘形結構。

主要建築

大門

大門坐東朝西,立面3間,中間一間為門道,門道外立面用方壁柱和拱券裝飾,門道兩側為警衛室和門房,僅留一拱券窗。檐部用磚砌出突出椽頭和線腳,檐部以上為女兒牆,用突出的方柱頭和雉堞造型裝飾,建築灰磚清水牆面。

教堂

教堂地上一層,半地下一層,坐北朝南。平面為二個方形組成,形成兩個獨立空間,分成正、副兩堂,中間以活動木牆相隔,立面向南,大門在兩邊布置,立面中心是個巨大拱券窗,兩邊附兩個小券窗。大門在兩邊布置,均為拱券大門東部為主門廊,方形門廊上置一尖頂。教堂內部是木結構,木柱支撐三角桁架,主教堂上一座八角採光亭,亭檐下為採光窗,旁附有一個小八角採光亭。主立面和東西立面均置雉堞女兒牆,鐵皮屋頂。

歷史文化

  • 相關人物
約翰·衛斯理(1703年6月17日—1791年3月2日),18世紀的英國國教(聖公會)神職人員和基督教神學家,為衛理宗(Methodism)的創始者。1725年受聖公會會吏聖職。1726年被選為牛津大學林肯學院研究員。1735年應英國駐北美殖民總督邀請,與其弟查爾斯·衛斯理去喬治亞州傳教。1738年脫離國教,建立獨立的衛斯理宗教會。宣稱能取得“內心的平安喜樂”即是幸福。著書反對美國獨立戰爭。遺有《衛斯理日記》。

文物價值

亞斯立堂原為教區主堂,現仍保存有主教堂、同仁醫院、慕貞女中部分建築,是近代教會文化的實物遺存,對研究近代教會文化提供了實物基礎。

文物保護

1990年2月23日,亞斯立堂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5月25日,亞斯立堂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亞斯立堂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後溝胡同丁2號。
亞斯立堂

交通路線

  • 公交
北京市內乘坐29、63、103、104、957、專2路公車,在北京站西街站下車前往。
  • 捷運
北京市內乘坐捷運2、5號線,在崇文門站下車前往。
  • 駕車
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距離亞斯立堂3.8約千米,駕車約12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