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文化之後:對於當代青年文化的批判研究

亞文化之後:對於當代青年文化的批判研究

本叢書選取西方學術界有關青年文化研究的代表性著作,涉及芝加哥學派的越軌文化理論、伯明罕學派的儀式反抗理論以及後伯明罕時代的混雜認同理論等理論流派、研究模式和研究個案。

基本介紹

  • 書名:亞文化之後:對於當代青年文化的批判研究
  • 頁數:276頁
  •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 開本:16開
基本信息,《國外青年文化研究譯叢》,本書內容簡介,目錄,2致 謝,序 言 安迪·班尼特 基思·哈恩-哈里斯,第一部分 理論閱讀,第二部分 個案研究,

基本信息

書名:亞文化之後:對於當代青年文化的批判研究
24.2萬字
定價:35.00元

《國外青年文化研究譯叢》

叢書主要著力展現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有關青年文化的基本理論研究;第二,對“青年”作為一種文化政治力量而出現所作的歷史研究;第三,對文化傳媒和文學作品中建構的“青年形象”個案的研究;第四,西方學界對於中國青少年文化身份的研究。

本書內容簡介

本書是研究青年亞文化理論和個案的新近著作,包括“理論閱讀”和“個案研究”兩部分。前者試圖對在青年研究領域已經成為普遍分析模式的亞文化理論進行批判性再評價,涉及對亞文化理論的起源、伯明罕當代文化研究中心、後亞文化理論、亞文化爭論的批判性解讀。後者包含對青少年經常出沒的各種文化空間(酒吧、夜總會、臥室、網際網路等)和經常參與的各種文化實踐(社交聚會、穿著文身、泡吧上網等)所做的有趣剖析。

目錄

民間惡魔、身份認同還是儀式抵抗?——西方青年文化研究的歷史和多重視野
一、“青年文化”的發現史
二、芝加哥學派的青年亞文化研究
三、伯明罕學派的青年亞文化研究
四、“後亞文化”理論及研究
五、青年文化研究的未來

2致 謝

序 言 安迪·班尼特 基思·哈恩-哈里斯

亞文化理論的起源
亞文化理論和伯明罕當代文化研究中心
對伯明罕當代文化研究中心的種種批評
後亞文化理論
亞文化爭論的延續意義
注釋

第一部分 理論閱讀

第一章 文化、亞文化與社會組織 彼得·J·馬丁
文化、亞文化和社會學話語
韋伯和“各種集體實體(Collective Entities)概念”
集合概念的解構
反思“亞文化”
結論
第二章 碎片化的文化和亞文化 大衛·錢尼
亞文化與文化多樣性
變化著的文化形式
變化著的文化特徵
文化的碎片化
注釋

第二部分 個案研究

第三章 “這就像加拿大的縮影”:蒙特婁的場景音樂
傑夫·斯塔爾
對場景進行定位
蒙特婁
“衍生唱片”
結論
致謝
注釋
第四章 舞蹈的國度:青年亞文化理論再思考 本·卡林頓 布賴恩·威爾遜
舞蹈音樂和亞文化理論
觀點論辯
結論
致謝
注釋
第五章 遊客還是旅客?“亞文化”、自反性身份和新部族社交 保羅·斯威特曼
自反性和身份
新部族和新興的社交習慣(socialities)
遊客還是旅客?
結論
注釋
第六章 少女的“臥室文化”:編碼與分區 斯安·林肯
研究臥室文化
編碼和分區
20世紀90年代的臥室文化
創造臥室空間
編碼或者分區?
結論
注釋
第七章 平淡無奇的亞文化?全球極端金屬樂場景中的越界與世俗 基思·哈恩-哈里斯
極端金屬樂場景
日常生活與場景參與
世俗的邏輯
結論
第八章 青年的全球本土化生存策略:日常文化實踐中的空間、權力和交往 希拉蕊·皮爾金頓
另類現代性和亞文化理論
現代性、消費和選擇:“後-亞文化主義”的先決條件?
“革新派(Progressives)”和“正常人(Normals)”:全球本土化的生存策略
“革新派”
“正常人”
隱藏在風格之下:空間、權力和交往
結語
注釋
第九章 哥特場景和(亞)文化實物 保羅·霍德金森
哥特場景以及對伯明罕當代文化研究中心的異議
亞文化的替代詞
(亞)文化實物
自給自足(self-sufficient)與自我獨立(self-contained)?
結論
注釋
第十章 “七星酒吧”的“《巴菲》之夜”:“全球本土”層面的“亞文化”偶遇 格里·布魯斯蒂恩
亞文化群體都去哪兒了?
青年文化群體、區域性和遊戲空間
“虛構的場所”還是“所有人都認識你的地方”……
嚴肅的遊戲和空間
“公開承認自己的隱私”
時間、地點、主體性的重要性
七星變成了安格斯(TheAngas)
其他備選項:希爾頓酒店(The Hilton)和540酒館·高傑酒吧
白白忙碌一番?
結論
注釋
第十一章 虛擬亞文化?青年、身份認同與網際網路
安迪·班尼特
亞文化和網際網路
當代青年文化中的線上/離線連續性
作為一種創造性策略的虛擬亞文化
結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