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大納西信經

基督教權威性的基本信仰綱要之一,17世紀前一般都根據教會傳說,認為是4世紀希臘教父亞大納西同阿里烏派爭辯而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亞大納西信經
  • 特色基督教基本信仰綱要之一
  • 產生原因亞大納西同阿里烏派爭辯而作
  • 產生年代:4世紀
原文為拉丁文,內容和文體都和亞大納西其他作品極不相似。近代考證發現,該信經於4世紀末或5世紀初已流傳於高盧南部,後來才譯為希臘文,故亞大納西為該信經作者之說得以否定。全文共40句,分兩部分。前半肯定三位一體,父、子同體同性;後半強調基督的神、人二性,並以其降生、受難、復活、升天來證實道成肉身,與《使徒信經》相似。末附咒詛文。在西派教會流傳甚廣,天主教《日課經》規定每主日早禱時必讀。宗教改革後受到馬丁·路德及路德宗重視。英國聖公會將其收入《公禱書》內,英國以外的安立甘宗教會(如美國聖公會等)則多不收入。東正教會多不把它作為信仰標準。17世紀後才將其收入東正教禮文集作為附錄,但刪去“和子”一詞。
因為對三位一體教義提出最終的明確定義,亞大納西信經在基督教教義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亞大納西信經》聲明: ‘父是天主, 子是天主, 聖神是天主, 但不是三個天主, 而是一個天主。’……這三位同樣永恆, 地位平等, 都是自有永有、 無所不能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