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亞伯拉罕·林肯號航空母艦(英文:USS Abraham Lincoln CVN-72),是以帶領美國走過
南北戰爭 的第16任總統
亞伯拉罕·林肯 為名,是美國海軍第二艘使用這名字的船艦。第一艘以林肯為名的軍艦是1960年時下水的華盛頓級核動力彈道潛艇──林肯號(USS Abraham Lincoln SSBN-602)。在1988年2月13日下水,並在1989年11月11日進入服役狀態。
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 技術特點 設計特點
較新的幾艘“尼米茲”級航母(CVN72-CVN76)擁有較大的滿載排水量 – 102000噸。尼米茲級航空母艦舷長317米,寬40.8米。最大航行速度超過30節,全艦可容納艦員3184人(其中軍官203名)、空勤人員2800人(其中軍官366名)、通訊人員70人(其中軍官25名)。
作戰飛機
整個航空母艦上的空勤聯隊包含的作戰飛機如下:20架F-14D“炸彈貓”(可執行打擊任務的“雄貓”戰鬥機)、36架F/A-18“大黃蜂”、8架S-3A/B“北歐海盜”、4架E-2C“鷹眼”和4架EA-6B“徘徊者”、4架SH-60F和2架HH-60H“海鷹”直升機。根據作戰任務性質的不同,航母作戰聯隊中的機型配備也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1994年,美國入侵海地時,艾森豪號上搭載便是50架美國陸軍的直升機,而不是標準的航母作戰聯隊。飛行甲板長333米,寬77米,裝備4座升降機、4台蒸汽彈射器和4條攔阻索。航母可以每20秒彈射出一架作戰飛機。
飛彈
最近建造的幾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上都裝備雷錫昂公司製造的GMLS Mk 29型8管“北約海麻雀”艦空飛彈發射器。“海麻雀”飛彈的射程為14.5千米,採用半主動雷達末段制導。航母還裝備雷錫昂公司製造的“拉姆”飛彈系統,用於近程防禦來襲的反艦飛彈,包括掠海飛行的飛彈。
火炮
全艦共裝備4座雷錫昂/通用動力公司製造的20毫米“密集陣”6管Mk 15型近戰武器系統,該炮射速為3000發/分鐘,射程1.5千米。
對抗措施
“尼米茲”級航母的干擾誘餌包括4座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製造的Hycor SRBOC(超快散布艦外箔條雲)6管Mk 36誘餌發射器,可發射紅外干擾彈和金屬箔條;另外還有SSTDS魚雷防禦系統和AN/SLQ-25“水妖”魚雷對抗系統。
雷錫昂公司製造的AN/SLQ-32(V)電子戰系統擁有兩套天線,可以探測敵方雷達輻射信號,然後由系統分析敵雷達脈衝重複速率、掃描方式、掃描期和頻率等數據。系統識別出威脅和方向後,便可發出告警信號並啟動艦上的對抗系統。
作戰系統
航母的作戰數據系統採用Block 0或1戰鬥及高級戰鬥指示系統,通訊鏈路採用LINK 4A、11、14和16。“海麻雀”飛彈的武器控制由三台Mk 91 Mod 1 MFCS指示器管理。
感測器
對空搜尋雷達包括國際電話電報公司製造的SPS-48E 3-D,工作波段為E/F波段;雷錫昂公司製造的C/D波段SPS49(V)5雷達和Mk 23 D波段TAS雷達。對海搜尋雷達為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諾登系統公司製造的G波段SPS-67V雷達。
動力裝置
“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採用兩台通用電器公司製造的壓水核反應堆,驅動4台功率為260000馬力(194兆瓦)的渦輪機和四具槳葉。艦上還備有四台功率為10720馬力(8兆瓦)的柴油機,以備在緊急情況下使用。
性能數據 基本信息 艦種 航空母艦
亞伯拉罕·林肯號航空母艦 艦級 尼米茲級(5號艦)
動工 1984年11月3日
下水 1988年2月13日
服役 1989年11月11日
幾何數據 標準排水量 98,500噸
滿載排水量 104,000噸
全長 333米
317米(水線)
全寬 76.8米(甲板)
40.8米(水線)
吃水 11.3米
動力裝置 動力 2座A4W核反應堆
4軸
功率 260,000馬力
最高速度 35節
續航距離 基本無限
乘員 3,200人(軍艦)
2,480人(飛行聯隊)
艦載機 90架固定翼及直升機
武器裝備 服役動態 亞伯拉罕·林肯號航空母艦的建造契約在1982年12月27日由紐波特紐斯造船公司所取得,並於1984年11月3日安放龍骨。她在1988年2月13日下水,並在1989年11月11日進入服役狀態。
亞伯拉罕·林肯號航空母艦 1990年-1999年
林肯號於1990年9月移動到太平洋,她在西太平洋的首次部署就遇上了1991年5月28日爆發的海灣戰爭,隨即出發前往波斯灣。當林肯號朝向印度洋時,碰上當時菲律賓呂宋島上的皮納圖博火山(Mount Pinatubo)爆發,林肯號與其他23艘軍艦一同參與了撤離任務,從蘇比克灣海軍基地(Subic Bay Naval Station)撤離超過45000人至宿務島的港口。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在和平時期的軍事撤離任務。在撤離任務完成後,林肯號繼續前往波斯灣,進行事先的偵查任務和空中巡邏,以協助美軍和其他盟國部隊參與海灣戰爭。
在1992年初,林肯號參與支援南方守望行動(Operation Southern Watch),監視伊拉克南方的禁飛區。 1993年10月,林肯號前往索馬里的沿海地區,以協助聯合國在當地的人道任務。在4個星期里,林肯號的機隊在摩加迪沙的上空進行巡邏,以支援重拾希望行動(Operation Restore Hope)。
1993年4月28日,林肯號成了有史以來第一艘接納女性飛行員的航空母艦。並於1994年10月24日離開聖迭戈,開始進一步的更新訓練。就在隔天,該名女性飛行員卡拉·胡特格林(Kara Hultgreen),在駕駛F-14雄貓式戰鬥機降落時,由於引擎的故障和飛行員的疏失導致喪失動力而墜落海中而身亡。
1993年10月8日,“林肯”號開往非洲索馬里,協助聯合國的有關行動。大約有4個星期的時間,從“林肯”號上起飛的飛機不斷地在索馬里的首都摩加迪沙及其周圍地區的上空巡邏,支持地面部隊的行動。
林肯號的第三次部署開始於1995年4月前往波斯灣,再次協助南方守望行動。林肯號在1998年6月開始第四次部署任務,同樣是前往波斯灣協助南方守望行動。那三個月正逢波斯灣幾年來最熱的一次夏季,飛行甲板上的溫度據稱達到了攝氏66度。
在1999年,林肯號參與了幾次美國海軍的內部演習。接著再次前往波斯灣協助南方守望任務。在這次部署中,整個航空母艦戰鬥群獲得優秀單位嘉獎(Meritorious Unit Commendation)的表揚。同時林肯號由於良好的指揮而獲得了有名的阿萊·伯克獎(Arleigh Burke Award)。
2000年-2009年
當911恐怖攻擊事件發生時,林肯號正待在港口裡。在2002年7月20日林肯號前往支援持久自由行動(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並再一次支援了南方守望任務,之後林肯號前往訪問了澳大利亞的珀斯。在那裡林肯號接獲命令前往波斯灣參加美伊戰爭。在美伊戰爭中,林肯號的機隊進行了約16500次的飛行,並投射了160萬磅的彈藥。
林肯號於2003年5月返回聖迭戈,並獲得總統喬治·W·布希的參訪。林肯號在2004年10月15日再次出海。
當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發生時,林肯號正停留在香港,為了協助正在進行的國際性救濟和救援行動,林肯號前往受災嚴重的蘇門答臘西海岸以提供人道救援。
2005年1月中旬,在印尼政府拒絕讓林肯號的機隊進行空中訓練後,由於依據規定航空母艦飛行員必須在2至3周內進行至少一次飛行練習,林肯號離開了印尼。儘管已經處在公海,林肯號仍繼續為印尼提供人道援助直到2月4日。在33天的援助行動中,林肯號和其戰鬥群投遞了共570萬磅的援助補給品。
2010年-2011年
2010年9月,林肯號開始了它例行的在西太平洋和中東地區的部署。
2011年2月初,在中東地區的任務由卡爾文森號接替後,林肯號航母艦隊開始回航,2月14日和馬來西亞王家海軍聯合舉行了演習,2月16日抵達新加坡訪問,接待了新加坡和其他國家的3000多客人上艦參觀。同行的一艘飛彈驅逐艦舒普號則於2月15日來到位於澳大利亞西岸的弗里曼特爾港進行訪問。此時,另外一艘同屬美國太平洋艦隊的里根號航母正在加州外海訓練,也即將開始它在西太平洋和中東的部署行動。這樣,每隔兩到三個月,就有一個美國海軍航母艦隊由美國西岸出發,輪流前往東亞然後中東部署。它們在東亞主要進行港口訪問並和盟友的海軍舉行聯合演習。在中東(阿拉伯海)則有戰鬥任務,支持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軍事行動。2月22日,汶萊高級軍事代表團訪問了正在南中國海行駛的林肯號。3月6日,林肯號跨過國際日期變更線返抵東太平洋海域。3月10日,林肯號抵達夏威夷。3月14日,在長達6個月的部署即將結束的時候,載著約1000名林肯號官兵的家屬還有5000名官兵的林肯號航母由夏威夷出發,開始了老虎遊輪旅行。3月19日,林肯號航母抵達聖地亞哥,3月24日,回到母港即華盛頓州的艾弗雷特軍港。6月27日,林肯號短暫出海航行。7月13日,林肯號再次出海赴南加州外海訓練並參加在洛杉磯舉行的海軍周活動。
2011年12月7日,林肯號離開華盛頓州艾弗雷特海軍基地,它將赴東亞和中東環球巡遊,五個月後會抵達維吉尼亞州諾佛克軍港,接受長達五年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服役期中大修和核燃料重注工程。它在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角色將由尼米茲號接替。以往不同的是,卡爾文森號11月30日剛剛離開聖地亞哥也赴東亞和中東部署。兩艘航母的部署時間上似有重疊,雖然林肯號這次部署兼帶換母港。1月7日,林肯號抵達泰國林查班港訪問。1月19日,林肯號抵達阿拉伯海並和即將返航的斯坦尼斯號舉行了交接儀式。1月23日,林肯號航空母艦戰鬥群,通過荷姆茲海峽進入波斯灣。2月1日至5日,林肯號訪問巴林。
2012年-2013年
由於國會未能通過2013財年國防撥款法案,美國海軍已決定推遲“林肯”號航母的換料大修。
“林肯”號原計畫2013年2月中從
諾福克軍港 前往紐波特紐斯船廠,開始耗資33億美元、為期3年半的大修。
為進行這項工作,海軍在2013年9月底前(2013財年剩餘時間)需要投入15億美元。雖然國會在10月份為上半財年批准了9600萬美元,但這部分錢在3月已經花光,海軍不想在無法確定是否有錢開展工作的情況下將航母開到紐波特紐斯。
“林肯”號換料大修的嚴重延遲將打亂全年的航母部署安排。
2014年5月4日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導,美國海軍第5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林肯”號在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公司下屬紐波特紐斯船廠中安裝了一個長達26.8米,寬9.75米的島式上層建築,該工程屬於航母換料與綜合大修(RCOH)中幾個需要進行維修的大型結構之一,RCOH還涉及聯合攻擊戰鬥機(JSF)的檢修、航母飛行甲板、彈射器、作戰系統的現代化升級和以及艦橋的改裝。
美國海軍於2013年4月授予了紐波特紐斯船廠高達26億美元的成本加酬金契約,而換料與綜合大修屬於其中的一部分;該契約還包括為“林肯”號航母更換核反應堆以及航母上2300多個隔間、600個水箱和數百個系統的全面現代化升級。該航母在再次交付美海軍後還能服役25年, 核動力航母在其50年全服役期間至少要進行1次換料與綜合大修。
“林肯”號航母裝備了3座雷聲公司的GMLS MK29八聯裝“海麻雀”防空飛彈發射系統,其最高航速可以達到30節,最大能容納6000多人。按計畫“林肯”號航母將在2016年重新交付美國海軍,屆時其裝備水平將在處在眾多“尼米茲“級航母中的前列。
2017年5月13日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5月10日發表題為《“林肯”號成為美國海軍首艘能夠搭載F-35C隱形戰機的航母》的報導稱,美國“亞伯拉罕·林肯”號(CVN 72)航空母艦四年多以來首次重返大海。
在完成換料綜合大修後,這艘十萬噸級的龐大軍艦正在進行海上試航。一艘航母的使用壽命為50年,在服役25年時會進行一次換料綜合大修。經過四年多的大修,“林肯”號成為美國海軍艦隊中第一艘能夠搭載洛克希德-馬丁公司F-35C聯合攻擊戰鬥機的航母。
換料綜合大修不是普通的大修——差不多相當於將航母重造了一次。據美國海軍說,“林肯”號的此次換料綜合大修總共完成了逾250萬個工時的工作,包括更換它的兩個核反應堆、升級基礎設施、改造作戰系統和升級航空聯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