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歷程
亞丁從事海運和貿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在被
羅馬帝國征服之前,亞丁一直處於
希木葉爾王國的統治之下。希木葉爾王國於公元前三世紀至公元前一世紀之間,吞併了
阿拉伯半島南部的幾個著名的古國,包括
薩巴王國、
哈德拉毛王國等,建立起一個統一的、以耕種為主、同時從事小規模對外貿易的農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亞丁港一直是非洲東部與地中海沿岸地區進行海外貿易的重要樞紐。希木葉爾王國出產的
乳香、
沒藥,和非洲東部的象牙,都是羅馬帝國最青睞的商品。
公元前24年,亞丁被
羅馬人占領,之後又被
波斯軍隊征服。
公元630年,穆罕默德光復麥加後,亞丁開始皈依伊斯蘭教,進行
政教合一的伊斯蘭統治。
1517年,土耳其人將整個葉門併入
奧斯曼帝國版圖。
17世紀初,爆發人民起義,奧斯曼帝國軍隊被趕走。
1839年,亞丁又被英國殖民者占領,淪為英國殖民地長達一個多世紀,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亞丁建成了燃料煤倉庫,為過往的
蒸汽機輪船添加燃料。
1847年,亞丁港建成了第二座海關大樓。
1850年,亞丁被宣布為“
自由港”,這極大地促進了亞丁的貿易發展。
1867年,亞丁登記人口達到17564人。其中,三分之一來自亞丁省和葉門內地,三分之一來自已衰落的摩卡港,還有三分之一來自
埃及、伊朗、印度、索馬里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當時亞丁的人口,除了在港口工作之外,其他絕大多數人都是以咖啡業為生,他們從事咖啡的加工、運輸和貿易。
1855年,又建成了新的貨運碼頭。
1870年,亞丁港在紅海沿岸的港口中第一個建立了電報局,使亞丁的商人能夠第一時間獲得世界各主要港口的貨物信息。
1931年,建成了四個加油泊位,同時把港口和進港航道都疏浚加深至9.5米。
1954年,亞丁煉油廠建成。
1967年,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成立,亞丁被定為首都。
1990年5月22日,阿拉伯葉門共和國和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宣布統一,成立葉門共和國,亞丁城成為亞丁省首府。
2003年6月5日,亞丁港務局長同薩萊諾港務局長共同簽署了亞丁港與薩萊諾港結為姊妹港協定。
2008年7月,杜拜港口國際集團與葉門政府簽署合作協定,從2008年起投資2.2億美元,對碼頭進行綜合開發,包括新建貨輪泊位等。預計到2012年,港口的年吞吐能力將達到150萬標準箱。
2009年11月,在亞丁投資大會上,亞丁港務局主席在發言中表示,亞丁港正在研究航道和泊位的加深項目,以滿足大型貨輪以及新一代貨櫃船的停靠條件。也方與杜拜港口國際集團的合作進展順利,港口國際集團將進一步加大在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並提供相應的配套設備。
在2009年的亞丁投資大會上,亞丁港的開發已經被列為重點項目。
2014年9月4日,葉門交通部部長瓦伊德·巴扎比博士2日在薩那主持召開了亞丁港灣發展公司董事會會議,會議討論了亞丁港發展相關一些問題,研討了提高貨櫃運作的途徑和行銷計畫,包括未來階段亞丁港發展的技術、運營準備工作。
2015年3月29日,中國海軍第十九批護航編隊臨沂艦抵達葉門亞丁港,幫助準備撤離的中國同胞進行安全檢查。
2015年4月2日,葉門局勢進一步惡化,臨沂艦受命再次靠泊亞丁港,撤離225名外國公民。
區位環境
氣候條件
亞丁港屬熱帶沙漠性氣候,常年處於副熱帶高壓和信風控制之下,氣候炎熱乾燥。熱季為每年5月至9月,平均最高氣溫達41.8攝氏度,歷史上最高曾達到45.7攝氏度,涼季氣溫最低17.5攝氏度。亞丁港雨量稀少,一般集中在每年年初,年均降雨量94.7毫米。5月至8月間會出現沙暴,能見度差。
位置境域
亞丁港位於亞丁半島和小亞丁半島之間,亞丁半島的Shamsan山(海拔553米)和小亞丁半島的Muzalqam山(海拔374米)像兩條手臂,把亞丁港保護在中間,不但防止了大浪沖入港口,也阻止了來自東北和西南方向的季風,港內風平浪靜,一年四季船隻都可以順利通行和停靠。亞丁港的水域面積大約為70平方公里。港口由外港、油港和內港三部分組成。
硬體設施
亞丁港由外港、油港和內港三個部分組成,三部分功能各不相同。
(一)、外港
外港主要是供船隻拋錨停泊的區域,航道深度為16米,錨地的深度為6米至20米。
(二)、油港
油港位於小亞丁半島的東北部,與亞丁煉油廠相鄰,建有四個泊位,既能夠為過往船隻加油,又能夠停靠萬噸級油輪,航道深度14.7米,泊位深度為11.6米至15.8米。油港有海底燃料油管道從岸上直通至泊位,能同時為15艘海輪加油上水。亞丁煉油廠日精煉能力已達到近10萬桶,產品不僅供葉門消費,而且大量出口。
(三)、內港
內港位於亞丁半島西北部,包括老港、新建的亞丁貨櫃碼頭和馬拉多功能碼頭。
1、老港建有9個橫靠泊位、6個浮塔和3個加油泊位,航道深度15米,泊位深度為5.5米至11.9米。
2、在老港的北側,就是新建設的亞丁貨櫃碼頭,碼頭長700米,深16米。碼頭內有兩個長350米的貨櫃泊位。1999年,安裝了四台跨度52米、起重能力40噸的高架移動起重機。碼頭占地面積約35公頃,貨櫃存放能力達到10000個標準箱。碼頭內有獨立的14兆瓦發電站、海水淡化廠和污水處理廠。
3、貨櫃碼頭東面,有航道連線,可直達馬拉多功能碼頭。多功能碼頭長750米,有四個泊位,可以停靠貨櫃貨輪、普通貨輪和散裝貨輪,泊位深度為11米。1993年和1995年,多功能碼頭安裝了兩台跨度38米、起重能力40噸的高架移動起重機,大大提高了貨櫃搬運的效率。碼頭占地面積約7公頃,可以存放852個標準貨櫃。1999年,又建成了麵粉廠和5000噸容量的倉庫,可以把小麥直接加工成麵粉裝船。
4、內港之中還包括一個漁港和一個修船廠。漁港內有冷庫、製冰廠和水產品加工區。修船廠擁有兩個船塢,其中包括一個1500噸級的浮動船塢,可以維修大型船舶。
運營情況
2004年第一季度,亞丁港共卸貨(主要是食品和建材)79.8萬噸,出口4.1萬噸。
亞丁港的進出港的各種船隻總量大約在2000艘左右。其中貨櫃船約占三分之一。2007年以來,進港停靠的貨櫃船數量呈現出下降的趨勢,2008年比上一年下降17.0%,2009年與上年相比繼續下降,下降幅度約為5.6%。
2009年,馬拉多功能碼頭的貨櫃吞吐量達到6.4萬個標準箱,比上一年略有增加,增加幅度為6.7%。自由區貨櫃碼頭從2008年的43.2萬標準箱降至28.9萬標準箱,下降幅度達到33.1%。馬拉多功能碼頭貨櫃吞吐量總計為35.3萬標準箱(TEU),比2008年下降了約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