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陘晉劇是晉劇的一個流派,唱腔剛柔並舉,融合了河北梆子的剛,又有山西梆子的柔,所用的語言接近國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井陘晉劇
- 批准時間:2011年
- 申報地區:井陘縣
- 所屬分類:晉劇
井陘晉劇是晉劇的一個流派,唱腔剛柔並舉,融合了河北梆子的剛,又有山西梆子的柔,所用的語言接近國語。
井陘晉劇是晉劇的一個流派,唱腔剛柔並舉,融合了河北梆子的剛,又有山西梆子的柔,所用的語言接近國語。歷史淵源19世紀中葉,晉劇由山西傳入與其接壤的井陘縣,這門中國傳統戲劇藝術在此枝繁葉茂,經數十年融合,形成獨特的風格,井...
井陘晉劇團始建於1952年。建團以來,一直昌盛,在晉冀大地享有盛譽。劇團現有演職員72人,其中國家一級演員1人,二級演員2人,三級演員8人,是一個陣容強大、行當齊全、素質較高、作風過硬的演出團體多年來,該團上山下鄉,服務基層,...
晉劇是井陘戲劇的第一劇種,廣泛流傳在西部、中部地區。據1984年底統計,全縣晉劇團發展到129個。如桃王莊鄉材。燈光布景,文武帶打。經常濱出的劇目有《打金枝》、《薛剛反唐》、《鍘美案》,自編的現代戲有《搬家》、《一封電報》、...
晉劇,漢族地方戲曲,山西四大梆子劇種之一,又名山西梆子。因產生於山西中部,故又稱中路梆子,也稱為“中戲”,外省稱之為山西路梆子,主要流行於山西中、北部及陝西、內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區。晉劇特點是旋律婉轉、流暢,曲調柔美、圓潤...
《國家級非遺井陘晉劇及傳承人欒德寶研究》是2023年河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國家級非遺井陘晉劇及傳承人欒德寶研究》內容分為八章,分別為:晉劇傳入井陘、晉劇在井陘的傳播與發展、井陘晉劇的形成、井陘晉劇湧現出的著名藝人...
紀錄井陘人文歷史的五集大型專題片《太行古陘》將於9月23日至27日17點30分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重播在每晚11:30分第一次,次日早晨五點第二次,次日上午十點第三次。分集劇情 第一集 古道滄桑 晉劇《井陘口》是一部發生在西漢...
2008年評為二級文化館,2016年評為一級文化館,是河北省基層文化先進單位,石家莊市先進文化館,井陘縣文明單位。地理位置 非遺傳承 2019年11月12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井陘縣文化館獲得“晉劇、井陘...
井陘晉劇團演出的《五龍聖母》,是根據當地傳說改編的,也是廟會期間的必演劇目。龍母文化體現出的核心內涵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而龍母的最大功德就是護國佑民、澤被蒼生。長崗五龍聖母傳說、獨特盛大的接龍母儀式、五龍民俗文化、龍母...
欒德寶,男,漢族,河北省井陘縣人,晉劇傳承人。2018年5月,確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評審意見 欒德寶在長期演藝生涯中,較為全面掌握了晉劇丑角的表演技能、技巧,並自創“小翻鑽板凳”等表演動作,...
許志林 (1915年一1991年),中國戲劇演員。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盂縣、平定、井陘一帶的戲劇舞台上出現了一位人稱“抓心旦”的晉劇男旦角藝人此人扮相嫵媚俏麗,唱做技藝誘人所以走一處紅一處,傾倒不少觀眾尤其是婆媳妯娌爭相觀看,留下...
荊玉璽山西省平定縣人,1944年出生於梨園世家,其父親荊瑞銑是河北省井陘縣晉劇團創始人之一,主攻青衣人送藝名‘甲子旦’(農曆甲子年生),既是父親也是他的啟蒙老師。受父親的影響1956年(12歲)國小畢業後就考入了井陘晉劇團主攻...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8 4—1 石家莊評劇 石家莊評劇一團 9 4—2 井陘晉劇 井陘縣 10 4—3 贊皇絲弦 贊皇縣 11 4—4 北紀城秧歌戲 靈壽縣四、曲藝(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2 5—1 趙縣梅...
李志兵 ,男,演員,出生於河北井陘,2017年參演電影《村戲 》。人物經歷 2017年參演電影《村戲》。《村戲》中奎瘋子的扮演者丑角演員李志兵與扮演奎瘋子媳婦的刀馬旦演員呂愛華,兩人皆為井陘路德晉劇團演員,在謝映的現場,兩人低調地站在...
14 晉劇(井陘縣) 井陘縣 欒德寶 男 67 15 晉劇(井陘縣) 井陘縣 於拉榮 女 69 16 莊子頭絲弦 井陘縣 王考文 男 63 17 莊子頭絲弦 井陘縣 高鳳喜 男 63 18 評劇 市評劇一團 袁淑梅 女 43 19 北紀城秧歌戲 靈壽縣 閆平...
南橫口村戲劇劇種為晉劇,傳統晉劇劇目有《千里送京娘》、《青英征南》、《拾手鐲》、《殺廟》、《汾河灣打雁》、《斬黃袍》等。旅遊信息 交通 南半部分線路指示牌:1.牌樓入口:一樁五牌,分別指向獅子門(雙面)、南寨碼頭(雙面...
02—0037 何錫權 男 漢 64 石家莊井陘縣 石家莊絲弦 02—0038 欒德寶 男 漢 68 石家莊井陘縣 晉劇 02—0039 於拉榮 女 漢 70 石家莊井陘縣 晉劇 02—0040 袁淑梅 女 漢 44 石家莊市 評劇 02—0064 梁素霞 女 漢 51 石家莊...
加強石家莊市評劇、新樂伏羲祭奠、井陘晉劇、無極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大力發展西柏坡紅色旅遊,駝梁-五嶽寨-天桂山、嶂石岩等綠色旅遊和正定古城、趙州橋、秦皇古驛道等古蹟文化旅遊,推進文化資源向旅遊產品轉化,建設文化旅遊精品。
并州(太原)師教,50來人,主要戲劇有《明公斷》、《乾坤帶》、《串龍珠》、《雙官告》、《牧羊圈》、《十五貫》、《打金枝》、《空城計》、《回荊州》等20餘場,道具服裝齊備,演技超群,在三晉大地小有名氣,為井陘縣晉劇班始祖...
新編歷史晉劇《背水一戰》(河北井陘縣晉劇團)大型現代婺劇《雞毛飛上天》(義烏市婺劇團)滬劇《紅與白》(上海長寧滬劇團)蒲劇《三義亭》(永濟市蒲劇團)新編歷史晉劇《清明》(陽泉市晉劇團)滬劇《新喜盈門》(上海勤怡滬劇團)...
2001年我和李春庭、李冬庭,辦起晉劇班子,學了兩場折子戲。2002年因學生少,不能成立拉花隊,我們就在戲的基礎上召集中年婦女學起了拉花,當年在本村和其它友村進行演出受到民眾的好評。成就及榮譽 2005年正月十六日在井陘縣演出榮獲...
162 IV-18 晉劇 河北省井陘縣,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164 IV-20 北路梆子 山西省大同市 170 IV-26 大平調 山東省成武縣,河南省濬縣 171 IV-27 越調 河南省鄧州市 172 IV-28 京劇 江蘇省演藝集團、江蘇省淮安市 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