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滎

五輸穴名。指五輸穴中的井穴和滎穴。《素問·水熱穴論》:“冬取井滎。”張隱庵註:“夫井,木也,木生於水,故取井木以下陰氣,易使其發生而上逆也;滎,火也,故取滎穴以實陽氣,乃助其伏藏也。蓋冬令閉藏,以奉春生之氣,故冬取井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井滎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概念:五輸穴中的井穴和滎穴
解讀,中醫套用,

解讀

“井滎”就是指五輸穴中的井穴和滎穴。
十二經脈在肘膝關節以下各有稱為井、滎、輸、經、合的五個腧穴,合稱“五輸穴”。有關記載首見於《靈樞·九針十二原》:“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輸、所行為經、所入為合”。
古人把經氣運行過程用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的變化來形容,把五輸穴按井、滎、輸、經、合的順序,從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井”穴多位於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頭,是經氣所出的部位,即“所出為井”。
“滎”穴多位於掌指或跖趾關節之前,喻作水流尚微,縈迂未成大流,是經氣流行的部位,即“所溜為滎”。
其中六陰經的井穴屬木,滎穴屬火;六陽經的井穴屬金,滎穴屬水。“經脈-井穴-滎穴”的對應關係是:手太陰肺經-少商-魚際;手厥陰心包經-中沖-勞宮;手少陰心經-少沖-少府;足太陰脾經-隱白-大都;足厥陰肝經-大敦-行間;足少陰腎經-湧泉-然谷;手陽明大腸經-商陽-二間;手少陽三焦經-關沖-液門;手太陽小腸經-少澤-前谷;足陽明胃經-厲兌-內庭;足少陽膽經-竅陰-俠溪;足太陽膀胱經-至陰-通谷。

中醫套用

臨床上常用井穴用來治療神志昏迷,用滎穴用來治療熱病。
冬取井滎
《素問·水熱穴論》提出了“冬取井滎”的觀點。
文中對此解釋道:冬天水氣開始當令,腎氣開始閉藏,陽氣已經衰少,陰氣更加堅盛,太陽之氣伏沉於下,就見不到盈滿充實的陽脈了,所以針刺要取陽經的“井”穴以降其陰逆之氣,取陰經的“滎”穴以充實陽氣。因此說:“冬取井滎,春不鼽衄”,就是這個道理。
按四時所主之氣,冬令當受寒邪。此時人體陽氣伏沉,陰精閉藏,若受陰寒之邪,則擾動在下之陽氣與陰精上逆。但冬令陽氣陰精當伏藏於下,不當浮越於上。陽氣過於浮越,則陰精隨之消亡,至春天反而造成陰精不足,火勢上炎則為鼽衄之症。若能在冬天及早治療,不使陽氣浮越,到春天就不致發生鼽衄之症了,針刺井滎的目的就在於此。《素問·生氣通天論》、《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皆云:“冬傷於寒,春必病溫”,《金匱真言論》云:“冬不按蹻,春不鼽衄”,也都是這個道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