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翠綠茶製作技藝

井岡翠綠茶製作技藝,中國江西省吉安市井岡山市傳統技藝,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主要價值,保護措施,

簡介

井岡翠綠茶製作技藝主要在井岡山桐木嶺,茨坪、黃坳、下七等地流傳。其製作工藝傳統,流程複雜,標準精細,是傳統手工制茶的典型之一。井岡翠綠茶生產約有600多年的歷史。其前身是“石姬茶”。石姬制茶經驗豐富、技藝精湛,從茶葉採摘到加工成品全部由手工完成,其核心技術一直在桐木嶺石氏一族世代傳承。清嘉慶皇帝下江南品償到此茶,大加讚賞,選為貢品並以產地正式命名為“井岡翠綠茶”。

歷史淵源

井岡翠綠茶源於“石姬茶”。關於石姬茶,在井岡山流傳著一個古老的《石姬茶傳說》。言道:石姬本是天上玉皇大帝的一名侍女,一次隨玉皇大帝雲遊各地仙山,來到井岡山上空。石姬一時被風景如畫的井岡山所陶醉。當玉帝命其奉茶時,竟然一分心,失手將玉杯打碎。玉帝大怒,將她貶下天庭。石姬從彩雲中飄落到了井岡山,見這兒山清水秀,民風淳樸,便決心留在這裡,並與當地老表一塊栽培新茶。她采山嵐之精華,集雲霧之瑞氣,辛勤澆灌,精心侍弄,功夫不負有心人。數年之後,終於培育出一種有濃濃仙味的新茶,當地老表就叫它“石姬茶”。石姬茶“的栽培和焙制方法也在當地代代相傳。
據考證,石姬確有其人。據《龍泉·風物》記載,井岡翠綠茶產生於元末明初。當年石姬為躲避仇家追殺,從廣東遷至井岡山桐木嶺一帶,以手工製作茶葉為生。製成的綠茶以色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而著稱,取名為“石姬茶”。
較長一段時期內,石姬茶由於茶樹種植面積不多,製作茶葉產量很少,加上交通不便,運輸困難,淪落在深山谷地無人問津。直到清代嘉慶年間,皇帝下江南品嘗到此茶,才以產地正式命名為“井岡翠綠茶”,並選為貢品,供皇室享用。此後製作井岡翠綠茶的核心技藝一直在桐木嶺石氏一族世代傳承,至今已600餘年。
井岡翠綠茶的製作技藝在傳承發展過程中,經歷過幾個重要的階段。元代用蒸青法,生產出“蒸青散茶”;到了明代,井岡翠綠茶製作技術日趨成熟,由蒸青法發展為炒青法,生產出“炒青散茶”。
清代井岡翠綠茶生產得到長足發展。其時,井岡山有李、劉、黃等幾個大戶人家的制茶作坊頗具規模。石氏井岡翠綠茶世家更是日見繁榮,僱請了20多名長工。當時井岡山的桐木嶺一帶種茶制茶農戶日益增多,於是,許多新老茶農開始向周邊城鄉發展。

基本內容

第一、相關製品:
相關製品為成品茶葉。
井岡翠綠茶按乾燥方法不同,分為炒青茶和烘青茶。炒青翠綠茶分為長炒青、圓炒青和扁炒青,外形條索細緊圓直,香氣清雅,滋味醇和,湯色清澈明亮碧綠,葉底嫩綠明亮。烘青翠綠茶分為條形、片形和針形,外形條索紉緊勻直,香氣清芬,湯味鮮爽而不濃澀,葉底黃露嫩勻。現井岡山茶廠主要生產“佳樂”牌一級春茶、“佳樂”牌二級春茶、“佳樂”牌二級夏茶、“佳樂”牌三級夏茶、“佳樂”牌二級秋茶、“佳樂”牌三級秋茶等。
第二、相關作品:
⑴、《石姬茶的傳說》:(見“歷史淵源”文字第一段內容)。
⑵、《請茶歌》:上世紀中頁創作的著名江西民歌,於全國範圍廣為流行和傳唱。

基本特徵

井岡翠綠茶的製作有獨到之處,從採摘時間、採摘方式方法、採摘後的存放地點、時間,以及茶葉的分檢、炒青等十多道製作工序,都有精巧的工藝。茶葉製作後,具有外形美觀,色烏顯毫,香高味醇,針線條一般的緊細秀麗。泡後色澤翠綠、新鮮、香氣馥郁,湯色黃澤明亮,滋味清醇,葉底翠綠朝下,開始芽尖沖向水面,懸空豎立,然後徐徐下沉杯底,三起三落。泡後葉片豎成傘形,清澈見底。

主要價值

以井岡山翠綠茶製作技藝生產的井岡翠綠茶,外形條索秀麗,色翠嫩綠油潤,香氣鮮爽持久,味濃醇厚甘甜,湯色清澈明亮,且富含多種維生素,具有提神作用,含有蛋白質、多種糖分、芳香油、維生素、植物性色素和酶等,因此,有提神解倦、利尿滅菌、去熱消食、解毒的功能。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是我國綠茶系列中的知名品牌。

保護措施

新中國成立後,井岡翠綠茶生產有了很大發展,1950年,桐木嶺茶農為解決生計,由石氏家族牽頭,建起公私合營的“桐木嶺茶葉廠”,但因資金不足,原料短缺,產品銷售困難,不久宣告停產。1958年,轉為地方國營企業,更名為“茨坪茶廠”,1982年,經吉安行署有關部門批准,正式改名為“井岡山茶廠”。2001年,“井岡山茶廠”改制為民營企業,生產上了一個新的台階。井岡山茶廠沿用最古老、最原始的手工制茶工藝生產的“佳樂牌”井岡翠綠茶,是無蟲害無污染的綠色食品,在國內國際市場上享有很高的聲譽,主要銷往北京上海山東等地,還出口美國東南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