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子舟

男,漢族,1930年生,重慶市郵政局離休幹部。重慶作家協會成員,作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井子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30年
代表作,尋找革命烈士事件,

代表作

長篇小說《隱形孤膽》、《西方欲曉》、《情魂》等。

尋找革命烈士事件

重慶晚報記者冉文丁香樂
兩位為解放重慶而犧牲的烈士忠骨埋在異鄉已58年,方華萌、井子舟老人多方查證後得知其姓名籍貫,但對其他情況卻一無所知
2008年11月27日,重慶市解放59周年紀念日。
11月26日,當地光彩學校百餘名師生到巴南區界石鎮武新村張家山和接龍鎮碑埡村和平橋,向為解放重慶而犧牲的烈士敬獻花圈,《重慶晚報》記者隨同採訪。在這裡,他們遇到了已85歲高齡的方華萌。
方華萌是巴南區接龍鎮人,1949年重慶解放後,曾任巴縣太平鄉第一任鄉長。為了查證解放重慶兩位烈士的身份,他已奔波了58年。
方華萌老人最終確認,兩位烈士分別來自山西、河北,但他們的家鄉具體在什麼地方還是個謎。《重慶晚報》記者得悉這些情況後,與本報及《河北青年報》,在晉冀兩地發起了尋找烈士家屬的活動。
英烈姓名被杜撰
碑埡村和平橋,一座小小的荒墳前,一塊被風雨剝蝕得斑斑駁駁的石碑上,寫著“李樹清烈士永垂不朽”。
史料記載,1949年11月26日夜,二野大軍由南川出發,前去解放重慶。先頭部隊途經太平鄉時,突然遇到國民黨地方武裝襲擊。雙方發生激戰,解放軍一死一傷。戰鬥結束後,部隊將死者埋葬在太平鄉的一處空壩上,然後用擔架抬起傷者,急行軍離開。隊伍離開時沒有立下墓碑,也沒留下部隊番號、死者姓名和籍貫等信息。
1958年,當地修築公路時,太平鄉政府將該烈士墓地遷建,並立了墓碑,烈士名字被刻為“李樹清”。
那么,李樹清之名是怎么來的?據老人們回憶,當時本地有一位巫婆,經常說犧牲的那位解放軍戰士顯靈,並拔取墳旁青草熬水給人喝,稱能消災治病。巫婆還稱,犧牲的解放軍是個連長,名叫李樹清,此說法在當地廣為流傳。據此,遷建墳墓時,烈士姓名被認定為“李樹清”。
老鄉長58年探尋不停歇
方華萌說,1949年時,他就注意到在太平鄉犧牲的那位解放軍戰士無名無姓,但當時太忙太亂,根本無暇去搞清楚。
1950年正月廿三,方華萌21歲的弟弟方仁智在剿匪中犧牲,弟媳當時剛剛懷孕7個月。目睹弟弟一家的悲壯,他想起了那位連名字都沒留下的解放軍,心裡更感悲痛,遂發誓要查清烈士的身份。
他曾四處托人查詢當時解放太平鄉部隊的去向,但由於沒有部隊番號,且重慶解放後部隊多次整編,當時的情況早已無法查找到。
1984年,方華萌退了休。隨後,儘管他多方尋找線索,但希望卻越來越渺茫。轉眼到了1998年4月,《中國老年報》組織通訊員到北碚縉雲山培訓,方華萌作為顧問受邀前往。會議上,他結識了重慶市郵電局離休幹部井子舟,兩人一番交談後,方華萌喜出望外。
原來,井子舟曾在二野103團3營當班長。聽說方華萌曾擔任太平鄉首任鄉長,井子舟立即向他打聽犧牲在太平鄉的一位戰士的情況。井子舟出示的一封信中提到,當晚在太平鄉有一名解放軍戰士犧牲,一名重傷。那封信是103團1營副排長崔憨德於1997年4月10日從石家莊寄來的,請求身在重慶的井子舟設法查明。
隨後,井子舟開始廣為聯繫戰友,進一步尋找當年死傷者的信息。1998年5月7日,好訊息傳來,原103團戰友趙存勇從安徽來信說,當時途經太平鄉的是103團先頭部隊,犧牲者名叫汪福根,班長,山西籍;重傷者名叫劉文友,班長,河北籍。劉文友被抬走後不久便犧牲了,戰友們將他埋在了張家山。
由此可以確定,“李樹清”這個名字是巫婆杜撰的,烈士的真實姓名是汪福根。
三地聯動尋烈屬
搞清楚烈士姓名和籍貫後,方華萌和井子舟又開始奔走,他們多次向巴南區相關部門反映,但始終沒有下文。
採訪中,井子舟老人談到,由於當時部隊流動大,人員變動快,犧牲的兩人除了籍貫外,尚沒有掌握其他任何情況。方華萌表示,他們希望將犧牲在太平鄉的烈士墓碑名字予以更正,將劉文友的墓就近遷建到界石鎮烈士公墓,同時註上烈士生平、籍貫等信息。
烈士忠骨埋在異鄉已58年,家鄉親人的情況如何?就此,本報聯合重慶、河北兩地媒體,希望能尋找到烈士的家屬或知情人,以告慰他們的在天之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