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上圓了

井上圓了

日本文學博士,日本佛教哲學家、教育家。他站在打破迷信的立場上研究妖怪,並著有《妖怪學講義》。被稱為妖怪博士。隨後設立了東洋大學的前身、哲學館。功績顯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井上圓了
  • 職業:教育家
  • 主要成就:日本文學博士,日本佛教哲學家、教育家
  • 代表作品:《妖怪學講義》
生平,評價,

生平

井上圓了(日文:井上円了,いのうえ えんりょう、1858年3月18日—1919年6月6日),日本佛教哲學家、教育家。幼名岸丸,號甫水。有非僧非俗道人、不知歌齋、無藝拙筆士等稱號。也曾用四聖堂、不思議庵、妖怪窟等別稱。
井上與1858年2月生於越後國長岡藩(現新潟縣 三島郡)屬於真言宗大谷派的慈光寺。父親叫圓悟、母親叫伊庫(音譯:日語原文為“イク”)。幼年就學於本郡石黒忠悳(以後的子爵)門下, 16歲進入長岡洋學校學習洋學。17歲任助教,1877年進入京都東本願寺的教師學校。第二年被選為東本願寺國內留學生到東京。入學東京帝國大學,進修該校文學部哲學科。1885年以學士畢業。
在這之前,明治維新之後,歐化之風盛極一時,儒學佛學萎靡不振,國家基礎勢將動搖,他早已為此感慨不已。試圖挺身扭轉這種趨勢,寫了《破邪新論》、《佛教活論》等書,主張喚醒佛教僧侶,復興東方學術。提倡“愛國愛理”“王法為本”,大聲疾呼闡明國體是當前急務。當時,有加藤弘之、西村茂數、外山正一等人、聯合三宅雄三郎、井上哲次郎等新派學者,組成“哲學會”、“國家學會”等,敲起啟發世道的警鐘,他經常參與這些組織的重要策劃,1887年9月,他在東京區本鄉區創立哲學館,得到勝海舟及其他許多名士的支持,於是全國各地的學生欣然來聚,後來前肢蓬萊町,1897年在小石川原町建立新校舍,就是現在的東洋大學前身。在這以前,1888年刊行哲學觀講義錄,供給館外的研究者參考。他早就痛感有提倡國民教育的必要性,1890年明治天皇頒布教育敕書,他極力宣揚教育敕語的意義,進而著手設立中學講習會,1899年興辦京北中學,1905年創辦京北幼稚園,次年一月辭去全部領導職務,在江古田村和田山盡力哲學堂,隱居該地。 他半生獻身於通俗社會教育事業,以後,在到1918年的13年內,遍游日本及滿洲朝鮮各地,宣傳教化,所到之處,據記載有54個市、481個郡,2261個村鎮,講演達5503次,聽眾達138.8萬人。
他在大學畢業後,即奉命研究印度哲學,以後從事教學、宗教、教育工作,參加了各種實際活動,並繼續鑽研,終於完成了《佛教哲學體系論》的巨著。後來認為有必要徹底剷除民間迷信,創立妖怪研究會,開設自己的講壇,刊行妖怪學講義錄,大力從事啟蒙工作,他在《妖怪學》和《妖怪學講義》中深入考察了不同的妖怪,對實際存在的妖怪為“真怪”、而由誤認和恐懼而產生的妖怪為“假怪”、進行分類、將假怪作為迷信的產物而予以排斥。由於這樣的研究,井上被譽名為“鬼博士”、“妖怪博士”。自他以後、針對妖怪的有體系的研究,則要等到江馬務和柳田國男的出場之後了。
他素性剛強,態度溫和,堅韌耐勞,不達目的決不罷休,而且思慮周密,計畫常出人意外。建立在和田山的哲學堂,面積達一萬六千多坪,中央設有四聖堂,供奉如來、孔子、蘇格拉底和康德。而以“南無絕對無限尊”為主要供奉對象。另外還有他自己設計的皇國殿、六賢台、三學亭、三祖苑、宇宙館、梵天台、水月亭、以及萬有林、幽林梅、理想橋、直覺徑、星界州、造化澗、倫理淵、認識路等,名勝達77所之多,這裡所有的一涇一路,一石一數無一不是把這位哲學家的理想形象化了的。而他早這所哲學堂的目的,是要把他當精神修養的公園,社會教育的園地,哲學實踐的道場,不是為了私人享受。而完全是要報效國家社會,這點確實值得欽佩。1919年5月,他漫遊中國,經上海、漢口、北京、天津,由營口到大連,6月5日在大連幼稚園演講時,突患急病,次日死去,享年62歲。葬於和田山蓮花寺墓地。他是近代罕見的多產作家,生前著作130餘部。
井上圓了雕像井上圓了雕像

評價

井上是把哲學和佛教結合起來的有代表性的哲學家。他用西方近代唯心主義哲學改裝佛教,形成一個所謂"純正哲學"即"綜合哲學"體系,企圖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納入一種"中道"哲學體系之中。他強調佛教和自然科學是一致的。他接受了F.W.奧斯特瓦爾德的唯能論,提出了自己的"勢力說"。他認為,世界的變化不是物質左右"勢力",而是"勢力"左右物質。他自稱是"唯能一元論"或"唯勢力一元論",並用"勢力保存規律"即能量與守恆轉化定律來說明靈魂不滅和輪迴轉世說的佛教原理。他的所謂"綜合哲學"的根本出發點是:既把"物界"看作存在,也把"心界"看作存在,從而把物、心兩界作為起點,向絕對過渡。他在物和心之上加了個絕對的實在,認為物、心的實在是和絕對的實在不可分的,並且把"絕對"作為最高的本原,讓它統一物質和精神。他還宣稱物是人們感覺範圍內生成的現象,攻擊唯物主義,標榜他的哲學是"新唯心論"。
在井上看來,宇宙觀的形成有兩大途徑:"表觀"和"里觀"。他認為,要認識宇宙真相,必須通過"表觀",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去觀察,從客觀方面觀察,叫做"外觀";從主觀方面觀察,稱為"內觀"。"表觀"是觀察由物、心相對的此岸到達"絕對一如"的彼岸方面,"里觀"是觀察由"絕對一如"的彼岸到達物、心相對的此岸方面。"表觀"就是"外觀"和"內觀"的綜合,是客觀和主觀的統一,也是有限和無限、相對和絕對的統一。實際上。他所謂物、心相對的此岸,指的是精神(主觀),也就是"物即心";所謂由物、心相對的此岸到達"絕對一如"的彼岸,以及由"絕對一如"的彼岸到達物、心相對的此岸,都是精神的作用,它表明哲學上的主觀、精神與佛教的宇宙本體"絕對一如"是相通的。有的學者認為,他的"綜合哲學"是一種客觀唯心主義;也有的哲學史家認為,他的唯心主義並不象西方的一些唯心主義那樣純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