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鬼盤叉

五鬼盤叉

五鬼盤叉,因表演者扮演小鬼,又因其中的五個鬼是持叉舞蹈,故名。流傳於陵川縣趙豁池村。產生年代無考。據藝輩相傳,早在清光緒年間就已流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鬼盤叉
  • 外文名:無
  • 解釋:表演者扮演小鬼
  • 地點:陵川縣趙豁池村
表演形式,絕跡原因,

表演形式

五鬼盤叉,因表演者扮演小鬼,又因其中的五個鬼是持叉舞蹈,故名。流傳於陵川縣趙豁池村。產生年代無考。
據藝輩相傳,早在清光緒年間就已流傳。多在鬧元宵和鄰村廟會演出。主要表現小鬼奉閻羅之命,到人間活捉一貫打罵公,刻薄鄰里的劉氏女的故事。
劉氏忤悍刁悍,地府淨羅決定折其陽壽,令小鬼到陽間捉拿歸陰,劉氏四下逃竄躲藏,甚至撒潑抵抗,五鬼迴旋盤繞,以叉與其格鬥,終將其挑在叉尖,拿回陰間。
此外,演出前素有先跪拜祭叉的習慣。由8名演員表演,分別扮演執叉鬼,提牌鬼,土地老和劉氏女。
叉皆是一端有三個長鐵齒而另一端有木柄的道具,其中一把稍大,中齒可嵌入柄心,專供挑劉氏腹部用,其餘四把叉分別挑劉氏的兩腿和兩臂。有大迓鼓樂伴奏,只舞不唱。具有表演粗獷,紅火,驚奇等特點。
特別是五鬼用叉將劉氏挑向空中的舞蹈動作,常給觀眾以驚險緊張,撲朔迷離的感覺。1987年省文化廳對該舞蹈進行了錄像。

絕跡原因

一、流傳地域小,只有趙豁池村人會表演。
二、健在的老藝人都是年事已高。
三、組織教才難,重組困難。至改革開放以來,村里人觀念發生轉變,青壯勞力基本上外出打工,甚至有舉家外遷。目前,該村只有40戶,居民不足120人。而該舞蹈用人多,兩班樂隊連演員需要20人,在家的多是老弱病殘者,挑選演員、吹奏員是最大的困難。
央視科教頻道《文明密碼》欄目攝製組到達陵川縣六泉鄉趙活池村,就省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項目——“五鬼盤叉”進行實地取材拍攝,對這種古老而神秘的民俗文化的“DNA”進行挖掘。
《文明密碼》是中央電視台十套科教頻道推出的一檔特別節目,每期時長52分鐘,由若干個故事片段組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