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七調

本書收錄作者60篇散文,這些散文無論寫人、寫景、寫情、寫事,都感情真摯,愛憎分明;簡而明,短而精,通俗易懂,深入淺出,且幽默詼諧,耐人尋味,同他的小說、詩歌一樣,有著獨具一格的特色。

基本介紹

  • 書名:五音七調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頁數:116頁
  • 開本:32
  • 作者:王孝平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王孝平,浙江杭州人。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上海市攝影家協會會員。
《五音七調(精)》收錄作者60篇散文,內容包括《凍瘡》、《九十四號》、《寵物》、《鬥蟋蟀》、《城隍山拾趣》、《平安電影院》、《弄堂詩意》、《小營巷五號》、《蛋餃》、《吃田螺》等。

作者簡介

王孝平,浙江杭州人。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上海市攝影家協會會員。

少年時期,他就以文字寫作記錄自己的青春之夢。在他的文字記錄中,始終溢透著樸實、忠誠、熱情、讚美和光明,寫作也一直伴隨著他的生活。他的散文猶如心底之清泉,橫縱湧出,時而絹細、時而靈動、時而奔騰。他的文字有著祥和的張力,用生活里的正向浸潤和無華及深沉的藝術處理,鐫刻著生活中的逸音遺響和活色生香。

媒體推薦

五音是神性的,富蘊七調之天意。宮猶如君,商猶如臣角猶如民,徵猶如事,羽猶如物。給予人間的,不僅是音程語調之豐滿,更多的是溫馨的親情和質樸的張力。參透心音的文字,其核心,應該是擦拭後的光澤;其向度,應該是由低漸高,由內表外,由近至遠……
——王孝平

圖書目錄

序/薛舒
自序
凍瘡
九十四號
寵物
鬥蟋蟀
城隍山拾趣
平安電影院
弄堂詩意
小營巷五號
蛋餃
吃田螺
紅燒豬蹄
麵餅
茭白
元宵
春筍
鰣魚
餚仙火腿
韭菜


餃子
生薑
嘗味田魚
吃夏鱔
牡蠣
蕨菜壓春
小米
茼蒿
黑白有道
偏正鏡
模糊之魅
捕捉瞬間
不攝之攝
談虛構
攝竹
經幡
塞倫蓋蒂
手機攝影
寬與窄
二胡之憶
巴洛克音樂
三味線
閒語愛樂
天衣無縫
鳳凰古城
大盤山古道
莫乾山
仙鶴之鄉
高昌故城
金湖遊記
富春之江
中衛高廟
小孤山
太平湖
冰城隨記
門當戶對
禮讓
喜宴婚俗
烏紗帽

文摘

凍瘡
凍瘡,常見於隆冬季節。大致多發於手足、面頰、耳廓等末梢部位,其形瘡皰,境界不清,腫怯紅斑。初起時,還稍有克限,如蠶豆至指甲蓋似。延之,便紅腫硬結,邊緣鮮紅,中央淤紫;觸之冰冷,壓之褪色,破後潰瘍,需土法方能漸愈。
凍瘡的回眸,多是不堪的,但也夾印著些許蕩漾。現時啟齒,常為未聞者見奇或惶恐。
隔代的凍瘡,今非昔比。那時的它,是天道賜之。婦孺老少,恐難避之。一俟隆冬,數九寒日,便不約而至。
記得每年時節來臨,長輩們卻都十分泰然,大有水來土掩、兵來將擋之定勢。位重年長的祖父更是淡定如春,所有孩子都按照規程勞作或挑燈咬牙漠視,辭舊迎新。
每年冬夜,祖母會分別查驗每個孩子患凍瘡的部位,並視輕重緩急先以淨水清洗,拭乾後,敷以她老人家自製的土法:雞蛋白清和豬油及蜂蜜。最後用她平日裡攢集的破舊手帕(當然是已經洗得潔淨無瑕的),輕輕地包紮完畢,才允我等患者平平安安地上床睡覺。
翌晨,洗漱之後,祖父則以經絡活血為旗,呼催著孩子們習字誦讀。每天,須寫楷書三大頁,方可過關。尤以寒假期間為甚。
若屬輕傷者,兼任的要求則更為嚴苛。在完成規程之後,還需相助祖母,把從菜場買來的便宜青菜,剝去土泥,置人大木盆,盛水徐徐洗淨。待祖母驗看過後,按她老人家的授意,再均勻地灑上粗粗的鹽粒。之後,就是最蕩漾的時刻,經祖母批准,許以赤足在這堆可氣的青菜上,任意踩踏,且需均勻有力。一直要踩踏至菜堆服軟氣泄,鹽水浸沒。此刻,專注工事的孩子們,上下氣血騰沸,心靈蕩漾至極,似乎忘卻了凍瘡的不堪。 凍瘡的治療,僅以土法,實際上是很不夠的,還需穿暖護之。那時,同一屋檐下的孩子們眾多。家庭財力,不足以每年都置購冬衣。長輩們多採用滾動輪作法行之。這樣就有了“新阿大,舊阿二,破阿三”之說。即最大的孩子,其身上的冬衣往往成色較新。隨著年齡增長,發育較快,老大穿不下的冬衣,次年冬日,轉給了老二。排行老大的孩子,又最早感觸家庭之難,所以在心靈上的,更惜世事之艱。唯此,愛惜冬衣,就成了孩子們相互護暖的責任。
現時患凍瘡者,雖鮮有,卻易惶恐驚呼。且是者多漠視四季,衫裙著裝,好停留在春夏之變,經久不讓。
古人云“天人合一”,悟其道,是也。老天說要四季變換,其實是天道賜之,讓世人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懼磨難,不畏艱險,酬勤砥礪。季節變了,人表自然應變。細皮嫩肉,是每個人最美妙的回眸,也是最易受凍瘡襲擾的年齡段。若是在心靈上潰瘍起來,則恐難治癒。
天在變,水在流,時更迭。凍瘡的記憶也在由濃漸淡士也悄悄變化。凍瘡的故事,或近或遠,即便在夢中,也足以使其復來。有時細細念來,結痂後的凍瘡,卻更能使人刻骨銘心。P1-4

序言

剎那之間,心音幻成文字。這是我始料不及的。惶恐間,我也很是慶幸自己能在天使與凡者之間成為文字呈遞的僕人。
其實,我最不懂得文學創作及規程。但堅定歷久的文字閱讀和寫作,卻寵慣並積累了自己的偏好。
國人之五音,謂宮商角徵羽,乃是國樂之基本音階。且與西樂有意別,西樂只為七調。國樂之五音唱名,據以“合、四、乙、尺、二”,即以唇、舌、齒、鼻、喉為難,合理髮出心生內情。及此,國人又將五項主音,延增至變宮和變徵等七類調式。如此,心聲,由低漸高,由悲涼至激昂,醒悟了自己,觸覺了他人。
《禮記·樂記》有載:“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於中,故形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我以為,從內心裡跳出來的音調和文字,是最簡潔、最曉暢的。由心音組成的文字,或根植於故土與鄉情,或融化於華夏萬物,或起舞在曼妙的瞬間,或散落於腦際深處的迴蕩,或吐出芬芳灑飄於無際。
文字亦如此,若能穿透血脈,躍出胸臆,必牽扯出,我的心聲和情調。我以為,這樣的文字自然是十分給力的,是置身於浩渺生靈之間的吸納,亦是經環宇萬物啟迪之後的噴薄,更是仰慕天邊美景之安詳柔拂。
文字應該是有精神向度的飄逸。或對往事的無盡思憶,或念音調跌宕的迥旋,或追攝意念之中的完美瞬間,或嘗味於質樸的農家廚藝,飄逸在國粹的情狀之中。
文字有時是厚重的,上下求索精神及禮儀的遷徙。尊崇去路,剔除糟粕,修行及遠,願景於迢迢。並以極其樸素的堅韌,引古訓之光大,點亮遠行的艱辛之路。
五音是神性的,富蘊七調之天意。宮猶如君,商猶如臣,角猶如民,徵猶如事,羽猶如物。給予人間的,不僅是音程語調之豐滿,更多的是溫馨的親情和質樸的張力。參透心音的文字,其核心,應該是擦拭後的光澤;其向度,應該是由低漸高,由內表外,由近至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