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除葉,中藥名。為芸香科吳茱萸屬植物山吳萸Evodia trichotoma (Lour.) Pierre的葉。植物山吳萸,分布於我國廣東西南部、海南、廣西西部及西南部、貴州南部、雲南南部,越南、寮國、泰國北部也有。具有祛風除濕,散寒止痛之功效。主治小兒麻痹後遺症,風濕關節痛,濕疹,蕁麻疹,瘡瘍,風寒頭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五除葉
- 別稱:大漆王葉《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芸香目
- 科:芸香科
- 屬:吳茱萸屬
- 種:山吳萸
- 分布區域:廣東西南部、海南、廣西西部及西南部、貴州南部、雲南南部
- 採收時間:夏秋季
- 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
- 貯藏:曬乾置於陰涼乾燥處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植物山吳萸的葉。
性味
味苦、辛,性溫。
歸經
入肺、胃經。
功效
祛風除濕,散寒止痛。
主治
小兒麻痹後遺症,風濕關節痛,濕疹,蕁麻疹,瘡瘍,風寒頭痛。
相關配伍
1、治小兒麻痹後遺症、風濕性關節炎,用鮮(五除)葉,搗爛敷關節處。(《雲南中草藥》)
2、治蕁麻疹、濕疹、瘡瘍,用(五除)葉適量,煎水外洗。(《雲南中草藥》)
3、治頭痛,用鮮(五除)葉加艾,搗爛包頭部。(《雲南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炮製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備用。
形態特徵
稀高達10米的小喬木,樹皮灰褐色或灰色,春梢暗紫紅色。葉有小葉5~11片,稀3片,小葉橢圓形、長圓形或披針形,葉軸基部的常為卵形,長6~15厘米,寬2.5~6厘米,頂部漸尖,基部短尖,兩側常不對稱,全緣,無毛或嫩枝及小葉被毛,散生乾後變褐黑色、在擴大鏡下可見的油點。花序頂生,花多;萼片及花瓣均4片;萼片闊卵形,端尖,長不及1毫米;花瓣鑷合狀,白色,長3~4毫米;雄花的雄蕊4枚,比花瓣稍長,花絲被少數白色長毛.退化雌蕊棒狀,比花瓣略短,不分裂;雌花的退化雄蕊鱗片狀,花柱及子房均淡綠色,花瓣比雄花的大。果鮮紅至暗紫紅色,乾後暗褐色,散生微凸起、色澤較暗的油點,有橫皺紋,基部常有1~2個暗褐黑色、細小的不育心皮,每分果瓣有1種子;種子暗褐色,近圓球形而腹面略平坦,頂部稍急尖,基部渾圓,背部細脊肋狀,長6~7毫米,寬5~6毫米。花期6~7月,果期9~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1600米山地灌木叢或雜木林中較濕潤地方。
相關論述
《雲南思茅中草藥選》:“辛苦、溫。”“治小兒麻痹後遺症,風濕關節炎、蕁麻疹、濕疹、皮膚瘡癢。”